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言論 > 正文

首席經濟學家:台企追隨美國 與中共脫鉤

促使台灣企業此舉的原因是對進入美國的中國商品徵收關稅的影響。前總統唐納德‧川普(川普)在2018年和2019年分階段對從中國進口的商品徵收額外關稅,儘管喬‧拜登總統傾向於撤銷川普所做的一切,但他還是保留了這些政策。由於台灣在大陸的大部分投資用在了後來運往美國的商品,關稅使得這些大陸業務對台灣企業的吸引力大大降低。

2022年10月10日,台灣總統蔡英文(上中)在台北總統府廣場出席台灣國慶日紀念儀式

最近,美國在經濟上與中共脫鉤的舉措也在台灣上演。

這並不是說台北的官方政策接受了華盛頓對北京的日益敵對的路線,相反,台北方面一直保持著謹慎的平衡外交路線。台灣企業為了自身利益,已然拉開了與中國的曾經無可辯駁的密切聯繫,台灣企業的一些舉動反映出他們對北京軍事意圖的擔憂。大多數情況下,這種鬆動反映了對盈利能力和風險的冷靜評估。在此基礎上,脫鉤運動也就勢在必行了。

最明顯的證據表現在投資流動上。台灣在中國大陸的直接投資從2017年的90億美元暴跌至去年的17億美元以下,這是可獲得的最新完整數據,在短短五年內下降了81%。不是台灣企業普遍停止投資,而是投資到其它地方,以前流向中國的資金現在流入東南亞和印度,甚至就連美國和歐洲也從中國的相對(投資)損失中獲得(投資)增長。過去,中國大陸經常占據台灣所有海外投資的三分之二,而現在,大陸的相對地位已縮水至台灣投資總額的三分之一,略低於新加坡,與台灣目前在美國的投資大致相同。

由於台灣對中國的出口很大一部分是台灣現有生產中組裝的部件,投資轉變減緩了台灣對中國電子產品出口的增長速度。2020年,此類出口增長了24%,而2022年僅增長了11%。

中共在台灣周圍進行具有威脅性的令人不安的軍事演習,這自然激發了台灣的謹慎,除此之外,還有另外兩個出於商業考慮的原因,導致了投資重點的轉移。生產成本至關重要,中國的工資水平相對於其它地區有所上升。除了文化上的親緣關係,台灣企業青睞大陸的另一個原因是,大陸企業可以獲得廉價且有紀律的勞動力。美國和歐洲的企業也存在這種關係。

但隨著中國的發展,其工資水平開始趕上其它地方的水平。從2010年到2021年,中國工廠的平均工資增長了約247.0%,每年增長約12%,遠遠快於歐洲或美國的工資增長。印度和東南亞的工資增長速度也快於歐洲和美國,但不及中國。從營利上來說,中國作為製造業營運目的地的吸引力相對下降。一位台灣觀察家指出,工資問題威脅到中國大陸的「全球工廠」地位。

促使台灣企業此舉的原因是對進入美國的中國商品徵收關稅的影響。前總統唐納德‧川普川普)在2018年和2019年分階段對從中國進口的商品徵收額外關稅,儘管喬‧拜登總統傾向於撤銷川普所做的一切,但他還是保留了這些政策。由於台灣在大陸的大部分投資用在了後來運往美國的商品,關稅使得這些大陸業務對台灣企業的吸引力大大降低。

因此,台灣投資者開始將投資轉向不受關稅影響的經濟體,如印度和越南。從2019年到2022年,從越南流向美國的台灣技術增加了一倍,來自印度的增長了72%。蘋果計劃到2027年將50%的iPhone生產轉移到印度,而目前這一比例僅為5%,因此對印度的重視無疑將進一步加強。

儘管這些舉措反映的是單個商業的決定,而不是台北制定的政策,但中共當局威脅要以終止與台灣簽訂的《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ECFA)進行報復。此外,該協議目前僅涵蓋流向中國大陸的所有台灣產品的5%。考慮到中共軍方最近的舉動,這種威脅似乎算不上嚴重。

台灣並未在貿易方面感受到威脅,相反,台灣正擺脫對中國大陸的依賴,朝多元化方向邁進,而大陸仍嚴重依賴台灣半導體的出口。事實上,中共最近的軍事演習、公開宣稱考慮軍事行動的可能,恰恰反映了北京領導層對有利於台灣經濟不對稱的理解程度。

作者簡介:

米爾頓‧埃茲拉蒂(Milton Ezrati)是《國家利益》(The National Interest)雜誌的特約編輯、紐約州立大學布法羅分校人力資本研究中心的榮譽學者,也是紐約傳播公司Vested的首席經濟學家。他的最新著作是《三十個明天:未來三十年的全球化、人口統計學和我們的生活方式》(Thirty Tomorrows: The Next Three Decades of Globalization, Demographics, and How We Will Live)。

原文:Taiwan Is Also Decoupling From China刊登於英文《大紀元時報》。

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並不一定反映《大紀元時報》立場。

責任編輯: 江一  來源:大紀元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3/0509/18995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