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官場 > 正文

中共國防科大七名教授病故 包括兩名院士

從去年底至今,中共國防科技大學至少有七名教授病故,均為中共黨員,包括兩名工程院院士——電子對抗技術專家凌永順與雷射技術專家趙伊君;以及中共中將、原國防科學技術大學校長陳啟智,中共少將、原國防科學技術大學政治委員汪浩。

工程院院士、國防科技大學教授凌永順病故

7月2日,中共黨員、中國工程院院士、國防科技大學教授、電子對抗領域專家凌永順,在北京病逝。

凌永順,1937年4月出生於安徽省定遠,1960年畢業於北京師範大學物理系,先後在軍事工程學院、裝甲兵工程學院、電子工程學院從事教學和科研工作,歷任教員、講師、副教授、教授。1997年凌永順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

官方訃告稱,凌永順長期致力於電子對抗裝備技術研究,是中共電子干擾技術領域的開創者和奠基人。凌的專長包括雷達隱身、紅外隱身、電子偽裝和雷達紅外複合干擾技術,並研發出全波段夜視燉雷射干擾彈、可攜式雷達燉紅外成像干擾彈和毫米波燉紅外干擾彈等反夜視、反精確制導武器。

國防科技大學智能科學學院教授尚建忠病故 年僅57歲

中共黨員,國防科技大學智能科學學院教授、中國圖學學會第八屆理事會理事尚建忠,因病於2023年6月16日在湖南省長沙市去世,年僅57歲。

尚建忠1966年2月出生於河南省博愛縣,1991年3月碩士研究生畢業後參軍入伍並在國防科技大學留校任教,先後任助教、講師、801室副主任、副教授、系副主任、學院智能機械與儀器系教授。

尚建忠歷任中國圖學學會第五屆至第八屆理事會理事,兼任第七屆、第八屆理事會數碼化設計與製造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和第六屆理事會數碼化設計與製造專業委員會委員,曾任湖南省工程圖學學會理事長等。

國防科技大學計算機學院教授李思昆病故

中共黨員、計算機技術專家,國防科技大學計算機學院教授李思昆,2023年5月14日在上海病故。

李思昆出生於1941年,1965年12月於哈爾濱軍事工程學院自動控制專業本科畢業後留校任教,曾在哈爾濱軍事工程學院計算機系、長沙工學院計算機系兼研究所、國防科技大學計算機學院從事科研與教學工作。生前獲中共政府特殊津貼。

李思昆曾任中國計算機學會計算機輔助設計與圖形學專業委員會副主任、中國計算機學會虛擬實境與可視化專業委員會副主任、中國人工智慧學會理事、智能CAD專業委員會副主任、湖南省計算機學會理事、國防科大CAD研究中心主任、國防科大計算機學院研究室主任,銀河系列工程主任設計師。

中共中將、原國防科學技術大學校長陳啟智病故

中共中將、正兵團職退休幹部、原國防科學技術大學校長陳啟智,因病於2023年1月15日在長沙去世。

陳啟智,1925年出生,四川成都人,1950年參軍入伍,1954年加入中共,歷任航空學校教員,軍事工程學院教研室主任、副教授、國防科技大學教授、訓練部部長、副校長兼研究生院院長,校長,中國航空學會第二、三屆理事,中國宇航學會第一屆理事、第二屆常務理事,中國工程熱物理學會第一屆理事,國際宇航科學院院士。1988年被授予少將軍銜。1993年被授予中將軍銜。陳啟智曾主持研製變推力液體火箭姿態控制引擎,編著有《液體火箭引擎動力學與控制》、《液體火箭引擎調節線性理論基礎》等。

中共少將、國防科學技術大學原政治委員汪浩病故

中共少將、正兵團職退休幹部、原國防科學技術大學政治委員汪浩,因病於2023年1月1日在長沙去世。

汪浩,1930年2月出生,江蘇常州人,1952年加入中共,同年參軍入伍,歷任教員、副教授,國防科學技術大學系統工程與數學系教授、副主任、主任等職。

汪浩是中共第十三次全國代表大會代表,中共政治協商會議第八屆、九屆全國委員會委員,1988年被授予少將軍銜。

國防科學技術大學自動控制系教授張金槐病故

專業技術二級退休幹部、原國防科學技術大學自動控制系教授張金槐,因病於2023年1月1日在北京去世。

張金槐,1930年11月出生,江蘇武進人,1953年畢業於復旦大學數學系。1953年9月入伍,1961年10月加入中共。歷任哈爾濱軍事工程學院講師、長沙工學院副教授、國防科技大學教授等職。長期從事飛行器試驗統計學方面的研究和教學工作。編有《飛行器試驗統計學》等。

工程院院士、國防科技大學教授趙伊君病故

中共黨員、工程院院士、國防科技大學教授、雷射技術專家趙伊君,因病於2022年12月21日在北京去世。

趙伊君,1930年11月出生於北京市,1953年畢業於北京大學,1997年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主要從事原子分子物理、物理力學和高能雷射技術研究。趙伊君曾任國防科技大學教授,中國國防科技信息中心研究員,20世紀60年代初參加了中共核爆炸光輻測試分析工作,研製出最小照度到來時間測試儀等3種測試設備,並參加核子試爆;70年代起在從事雷射與物質相互作用研究的過程中,開展了原子分子物理和物理力學的研究工作;80年代後主要從事強雷射與物質相互作用及強雷射技術研究工作。官方訃告稱其為中國高能雷射技術的開創者和奠基人之一。

國防科技大學是中共重點建設的軍事高校

據其官網介紹,國防科技大學,前身是1953年創建於哈爾濱的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工程學院(哈軍工),是中共建政後第一所高等軍事工程學院。1970年,學院主體南遷長沙,改名為長沙工學院。1978年,改建為國防科學技術大學。1999年,長沙炮兵學院、長沙工程兵學院和長沙政治學院併入國防科學技術大學。2017年,中共中央軍委決定,以國防科學技術大學、國際關係學院、國防信息學院、西安通信學院、電子工程學院,以及理工大學氣象海洋學院為基礎,並將軍委裝備發展部第63研究所劃入,重建國防科技大學,歸中共中央軍委建制領導。

國防科技大學是中共第一個五年計劃國家156項重點建設工程之一,是中共1959年確定的全國20所重點大學之一,是首批進入國家「211工程」建設計劃的院校,是軍隊唯一進入國家「985工程」建設行列的院校,也是軍隊唯一進入國家首輪「雙一流」建設支持的院校。官網介紹其科研成果包括「天河」系列超級電腦系統、「北斗」衛星導航定位系統、「天拓」系列微納衛星、高能雷射、雷射陀螺、超精加工、磁浮列車等。

國防科技大學受歷任中共黨魁重視。軍事工程學院創建時,毛澤東親自為學院頒發《訓詞》。習近平上台後,2013年11月專程視察國防科技大學;2017年7月,習近平親自為學校授軍旗、致訓詞。

責任編輯: 李華  來源:大紀元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3/0707/19240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