生活 > 史海鉤沉 > 正文

吃了6年春藥跑了6年龍套,憑什麼被稱為一代明主

穆宗畫像

大明朝從太祖朱元璋開始到明世宗嘉靖皇帝已經是傳到了第十一位了,到嘉靖皇帝這裡,內外矛盾激化,早期的嘉靖帝也是一位好皇帝,勤政愛民,兢兢業業,力除弊政,推行改革,使得國家內部矛盾有所好轉。

但到後期嘉靖帝崇信道教,追求長生不老,收刮民脂民膏,大興土木,大修道觀,三十年不上朝任由嚴黨禍國亂政,使得國家內部矛盾更加激化,一觸即發,大有崩塌的風險,身為裕王的朱載垕全然看在眼裡,急在心裡。

明穆宗朱載垕明朝第十二位皇帝,明世宗朱厚熜第三子,母杜康妃,按照老朱家的繼位傳統,這位王爺這輩子估計都沒有想到會繼承皇位,只能好好的當自己的王爺,可惜偏偏就有這麼巧的事情。

早年嘉靖帝在長子出生的時候就封為太子,可惜不到一歲便夭折,悲痛過後,嘉靖十八年二月,明世宗朱厚熜冊立次子朱載壡為太子、三子朱載垕為裕王、四子朱載圳為景王。可惜三月,太子朱載壡病死,接連兩位太子的離世,使得嘉靖帝「心生疑竇」,都是封了太子之後便夭折。

於是崇信道教的嘉靖帝逐詢問道教方士,得出的結論是「二龍不相見」,嘉靖帝是天子,是真龍,太子是未來的天子,是未來的真龍,真龍相見必有一夭,只有二龍不相見才能避免皇子夭折的事情。

而這個時候的嘉靖帝已到晚年,宮中再無子嗣傳承,就只有三子朱載垕、四子朱載圳兩個成年的孩子,嘉靖帝心裡還是很怕,在出現前面的事情,自己將會無子接位,於是狠心將2個孩子逐往封地,避免「二龍相見」,索性連太子也不立,將「二龍不相見」進行到底。

穆宗畫像

倒也奇怪,經過嘉靖帝這一操作,剩下的兩個孩子再無它事,反過來看,身為父親的嘉靖帝其實還是很疼愛這兩個孩子的,「父母之愛子則為其計深遠」在嘉靖帝這裡也體現的明明白白。前往藩地的四子景王朱載圳,就像脫了韁的野馬一樣,在藩地為所欲為,強搶民女,壓榨平民,嘉靖帝得知後頗為憤怒,從此剝奪了他的繼位權,接下來就只有其三子裕王朱載垕了。

朱載垕就藩裕王,在裕王邸生活了13年,這使朱載垕較多地接觸到社會生活各方面,了解到明王朝的各種矛盾和危機,特別是嚴嵩專政、朝綱頹廢、官吏腐敗、"南倭北虜"之患、民不聊生之苦,內憂外患使他更加關心朝局。

後來,嘉靖帝將身為裕王的朱載垕調回京城,安排內閣首輔徐階、高拱、張居正等為師在裕王府行走輔佐,讓其參與朝政,統管吏部。嘉靖帝的這一系列操作「不言而喻」都是在為穆宗皇帝登基接位鋪路。

作為一個王爺,穆宗皇帝他能夠比普通老百姓與皇宮中的人更多的了解民間疾苦,更多的針砭時弊,對嚴嵩亂政,外憂內患有更清楚的認識,對他登基後的作為有很大影響。所以也開始著手於嚴黨抗衡。為清除嚴黨做準備。

