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中國經濟 > 正文

習轉軌,徹底吸乾百姓錢;中共央行表態!好事?太遲,中南海急籌1會議

習轉軌,徹底吸乾百姓錢;中共央行表態!好事?太遲,中南海急籌1會議。全國社保亮紅燈!恐怖蔓延,地方債、地產危機升溫。15年來,中國世界第一讓人

中共領導人習近平上台後,中國當權者信心膨脹,從胡總時期的」不折騰「轉換軌道,開始」瞎折騰「,盤點一下過去十幾年中共犯過的那些錯。

中共地方政府債務和房地產債務,可謂是兩位一體,是息息相關的,二者危機雙雙升溫,正危及中國社保基金。

國外資本對中國的直接投資和風險投資,雙雙斷崖式下跌,中共急於挽回,但已經太遲了。

中共央行重大表態!體制內學者潑冷水,存量房貸利率真的要降嗎?

15年來首次,墨西哥取代中國,成為美國進口第一來源國,加拿大超越中國,也是近在咫尺,中國距離老三地位,為時不遠。

中共那些年犯過的錯

自2001年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後,開啟了經濟快速發展的10年黃金期,到習近平上台後,從胡錦濤時期的「不折騰」轉化軌道,開始」瞎折騰「,」中國夢「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一帶一路「大撒幣,」雄安新區「千年大計,」中國製造2025「與美國爭霸等等,現在很多不盡人意,不少更是爛尾,半死不活。

日前署名」老蠻頻道「的推特帳戶,羅列了最近十幾年,中共具體政策上的一些失誤。

2010年東部一二線城市紛紛啟動」騰籠換鳥「,淡化基礎製造業或其他低級產業,轉而發展房地產,對企業主體的產業投資熱情造成毀滅性打擊。

2013年網信貸行業興起,被視為金融創新,吸納和放貸都沒有任何監管。金融行業自此開啟逆淘汰機制,越是肆意妄為越能做大做強,越是循規蹈矩越是寸步難行。

2015年人工牛市開啟並即破滅,股市=絞肉機的觀念自此深入人心,股市失去了平衡財富的能力。

2016年樓市漲價去庫存,徹底吸乾了老百姓的錢包,並釀出了史無前例的房價泡沫。

2018年全國環保一刀切,禁止達成合同,禁止農民私自養豬養雞,對農業生產熱情造成破壞性打擊。

2020-2022年,三年禁閉,不堪回首。

2023年,退林還耕,水稻上山;銀行給房地產壞帳兜底。

推友」Ceci「進一步補充寫道:

2012年創業板改革,開啟持續2年半的瘋狂牛市,期間只要你敢放槓桿,一切皆有可能。

2015年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網際網路金融高速發展,e租寶平台非吸自融740億,憑自己能力借來的錢不用還。

2016年到2019年房價大陽線,今天不買房明天就買不到了,只要肯折騰,隨便換豪宅。

推友」edward Huang「說,」有幾個錯是真的飲鴆止渴,而且稍微有點邏輯的人都能看到結果,還是雷打不動的執行了。真不知道所謂的智囊是真傻還是真壞,而且事後也不見得哪個人因為哪個事情負責。「

網友」eieo2-hja「說,還有雄安新區和2014年淨網,還有中美貿易戰,還有19年修改逃犯條例,還有驅逐低端人口,還有2018年左右P2P爆雷。

阿波羅網評論員楊旭表示,有些錯誤是可以理解的,技術上的失誤,無論哪個國家的執政者都會有。中國特色是,對於失誤和錯誤,很少有政府官員因此下台,或受到懲罰,其它國家政策失誤,官員是要擔責,甚至下台的。根本原因在於,這些國家領導者是靠選票上去的,中國官員的權力是共產黨給的。

