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人物 > 正文

放棄李玟財產 富商樂裕民的商業生涯

富商樂裕民,放棄李玟財產

題圖:視覺中國

歌手李玟的丈夫樂裕民,回應財產爭議。

「我尊重 CoCo 對其個人財產的一切安排。我從來沒有,未來也不會參與有關 CoCo 財產分配的任何事宜。」

7月27日,他親筆署名「BR.」的聲明發布,表明不會參與李玟財產分配,兩人婚後一直保持財務獨立。

月初,李玟意外離世,樂裕民捲入旋渦,關於兩人婚姻有大量報導,真偽莫辨。

這宗明星與富商的婚姻背後,確有一段商業傳奇,即千億利豐由盛而衰,樂裕民恰是關鍵角色。

他本人的事業,伴隨這家巨頭興衰,從與賈伯斯馬化騰同榜,一直跌落到黯然去職。

利標隕落

去年7月,在港上市的利標品牌,公告清盤退市。

離場時,利標市值僅1.94億港元,並無波瀾,其來頭很大,利標由百年利豐分拆而來,由香港望族馮家控制,2014年7月獨立上市,巔峰期營收超過40億美元。

利標的命運,肇始於樂裕民。

富商樂裕民,放棄李玟財產

樂裕民

他出任利標上市後首位行政總裁,作為馮家的合伙人,負責這攤分銷生意,掌管4年有餘。

他獲得大牌的品類授權,合作過Calvin Klein、Coach、Tommy Hilfiger等,組織設計、外包生產,再依託經銷商網絡,賣出產品獲利。

這些大牌主要授權樂裕民經營副線,像Coach鞋子、Tommy Hilfiger童裝等,他也控制部分品牌,如1863年創立的美國製鞋品牌Frye。

「我們的定位在美國品牌,且比奢侈品低一個檔次的品牌。」

那會,樂裕民抱有雄心壯志,預計5至10年內,其業務可以有2至4倍的增長,預計觸達百億美金的量級。

「Brands Without Limits(品牌無邊界)。」捕手利標早期,樂裕民認定,規模越大越好,組合越豐富越安全。

這類副線授權有數十個,集中在童裝、鞋履、配飾、家居產品等,營收從2014財年的34.54億美元,一直到2018財年的40.23億美元,約8成收入來自美國。

可惜,樂裕民手頭的品牌資產,並非核心產品線,且多品牌、多品類,營運起來相當雜亂,盈利能力非常薄弱,哪怕好年景,利潤率從未超過2.5%。

更重要的是,他上游依賴品牌授權,下游依託分銷商,在變局下迅速遭到反噬,2017年開始,利標遭遇一系列噩耗:

其一,Coach決定自己管理其所有鞋履業務,利標丟失大量收入;其二,電商崛起,商場專賣店及百貨商店經歷「寒冬」;其三,樂裕民不停收購,巨額債務壓頂,截至2017年,單單銀行貸款即超過10億美元。