嘉靖四十五年(1566)十二月,嘉靖帝駕崩,裕王朱載垕即位,次年改元隆慶。也是歷史上以王位而非太子之位繼承大統的皇帝,也開了歷史先河。

隆慶即位後立即糾正其父嘉靖帝的弊政,清算禍國殃民的嚴黨,之前以言獲罪的諸臣全部召用,已死之臣撫恤並錄用其後,方士全部付有司論罪,以前的道教儀式全部停止,免除次年一半田賦及嘉靖四十三年以前的所有欠賦。特別是因治安疏獲罪的海瑞,立即釋放並得到隆慶皇帝的重用。

此時的大明朝,從太祖朱元璋開始分封的王位又經各個朝代的加封,使得現在的大明朝苦不堪言,這些分封的王爺,儼然成了大明朝的吸血蟲,他們侵占貧民的土地,逃避國家的賦稅,國家還要養藩,國家入不敷出。這時的朝廷急需改革,加強中央集權。所以歷經兩朝的「隆萬改革」便由此拉開序幕。

首先「隆慶新政」打起了頭陣。隆慶帝重用徐階、李春芳、高拱、張居正等內閣輔臣,採納內閣大學士高拱、張居正的建議,與蒙古俺答議和,是為隆慶議和,並有俺答封貢。並於隆慶元年宣布廢除海禁,允許民間私人遠販東西二洋,史稱隆慶開關。加強貿易往來,增加國庫賦稅。清量黃親貴族以及藩王的土地,加強中央集權,隆慶新政是隆慶帝統治時期所出現的承平時期,也取得了些許成果,但是改革阻力重重,但為後朝萬曆改革打好了基礎。

早期的隆慶皇帝大有作為,在治國上還是成效顯著。政治上革弊施新,親賢遠佞,減免賦稅,加強中央集權。

經濟上開海禁,增加貿易往來,調整海外貿易政策,使得海外流入大明國的白銀總數大約為3億3千萬兩,相當於當時全世界生產的白銀總量的三分之一。

隆慶帝用人不疑,放手讓臣子去發揮才能,使得隆慶朝和萬曆朝前十年成了明王朝國運中興的時期,這一時期社會比較穩定,經濟比嘉靖朝有了重大的改觀,使明王朝向一個繁榮時期發展的過程中,起了重要的過渡作用。

穆宗兒子萬曆皇帝畫像

軍事上加強東南海防,任用戚繼光,譚綸,俞大猷,唐荊川等人訓練新軍,英勇戰鬥,使得沿海的倭寇基本已經肅清,整個東南地區又進入了安寧的和平時代。啟用抗倭名將戚繼光為都督同知,總管京城門戶防衛與東北邊防,戚繼光的車馬陣就是在這時發明的。

任用曹幫輔為兵部侍郎,與大將軍王陵都督宣府、大同,總管西北邊防,天下大定。在隆慶五年三月,皇帝親自下令執行和韃靼的通貢互市協議,允許冊封俺答為王。明朝與蒙古兩百年來的互相征戰,終於在隆慶帝的治下告一段落,從此以後,草原上的硝煙少了很多,兩個民族之間幾乎再也沒有大規模的征伐事件。

後期的隆慶帝,沉迷於酒色,將國家的興亡拋諸腦後,盡情享樂。隆慶帝同大明朝諸多皇帝一樣縱情聲色。由於縱慾過度,加上長期服食春藥,他的身體每況日下,難以支撐。

隆慶六年(1572年)閏三月,宮中傳出了隆慶帝病危的消息。在休養了兩個月之後,他又上朝視事,卻又突然頭暈目眩,支持不住而回宮。他自知病情不輕,急召高拱、張居正及高儀三人接受顧命,吩咐由太子繼位。

1572年7月5日(隆慶六年)隆慶皇帝朱載垕病逝在乾清宮。終年三十六歲,後被諡為莊皇帝,廟號穆宗,葬於北京昌平昭陵。

隆慶皇帝繼位後,並非有什麼大的作為,也沒有什麼大的戰事,在位時間六年,但是開啟了「隆萬改革」的序幕,為後面的神宗皇帝的改革起了推進作用。

責任編輯: zhongkang  來源:夜讀文史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3/0415/18897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