此外,這些失誤中有一些是可以避免的,屬於明知故犯。因為在中共統治下,政治問題比經濟問題優先,政治問題基本都為服務中共統治、政權穩定考慮的。

地方債及地產危機雙雙升溫,風險正蔓延至社保基金

隨著中國地方債務風險蔓延和房地產市場急速降溫,全國社保基金亮起紅燈。《彭博社》周三(12日)報導,國有遠洋集團成為又一個出現債務危機的地產企業,股債急跌。社保基金正建議公募基金投資管理人減持民營地產商債券及部分高風險城投債。

國營遠洋集團的財政狀況正引起社保基金的擔憂,本月有逾3700萬美元利息到期,更為嚴峻的是,下月還有超過20億元人民幣的債券即將到期。此前,由於該公司遞延支付一筆票息,嚴重動搖了資本市場對遠洋集團的信心,導致其債券價格大幅下跌,穆迪和惠譽也下調了對該集團的評級。

中國人壽和人保是遠洋集團的控股大股東,他們目前已成立聯合工作組進駐遠洋集團。一旦遠洋集團的債務問題未能有效化解,該危機很有可能引致系統性風險,保險業將會受牽連。

除了這兩大國有保險公司,《彭博社》報導指,社保基金下最大型的資產管理公司持有大量遠洋集團的債券。現況引起關注。消息人士指,社保基金指示投資管理人,一旦低於95%面值,即要重新審視所持有的高風險組合。

據知情人士提到,債台高築的天津市政府融資平台發行的債券,已被單獨挑了出來。

彭博社基於現有官方數據計算發現,截至去年,天津市政府的債務幾乎是其收入的3倍。

資產總額達3萬億的社保基金中,有約4170億投放在證券投資。當局目前陷入兩難:社保基金的債券拋售可能會進一步加劇市場動盪並引起恐慌,但在地方債務持續加劇以及地產商不斷暴雷的情況下,維護養老金資產以保障社會穩定格外重要。

根據榮鼎集團(Rhodium Group)的一份報告,截止2022年底,地方政府的城投債規模達到了驚人的59萬億元,約占到了GDP的50%。加上其他企事業單位所產生的隱性債務,總債務規模接近GDP的100%。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預計,到2027年,中國債務規模將占到GDP比重的約150%。

全國社保基金是中國國家社會保障儲備基金,用於人口老齡化高峰時期的養老保險等社會保障支出的補充、調劑,由中央財政預算撥款、國有資本劃轉、基金投資收益和以國務院批准的其它方式籌集的資金構成。

太遲了,北京正急吼吼籌備1個特別會議….

路透社周五(7月14日)發表的一篇獨家報導說,中國金融監管機構正在籌備一個特別研討會,邀請全球一些最大的投資公司參加。研討會的議題是如何在地緣政治局勢緊張和經濟嚴重疲軟之際鼓勵外國投資者繼續向中國這個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投資。

這個消息來自路透社的三名消息來源。會議計劃下周五在北京舉行。會議重點討論以擁有美元計價資產的投資公司目前在中國所處的狀況以及它們所面臨的主要挑戰。

消息來源表示,舉行這種議題明確、涉及投資中國的全球基金經理面臨的各種挑戰的會議不同尋常,它反映出北京對提振外國投資者信心的急迫心情。

消息人士說,參加研討會的人包括:私募股權(PE)公司(即普通合伙人GP)等大型中外基金管理公司,投資者或包括主權財富基金和養老基金在內的有限合伙人(LP)。

還有一些消息來源說,中國監管當局在過去的一年中對中國的民營企業,特別是科技企業展開了嚴厲的打壓,這給私募基金和投資者對投資回報前景的評估和投資機會的減少產生了嚴重的負面影響。他們正在調整其中國戰略。

加拿大第三大養老基金--安大略省教師養老金計劃(OTPP)今年一月表示,將暫停其對中國私人資產的直接投資。

最近幾個月來,中國的經濟數據令人失望,導致MSCI中國股市指數同比下跌2%,大大低於全球股市15%的漲幅。人民幣也一直在八個月的最低點上下徘徊,迫使一些投資者放棄了他們的中國投資策略。

