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中國經濟 > 正文

最熱404文:上海大概是窮瘋了;新的舊的,都不賣給中國;豬也被卡脖?

最熱404文:上海大概是窮瘋了;新的舊的,都不賣給中國;豬也被卡脖?2300萬買的美國豬「飛」到中國;洛陽大爺街頭賣菜,掙21元被罰11萬;學歷還有用嗎?中國大學生從藍領工作找生路

近日,上海市上調社保繳費基數,網民質疑政府窮瘋了,開始搶錢,引發網絡熱議。

中國大學生就業一年比一年更難,自降身價與技校畢業生,甚至農民工,爭搶藍領工作,學歷還有用嗎?

美國晶片禁令已讓中國晶片行業顫顫發抖,不過日本出手比美國還很,現在荷蘭火上澆油,DUV光刻機也要禁售,中國晶片製造業還有活路嗎?

不僅高科技,吃的也要依賴美國。日前,價值2300萬的美國種豬「飛」到中國。

日前洛陽大爺街頭賣菜,掙21元被罰11萬。城管罰款,交警罰款,工商罰款,衛生罰款,中國政府部門進入罰款創收時代了嗎?

最熱404文:上海大概是窮瘋了

6月28日,中共上海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發布通告稱,本市2022年度城鎮單位就業人員平均工資為每月12,183元,以此確定本市社保繳費基數及其上下限,2023年7月1日起,本市社保繳費基數的上限調整為每月36,549元,下限調整為每月7,310元。

微信公眾號「七叔東山再起」6月29日發文《上海大概是窮瘋了》,分析說,2022年的基數下限,增幅5.12%,一般來說,社保繳費基數的下限是根據上一年社會平均工資的60%計算的,所以其增長幅度應該完全同步於社會平均工資才對。

但是2022年平均工資增幅是10.23%,而基數下限增幅只有5.12%,少了差不多一半,這是怎麼回事呢?

文章分析說,2022年上海市受到疫情影響最嚴重,所以它沒有按照原來的增幅簡單地打6折,而是取了2020年和2021年平均工資的平均數的6折,這導致繳費下限基數直接增加12.12%,基數下限也達到了7,310.4。這次調整,影響最大的就是自由業者,「這日子簡直沒法過了」。

因為自由業的個人部分和統籌部分全部由個人承擔,那麼他們每月繳納社保由2314.6增加到2595.05(其中養老保險個人承擔24%比例,每個月要繳納1754.5元。醫療保險個人承擔11.5%比例,最低每個月要繳納840.7元。)。

漲了接近300塊錢。

更可惡的事,交得多也就算了,但偏偏退休以後拿得還少,我又要把這張圖拿出來了,真的是看著氣人。

還沒有調整之前,上海的社保1565,醫保750,總數2315,但是退休後只能拿2286。

看看深圳杭州,再不行看看北京拉薩,這不是欺負老實人麼。

此消息引發上海市民和企業一邊倒的炮轟。

有人質疑確定社保基金標準的最低工資有問題,「2022年上海經歷了什麼全國人民都知道,平均工資居然還能上漲12%」,「到底是誰在漲工資啊」,「2019年上海的人均工資是9,339,經過疫情三年,上海人均工資非但沒降,反而以每年10%以上的漲幅飛速飆升,四年漲了30%以上!我實在不知道,到底什麼行業憑一己之力把整個上海的平均工資全部拉上去,反正我身邊的人4年裡面漲幅超過30%的幾乎不存。」

還有網友指出,社保基數的最低比工資高,這是工資和社保嚴重倒掛了,

「我工資攏共4200,請社保局告訴我,我還能剩下多少吧」,「工資都沒7000」,「你的下限,比我上限都高」,「今年普通本科畢業有個6k就不錯了」,「工資都沒6000造孽啊」,「工資都沒社保最低基數高」,「工資和社保嚴重倒掛了」。

(網絡截圖)

