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軍政 > 正文

日相再度赴北約峰會示警勿忘印太 日歐安保合作大幅升級

日本首相岸田文雄7月11日將出席在立陶宛舉行的北大西洋公約組織(NATO)峰會,呼籲北約注意印太安全。專家認為,日本再度受邀是針對中國在亞洲造成的威脅,這表示日本與北約的安全合作已大幅升級,日本將確保其後續的國家安全政策與北約的後俄烏戰爭安全政策一致。

資料照:日本首相岸田文雄

鞏固共同的持續性威懾力

岸田首相將於7月11日到14日出訪立陶宛及比利時。除出席北約峰會之外,他還將與歐盟領袖會談並發表聯合聲明。岸田將利用訪問歐洲的機會,提醒目前聚焦於烏克蘭的北約留意中國和俄羅斯在亞洲的活動,日本認為這些活動威脅全球安全。

日本官房長官松野博一7月7日在記者會上表示,岸田將共享「歐洲與印度太平洋的安全保障密不可分」這一共識,再次確認北約與歐盟將加強對印太事務的參與。

這是岸田第二次出席北約會議,此次還有韓國、澳大利亞和紐西蘭的領導人同行。時值東京將國防支出翻倍,以嚇阻中國和俄羅斯的武力在日本周圍海空出沒。

日中關係專家、台灣綠洲文教基金會執行長謝文生表示,岸田主持下的印太戰略有三大支柱:「鞏固印太區域、結合歐盟NATO、拉攏南方國家」。日本繼去年再度受邀出席北約峰會與歐盟領袖會談,就是針對中國在亞洲以及全球造成的威脅,讓北約與日本認為必須更深化戰略合作。

台灣綠洲文教基金會執行長謝文生

他對美國之音說:「簡單講,就是北約與日本在安保層面的合作大幅升級。特別是針對日本比較弱的網絡資安、人工智慧(AI)以及衛星防護等層面,將尋求技術相對成熟的歐洲來協助抵禦長期來自中國的網絡黑客及認知戰的攻擊。」

謝文生指出,岸田結束歐洲行之後將轉往沙特阿拉伯、阿拉伯聯合大公國(UAE)和卡達等中東3國訪問,也是針對中國近期在中東擴大影響力。他說,中東的產油國家正在考慮未來能源轉型及強化國內基礎建設,日本將善用其能源與基建雙重優秀技術平衡中國在中東的勢力擴張。

台灣國防安全研究院政策分析員詹祥威博士認為,日本的國際參與程度越趨升高,反映了日本當前國家發展方針與政策的選擇符合西方民主陣營的期待與利益。他表示,作為非北約的重要印太國家,日本將確保其後續的國家安全政策與北約的後俄烏戰爭安全政策一致,對於區域性的霸權挑戰者才能擁有共同的持續性威懾力。

台灣國防安全研究院政策分析員詹祥威

詹祥威告訴美國之音:「尤其對日本影響最大的北約集體防禦機制,某種程度與美日安保的集體防禦機制互相影響,而北約國家近年也越趨理解,遠在印太的衝突將不可避免的會衝擊全球的安全與經濟,因此對於台海、南海(南中國海)的安危在此次的峰會勢必再將有所表態。」

在參加北約峰會之後,岸田預定7月13日前往比利時首都布魯塞爾,與歐盟理事會主席米歇爾,及歐盟執行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舉行定期領袖會談並發表聯合聲明,將安全保障合作升級為在海洋安保、網絡攻擊對策及應對半導體供應短缺等方面合作。

台灣國防安全研究院政策分析員詹祥威博士指出,立陶宛的「皮秒雷射光譜儀(pico-second laser spectrometers)」在全球半導體產業舉足輕重;比利時在2022年末與日本針對次世代晶片簽署了合作備忘錄。尤其當中國藉由限制『鎵Gallium』、『鍺Germanium』的出口企圖反制美國發動的全球產業戰爭時,日本要確保全球先進產業鏈重整時半導體產業鏈的完整性與抗脆弱性,與歐洲國家,尤其上述二國的緊密合作至關重要,