行業追蹤機構Preqin(睿勤)的數據顯示,專注中國業務的風險投資和私募股權公司今年上半年的資金(以美元計價)籌募工作遭遇了十年來最差的情況。籌資金額只有55億美元,遠低於2021年同期的276億美元。

榮鼎集團(Rhodium Group)的分析,中國今年第一季的外國直接投資(FDI)總額降到200億美金,比去年第一季的1000億美金整整降低了80%。

香港經濟研究機構東方資本研究院(Orient Capital Research)的董事總經理安德魯·科利爾表示,中共當局以國家安全名義對企業實施的打壓、對科技行業進行的嚴厲整肅和對外國人展開的嚴密監控等做法都讓全球企業相信該是他們離開中國的時候了。

路透社引用科利爾的話說:「現在經濟急速放緩,中共當局就發起了新一輪的魅力攻勢,試圖勸說外國人回來。」

這些措施可能「來得太少,太遲了」,科利爾指出。

中共當局釋放的另外一個信號是,中共總理李強在本周三會見了阿里巴巴的雲端運算部門和美團等公司的高管,敦促他們為支持中國經濟復甦做出更多的努力。

中共央行重大表態!存量房貸利率真的要降嗎?體制內學者潑冷水

「按照市場化、法治化原則,我們支持和鼓勵商業銀行與借款人自主協商變更合同約定,或者是新發放貸款置換原來的存量貸款。」7月14日,央行貨幣政策司司長鄒瀾在「2023年上半年金融統計數據情況新聞發布會」中如上表述。

存量房貸利率真的要降嗎?

一位券商首席經濟學家表示,按照央行的表態,理論上(商業銀行)可以通過存量調利率或轉按揭,以此來降低房貸利率,但具體操作要有正式出台的政策依據才行。

廣東省城規院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員李宇嘉表示,首先,按照市場化、法治化的原則,商業銀行和個人之間的貸款受《合同法》的保護,法律對貸款的利率和貸款期限有明確規定的。

其次,商業銀行以盈利為目的,甚至是以利潤最大化為目標,房貸屬於優質資產,如果降低存量房貸利率,會衝擊銀行的資產收益率。

同時,目前對大型國有銀行的考核中,對利潤和資產收益率都是強化的。因此,綜合來看,銀行下調存量貸款利率的動力並不充足。

浙江供電吃緊,企業被要求錯峰生產

據澎湃新聞報導,浙江省電力公司指出,7月1日到10日,浙江全省用電量213億千瓦,年增10.5%,為保證電力供應,浙江引導企業主動錯峰生產。

浙江3日用電突破1億千瓦,創歷史新高,較去年提早8天,這是浙江電網史上迎峰度夏最早進入負荷破億階段。

根據財聯社報導,由於生產利潤轉差,多數企業處於不飽和生產狀態,錯峰生產影響不大,目前浙江省暫未發布正式限電通知。

15年來首次,中國世界第一頭銜拱手讓人

2023年1月至6月,中國在美國商品進口中所占的比例預計15年來將首次從第一位跌落。1-5月美國從中國的進口額同比下降25%,被墨西哥和加拿大超越。

同期,美國從墨西哥的進口達到1950億美元的歷史新高,而加拿大也以1760億美元超過了中國。即使在上半年(1-6月),也極有可能超過中國。

取代中國對美國出口擴大顯著的是東協。1-5月對美國出口達1240億美元,是歷史第二高位,比十年前翻了一番。

美國現任總統拜登上台後不僅維持川普時期的關稅,還要求在半導體、電池等4項關鍵產業領域進行供應鏈重組。

美國貿易代表戴琪(Katherine Tai)今年6月表示:「不顧一切追求效率和低成本,已經導致美國供應鏈變得脆弱且面臨高風險。」

阿波羅網林億綜合報導

責任編輯: 吳莉亞  來源:阿波羅網林億綜合報導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3/0717/19284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