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鮮事 > 萬花筒 > 正文

中國人做客的規矩!(不可不知)

孟子有言:「不以規矩,不成方圓。」

中國是禮儀之邦,無論時代如何變遷,規矩也不能丟。

尤其是上門做客,就有不少規矩,都是老祖宗傳下來的精華。

有禮有節,懂得規矩,守住規矩,才能處好關係,周全人品,受人尊重。

1

禮有三不送

自己舊物

《常禮舉要》中講:「贈人物品,必謙必敬。」

做客送禮,選擇禮物一定要慎重,保持謙虛恭敬的態度。

千萬不能圖方便省事,隨意就將自己用過的舊物送給他人。

不管是你喜愛的,還是閒置的,都會容易讓人誤解和反感。

心思敏感的人,會覺得你瞧不起人,親近不成反而結仇。

關係親近的人,會認為你不夠重視,必定會漸漸疏遠你。

如果你的舊物有價值,可以選擇在二手市場買賣或是捐贈。

與人交往,給人送禮,當以尊重為先,真心相待,情誼方能歷久彌新。

貴重之禮

中國有句老話:「禮多人不怪。」

上門做客帶點禮物表示友好,能讓彼此相處更輕鬆愉快。

但禮多指的是禮節的不可欠缺,而非禮物本身的貴重與否。

禮物,本身是心意,倘若過於貴重,可能會適得其反,引起誤會。

如果登門就送重禮,對方難免會心生顧慮,擔心你有所求,用意不純。

如果是日常來往,對方又會擔心自己還不起這份情,無故添了走禮的壓力。

禮輕情意重,交情貴在交心,送禮重在用心,把禮送到心坎上,才最珍貴。

忌諱之物

俗話說:「壽不送鍾,喜不送傘,禮不送梨。」

中國人送禮,都講究一個好彩頭,切不可送忌諱之物。

如賀壽時不能送鐘錶,辦喜事不能送雨傘,送禮不能送梨子。

因為「送鍾」與「送終」諧音,「傘」和「散」諧音,梨子寓意著分離。

此外,送禮送雙不送單,以此祝福主人家好事成雙成對,生活美滿幸福。

2

話有三不問

兒女工資

《論語》有言:「不可與言而與之言,失言。」

有些話,心裡知道不該問,就千萬不要說出口。

比如對方兒女的工作工資,好奇心再重,也要避而不言。

問人工資,是極其不禮貌的行為,無論多少,都會讓人尷尬厭惡。

恪守感情的界限,把握相處的尺度,感情才能牢固,關係才能持久。

家事隱私

《弟子規》中講:「人有私,切莫說。」

家家有本難念的經,言談中,切忌追問對方的家事隱私。

哪怕是手足親人,問得多了,摻和深了,也會滋生不滿和矛盾。

清官難斷家務事,要是對方讓你幫忙出主意,最好也不要參與其中。

尊重對方的隱私,擺正自己的位置,不干涉家事,彼此之間方能相安無事。

收入存款

常言道:「財不露白,富不露相。」

無論是誰,都不想告訴外人自己家裡有多少收入存款。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千萬不要貿然開口,詢問他人的家底。

你問了,對方不願說,自己心裡不舒服,別人心裡也反感。

如果不得已說了,多了怕被人惦記,少了又怕被人瞧不起。

所以,關係再親近,也要把握分寸,掌握尺度,才能相處舒服,長長久久。

3

人有三不帶

負面情緒

子曰:「 持微笑,情緒穩定,樂觀積極,讓人歡迎,才是真正禮貌的做客之道。

攀比之心

相交不論貧富,做人不要攀比。

與人交往,走親訪友,最忌諱的就是有一顆攀比之心。

自己勝於人,就得意洋洋,炫耀顯擺,絲毫不顧及對方感受。

自己不如人,就陰陽怪氣,拈酸吃醋,完全不注重什麼場合。

原本愉快的氛圍,也會在攀比中變得尷尬詭異,甚至發生爭吵。

不帶攀比之心做客,多聊聊近況,多談談感情,雙方才能輕鬆交談,愉快交心。

冒昧舉止

孟子有言:「仁者愛人,有禮者敬人。」

守規矩、有禮貌的人,一定是懂尊重、講分寸的人。

一言一行,都會約束自己,而不是仗著關係好,就做出冒昧的舉止。

比如未經主人家允許,就帶他人一起上門做客,或是私自亂動房間東西。

還有做出一些不文明的行為,像挖耳朵、摳腳丫、吐口水等等。

你以為是不見外、不拘小節,實則是修養全無,只會讓對方鄙夷和疏遠。

做客,本質上是一種社交行為,謹言慎行,才是維繫感情、拉近關係最好的方式。

責任編輯: 王和  來源:儒風大家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3/0725/19318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