也有網友直接批評,「天吶,已經開始明著搶錢了嗎」,「瘋了嗎?真是不給年輕人活路了」,「名義上號稱個稅改革,告訴大家普通人個稅交的少了。一邊暗搓搓每年調社保基數……這漲幅就離譜。不過都是換個方式從老百姓手裡要錢罷了」,「經濟困難的時候人家都發錢,你們搶錢」。

學歷還有用嗎?──中國大學生從「藍領」工作找生路

自2020年以來,中國青年失業率連續幾年處於較高水平。根據官方6月發布的最新數據,16至24歲青年失業率連續兩月創2018年有統計以來新高,升至20.8%。越來越多中國年輕人找不到適合的工作,不得不選擇一份需要體力勞動的「藍領」的工作,包括送外賣、去餐廳當服務生、做網絡預約出租汽車司機等等。

BBC中文網報導,26歲的張靜靜在中國重慶農村出生長大,2019年大學畢業後,進入房地產行業做銷。在經歷了3年坎坷的就業經歷後,她身心俱疲。一個偶然的機會,她接觸到家政行業

她的工作是給5歲左右的學齡前小孩當住家保姆兼家庭教師,大部分時間陪小孩玩耍,有時間也幫家裡的老人做點家務。脫下西裝,換上便裝,她成了一名「藍領」勞動者。

「對於整個中國社會來說,大學畢業去做家政,代表了人力資源錯配進一步加劇」,新加坡國立大學李光耀公共政策學院助理教授陸曦說。

根據中國人力招募網站智聯招聘,2021年,僅房地產、輔導和科技公司的招聘資訊就占了畢業生所有招聘資訊的一半以上。一年後,這一數字降至26%。與此同時,中國經濟正趨向以服務業為導向,2020年的人口普查顯示,約75%的青年雇員在服務業工作,但中國在過去10年裡創造出來的許多服務業崗位都是較低端職位。

根據中國新就業形態研究中心2022年發布的報告,中國藍領勞動者整體平均收入為每月6,000元左右。並且,「藍領」群體依然面臨部分公司工資發放不及時、待遇差、管理落後等問題。

也有年輕人在產業變革時主動選擇離開,「自降身份」去做一些需要體力勞動的工作。

29歲的陳陳(化名)2016年本科畢業後,在重慶從事與房地產配套的家電營銷工作。時間一晃就是7年,但半年前,她從上一份工作中辭職,轉行去做舊衣回收。

收入比以前少了一半,而且還要厚著臉皮與底層工人競爭。

很難想像一位擁有大學本科文憑的年輕人能這樣做。陳陳也曾自嘲地說,「我年紀輕輕就開始撿破爛了」,但內心裡,她告訴自己:「我比別人少走40年彎路,他們老了還不是要撿破爛的。」

這些討論的背後是高等教育的持續擴張以及嚴重貶值的學歷。

本科學歷與職業文憑的就業情況的差距正在縮小。2022年的數據顯示,過去10年裡,職業院校畢業生的就業率持續在90%以上。而在一些現代服務業,他們的收入和穩定性未必比本科生差。

新的舊的,都不賣給中國;晶片禁令,日本出手比美國還很

中國記憶體晶片長江存儲公司(YMTC)董事長兼執行長陳南翔周四(29日)表示,全球晶片設備製造商應公平對待自家公司,要求設備業者買回公司合法購買卻遭美國制裁而禁止使用的設備和零組件。

荷蘭政府計劃在周五(30日)宣布新規定,要求ASML頂規的DUV設備出口需取得許可證。至於ASML最精密的機台EUV極紫外光微影設備早已受到限制,已經不再出口至中國。

ASML較舊型的DUV機台,像是 TWINSCAN NXT:1980Di,也可能遭美限制出口給六家中國業者。

消息人士說,荷蘭新的規定將不會立即生效,一名人士說,預期9月才會生效。

至於美國計劃中的新規定,消息人士透露,可能會在7月底公布,將要求要把設備出口給六座晶圓廠,包括一座由中國晶圓龍頭中芯集團營運的晶圓廠,必須先取得許可。但該名人士表示,對這些晶圓廠設備出口的許可申請可能會遭拒絕。

