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中國經濟 > 正文

對中共及其領導人幻想破滅 中國年輕人被「踢皮球」

—深度分析:中國經濟正在衰落

2016年11月29日,一名男子在上海一座住宅摩天大樓的施工現場工作。

距離畢業還有不到一個月的時間,中國的許多大學生仍在為找工作而奔波。

6月中旬,在一家就業培訓公司舉辦的免費網絡直播研討會上,800名參加者中的許多人——主要是未就業的2023年和2022年的畢業生——正急切地登錄、留言,索取免費的簡歷模板。

會議主持人告訴與會者,「我的許多學員告訴我,他們與父母住在一起,父母一直在責備他們沒有努力找工作。」

主持人補充說,「我可以告訴你的父母:今年找工作非常難。這是市場的問題,不是你的問題,把網絡研討會的情況轉發給你的父母,可以幫助你減輕焦慮。」

在一個流行的中國社交媒體應用程式上舉行的該網絡研討會上,焦慮無疑是與會者的普遍情緒,這一點通過表情符號和評論區的留言表現了出來。宏觀數字顯示了類似的情況。

中共官方發布的5月和4月的青年失業率分別為20.8%和20.4%,大約是總體失業率5.2%的四倍,這也是大流行病措施開始實施之前青年失業水平的兩倍。

這一比率意味著,在城市地區,每五個16至24歲的求職者中就有一個沒有工作。而且這個比例還不包括那些沒有去找工作的人,占中國1億城市青年人口的三分之二。

這種日益嚴重的危機促使中共當局在4月宣布了一系列政策激勵措施,將在2023年底前生效,包括國有企業的子公司擴大招聘,鼓勵金融機構增加招聘,發放更多商業貸款,提供更多的職業培訓,並創造不少於一百萬個實習職位。

不過,根據高盛公司(Goldman Sachs)5月份的估計,預計未來幾個月的青年失業率仍將上升。

6月18日,該投資銀行還將中國2023年的國內生產總值(GDP)增長預測從6%下調至5.4%,理由是宏觀經濟問題——房地產行業問題、債務問題和美中關係緊張等,這些問題不太可能通過中國的刺激措施得到解決。

中共央行在6月中旬開始降息,此前各大銀行紛紛降低存款利率。在高盛下調評級之前,包括瑞銀(UBS)、美國銀行和摩根大通在內的眾多大銀行都作出了類似的評估,降低了中國的GDP增長預期。

2015年7月8日,在北京,武警在中共中央銀行——中國人民銀行前巡邏。(Greg Baker/AFP via Getty Images)

官方數字的背後

中共官方發布的青年失業率可能沒有反映出全部情況。

16至24歲的求職者包括來自農村地區尋求城市就業的初中和高中畢業生以及擁有本科學位的城市學生。

焦慮增加

位於日內瓦的聯合國機構國際勞工組織稱,2022年全球青年失業率大約為14%(pdf),15至24歲的年輕人失業的可能性是成年人的三倍。

相比之下,中國20〜30歲人口的失業率大約是其整體失業率的四倍。新加坡國立大學社會學教授楊李唯君(Jean Yeung)告訴《大紀元時報》,「這確實是一個嚴重的問題。」

她還估計,青年失業率高於20%,因為有人就業不足,找不到全職工作而不得不從事兼職工作,或者大材小用。

楊在談到年輕人的情緒時說,「總的來說,焦慮、失望和對未來的懷疑肯定會增加。」

她補充說,為獲得第一份工作所遭遇的困難,被看作從青年步入成年的標誌,很可能會影響到他們接下來的婚姻以及生兒育女。

史丹福大學2019年的一項研究顯示,與那些在經濟繁榮時期畢業的大學生相比,在經濟衰退期間畢業的大學生在10到15年內收入較少,不走運的大學畢業生結婚生子的可能性也較小。

格拉塞福警告說,青年的高失業率可能會導致對中共及其領導人習近平的幻想破滅。

他說,「從某種程度上講,年輕人對中共這樣的政治體系運作的確是最為重要,中共控制了教育,向孩子們灌輸中共的政策,並希望他們熱愛黨。」

他補充說,「這些孩子沒有兄弟姐妹;除了他們的父母和中國共產黨,他們沒有其它可以依靠。」

他說,中國的一些年輕人因此熱衷於一場名為「躺平」的反文化運動,以放棄對物質財富的追求來抗議越來越少的工作機會和惡劣的工作條件。

2022年8月26日,人們在北京參加一場徵才會。(Jade Gao/AFP via Getty Images)

畢業生供需失衡

儘管由於年輕人缺乏工作經驗,在形勢不好的時候,青年失業率往往高於整體人口,但楊把中國的情況概括為「供應增加,需求減弱」。

自1999年以來,中國開始實施大學擴招政策,以促進所希望的從勞力密集型經濟向技術和知識型經濟過渡。這導致了大學畢業生的指數式增長。

2000年,約有100萬名大學生畢業。這個數字在2022年上升了10倍,達到1000萬,比2021年增長了18%。

一方面是畢業生人數增加,另一方面是工人需求減少,這個問題部分是由中共的大流行病封鎖措施所致,部分歸咎於與大流行病無關的政策。

5月份的數據顯示,在需求不振的情況下,製造業和服務業正在衰退。

同時,中共對私營部門的打壓導致科技、房地產和私人輔導行業的大規模裁員,而以往這些領域通常會雇用許多應屆畢業生。

掙扎中的學生轉而選擇攻讀研究生。在北京,今年擁有研究生學歷的畢業生預計將首次超過有學士學位的畢業生。

根據北京市教育委員會的數據,去年擁有高級學位的畢業生人數約為11萬人,比本、專科畢業生少4萬人。但是今年,擁有高級學位的畢業生將達到16萬人,比擁有本科學位的畢業生多出1000人。

中共為解決青年失業問題所做的嘗試,如允許更多學生報名參加研究生課程,以及國有企業一次性擴大招聘等,都只是臨時性的解決方案。楊教授認為,這些都是「踢皮球」。

在她看來,關鍵是要推動員工需求的增長,這將需要私營部門和國有企業招聘更多員工。

她說,「中國需要非常努力地讓人們的信心和精神重新振作起來」,並補充說,中國需要讓市場運作起來,以滿足人們對大流行病後的期望。

楊教授補充說,鑑於青年群體在整體消費中貢獻了巨大的份額,根據高盛的估計,20%的青年失業率將進一步拖累中國疫情後的經濟復甦。

責任編輯: 方尋  來源:英文大紀元記者Terri Wu報導/秋生編譯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3/0626/19193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