他說:「日本可能利用這次會談涉及可藉此機加大與歐洲國家在原料、半成品的相互合作,強化整個半導體產業鏈的安全;甚至強化與加拿大的能源(液化天然氣)合作等。

中國策反令法國反對北約設駐日辦事處

北約對於日本尋求深化安全夥伴關係已經有正面響應,將於2024年在東京聯絡辦事處,並將其作為與韓國、澳大利亞、紐西蘭與日本的合作中心。

北約此舉引起了中共外交部的嚴正抗議,而法國總統馬克龍(Emmanuel Macron)也持反對意見,認為北約應繼續將注意力維持在組織章程指明的「北大西洋地區」,而非拓展到印太地區。

日中關係專家謝文生表示,北約與日本之間簽有「個別夥伴國合作計劃(IPCP)」,因此東京辦事處的設立有助於增加日本對中國施壓的籌碼,因此日本並未理會中國的反彈;而由於東京辦事處的成立之發動權在北約,中國也很難對日本施出什麼有效的壓力。他指出,中國必須有所反制,從法國總統馬克龍一方面表示在南太平洋島國擁有領土的法國是真正的印太國家,另一方面又無視中國近年來在澳大利亞門口的法屬新喀里多尼亞煽動反政府感情的脫離法國獨立運動,就可觀察到中國策反工作的成功。

謝文生說:「法國國防部軍事學校戰略研究所(IRSEM)在2021年的報告書就已經針對中國在法領新喀里多尼亞和日本沖繩所作的煽動反政府工作,如出一轍,而作出警告。」

日本安全保障戰略研究所理事長高井晉

前日本防衛研究所研究室長、日本安全保障戰略研究所理事長高井晉(Susumu Takai)認為,北約設立東京辦事處並不代表擴張北約的地理範圍,因為依照《北約公約》第10條的規定,只有歐洲國家才有資格加入北約,因此日本沒有資格加入,岸田首相也已經聲明日本不會加入。他以郵件告訴美國之音,現在世界各民主國家都以實現「自由開放的印太地區(FOIP)」為目標,歐洲和印太地區的安全密不可分,特別是對抗正在強化霸權,軍力不透明的中國,在東京設立辦事處將會使歐洲國家日後推動與日、韓、澳、紐個別夥伴合作計劃。

高井晉指出,這次也是歷史上第二次日、韓、澳、新四國領導人全員參加北約峰會,日本作為七國集團(G7)的輪值主席國,自然會延續5月G7廣島峰會中對中國的強硬立場,對歐洲強調包括台海安全等敏感議題的重要性。

資料照:美國總統拜登,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和韓國總統尹錫悅(左)在馬德里舉行的北約峰會期間會談。(2022年6月29日)

以全面性安全合作維護台海和平

日本和歐盟(EU)正協調在7月13日的定期首腦磋商時發表聯合聲明。根據歐盟方面擬定的聯合聲明草案,重點包括安全保障、經濟,以及對華關係。內容當中表明,日本以及歐盟對台海局勢都抱有危機感,反對以武力片面改變現狀。

台灣綠洲文教基金會執行長謝文生表示,日英相互准入協議(RAA)在4月底通過,日本新戰機的製造從與美國合作改為與英國合作,繼之又調整為「日英意」三國聯合製作;最近又和義大利海軍達成協議,將在日本的類航母「出雲號」上進行義大利的F35戰機的起降演練,在維護台海和平方面不斷地深化與歐洲的合作。

他說:「在軍事上,日本也不斷強化跟歐洲主要國家如英法德意的聯合軍演,特別是跟義大利之間則是急速深化,加上原本的英國,已經接近同盟國間的軍事協同項目。」

謝文生認為,日本這幾年已成功地將「台海和平」放入諸多國際會議的聯合聲明中,往後應該會看到日歐之間除了傳統軍事之外的安全合作。

台灣國防安全研究院政策分析員詹祥威博士指出,日歐都將致力於確保全球經濟不至於再次遭受如俄烏戰爭的衝擊,因此歐盟5月提出了新的印太戰略,其中多數與日本近幾年國家政策側重的目標,抑是日本與歐美民主國家一致。

他說:「在半導體與晶片的合作、海洋治理、數字治理、聯盟關係以及安全與防衛諸點上,日本與歐盟皆可藉由台海、南海情勢延伸相關合作範圍。」

詹祥威認為,日歐將確立在「去風險化」的前提下深化更全面性的安全合作,持續擴大包括台海安全在內的威懾計劃。

責任編輯: 李華  來源:美國之音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3/0711/19257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