日本也將從7月23日起限制23種半導體製造設備的出口。

英國金融時報報導,檢視過日本禁令細節的一名中國晶片廠高層透露,對中國來說,日本出口禁令將比華盛頓去(2022)年制裁更加令人困擾。

據報導,去年10月,華盛頓當局限制14奈米(部分案例為16奈米)以下晶片生產設備出口至中國。然而,日本設備出口禁令連最基礎的45奈米晶片也涵蓋在內,當中包括Nikon浸潤式微影(immersion lithography)機台,因為部分技術是生產先進晶片根基。

豬也被卡脖?2300萬買的美國豬「飛」到中國

6月15日傍晚,1000頭美國豬從美國芝加哥出發,「乘坐飛機」順利抵達湖北機場,值得一提的是,這批豬價值2300萬人民幣。平均下來每頭基因種豬2.3萬元,甚至超過了一頭牛的價格。

就好比在高科技領域,中國晶片被美國卡脖子一樣的情況,中國種豬面臨的情況也是一樣的被卡脖子。

2021年前三季度,中國自美國進口種豬9,050頭(2020年同期進口0頭),占進口總量的37%;自丹麥進口種豬8,115頭,占進口總量的33%;自法國進口種豬6,265頭,占進口總量的26%;自英國進口種豬1,030頭(2020年同期進口700頭),占進口總量的4%。中國從2019年開始暫停進口加拿大種豬,增加了美國、丹麥和英國進口量。

中國製造業連續三個月萎縮,陷入困境

中共國家統計局6月30日公布,6月中國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PMI)為49%,雖比5月的48.8%微增0.2個百分點,卻是連續三個月落在萎縮區間,凸顯中國經濟成長動能持續疲弱

6月份的非製造業商務活動指數從5月份的54.5%降至53.2%,表明服務業活動和建築業放緩。

另外國家統計局6月份的服務業商務活動指數,從5月份的53.8%降至52.8%,這是自去年12月中國取消嚴格的新冠疫情限制措施以來的最低水平。

仲量聯行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學家龐溟(Bruce Pang)表示:「6月份的PMI反映了一些不平衡和弱勢,例如:內外需求持續收縮、小型企業運行加速放緩、民營經濟壓力持續加大等。」他補充道:「這表明(中國)迫切需要採取更強有力的一整套政策措施…以確保年度增長目標。」

洛陽大爺街頭賣菜,掙21元被罰11萬

日前,「賣菜大爺掙21元被罰11萬」話題一度登上「新浪熱榜」。

大陸媒體6月30日報導,洛陽市西工區一名三輪車賣菜大爺,因為蔬菜「不合格」接到天價罰單。

官微「西工法院」消息稱,三輪車賣菜攤主姜某從大型批發市場批發一批姜、菠菜、青椒進行售賣,被行政機關抽檢出「農殘超標」。官方稱,這批蔬菜銷售額198.4元,獲利21.05元,對姜某的蔬菜攤作出罰款55,000元、加罰55,000元的處罰。

因姜某未主動繳納罰款,行政機關向西工法院申請強制執行。西工法院駁回申請。行政機關提出複議,又被二審法院駁回。

就在不久前,福建地方官媒也曾炒作一個類似事件。2019年9月,福州市一名老農從菜農處倒賣70斤芹菜到蔬菜批發商場,獲利14元,但因被檢測出「農藥超標」,一年半後被「立案調查」,兩年半後被罰款5萬,後又被加罰5萬。近日市場監管局申請強制執行被法院駁回。

網民普遍認為,這種「小過重罰」之所以比比皆是,是因為「政府缺錢了」。

阿波羅網林億綜合報導

責任編輯: 吳莉亞  來源:阿波羅網林億綜合報導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3/0703/19225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