2018年6月起,馮氏家族決定收縮,以13.8億美元,出售利標多數北美特許授權業務,這是公司核心,營收占比超過一半。

馮家的出售,終結了樂裕民對於利標的設定。

富商樂裕民,放棄李玟財產

很快,他即從行政總裁任上離職,後辭任利標非執行董事,結束與馮家近20年的合作。

高光時刻

樂裕民在利標,是其「利豐系」生涯的收尾,他的輝煌出現在利豐,恰在事業巔峰,迎娶李玟。

香港利豐,起源於1906年廣州,由馮氏家族創立,是中國最早的對外貿易出口商之一。

2004年起,樂裕民即在利豐擔任總裁,前後長達10年,他輔助家族第三代馮國經、馮國綸兄弟,抓住全球供應鏈重組的機會,將利豐轉型為一家虛擬生產商。

利豐最典型的創新,即在於獨特的供應鏈模式。

樂裕民及其同事,在全球數十個國家構建了一個龐大供應商網絡,且用信息系統將其連結起來,以此為品牌和零售客戶提供採購、物流服務,甚至延伸到設計和推廣。

富商樂裕民,放棄李玟財產

舉例來說,當利豐作為一個品牌商的採購代理時,它可以依託其網絡,選擇最合適的生產國和工廠,以最高性價比交付產品,品牌商只要負責產品設計、營銷等核心環節。

「如果你去美國的一個購物中心,30%到40%的商家都是利豐的客戶,消費者從來沒有真正看到過我們的名字。」

樂裕民曾經誇口,所有資產都是無形資產,它沒有且也不需要自己的工廠。

「這家公司沒有真正的資產,卻擁有120億美元的市場資本,這是一家非常有創造力和活力的公司。」

全球化浪潮下,利豐的輕資產供應鏈,乘風而起,業績節節攀升,2004年,樂裕民任職總裁時,其營業額只有60億美元,到2013年其主持的最後一個財年,營業額已高達207.45億美元。

2011年是利豐的鼎盛期,市值超過2000億港幣。

那是樂裕民的高光時刻,他兼任利豐的行政總裁,蟬聯《巴倫周刊》全球最受尊敬的30大CEO之一,同上榜的則有賈伯斯、巴菲特、馬化騰等。

同年,他成功娶到比自己小16歲的李玟。

富商樂裕民,放棄李玟財產

無奈,利豐模式很快遭到逆轉。

亞馬遜為代表的全球電商,連帶Zara、H&M等快時尚品牌,強勢崛起,他們選擇直連工廠與買家,利豐越來越多的客戶,轉向直接與供應商簽約,把樂裕民打了個措手不及。

2014年,馮氏兄弟決定,擢拔家族第四代馮裕鈞出任行政總裁,推動轉型,樂裕民轉向「利標」,失去明星光環。

最終,利豐未能挽救自己,2020年退市時,市值僅剩百億港元,大約只是峰值的1/20。

實力富商

「香港是我的家。」

樂裕民如此說過,他事業和生活主要在中國香港,本人其實是加拿大人,本名Bruce Rockowitz,起初為一名網球教練。

他在2014年的採訪中透露,自己少年時期是全美頂尖選手,因父母反對,無奈放棄網球職業,機緣巧合之下,1979年來到香港任教練。

據報導,在香港淺水灣的一家冰淇淋店,樂裕民與艾倫·澤曼(Allan Zeman)相遇,一起組建團隊。

富商樂裕民,放棄李玟財產

1981年,兩人共同創立Colby International(領高國際),從事貿易,樂裕民擔任CEO,領高2000年為利豐收購,次年,其以執行董事身份,進入利豐決策層。

有種說法,樂裕民此前任教的網球俱樂部,教導對象以上流社會為主,其中一名學員,就是利豐集團主席馮國經。

樂裕民創業20年,又在利豐擔任高管快20年,絕非泛泛之輩,也不是純粹的打工仔。

「每三年,我們都會考慮重塑公司。」

他自述,常會拋開成功經驗,花時間思考可以改變什麼,未來會如何發展,並制定策略填補差距與空白,「這很累人,利豐就是這樣走到今天的。」

無論其與李玟關係如何,有一點可以肯定,樂裕民確實相當富有。

據《21CBR》統計,2011-2019年,其在兩家上市公司領取的薪酬,合計約4350萬美金。

富商樂裕民,放棄李玟財產

註:2014年酬金數據,為利標上市半年內所獲酬金;2015年開始為財年數據,截至次年3月底

利豐鼎盛時期,樂裕民持股超過1%,價值超過10億人民幣;他一度持有利標5%左右的股權,高點時也價值數億。

早年,利豐收購領高時,支付22億港幣,其作為核心創始人,預計可分得相當部分。

目前,樂裕民在Rock Media International擔任董事長,也是健身品牌PURE Group的聯合創始人,其數年前估值即達數億美元。

此外,他的商業網絡非常廣泛,積極投資各類公司股權和房產,甚至擔任過博彩巨頭澳門永利的董事。

Thedistin網站,預估其身家高達20億美元,但無確切佐證。

單從自身財力,他最新關於李玟財產的聲明,是有底氣的。

只是,他和李玟兩人的相處,似乎遠未如人預期,投身大半精力的利豐系,也均以退市收尾。

世事無常,婚姻如此,商業也是如此。(作者:馬小雨)

責任編輯: zhongkang  來源:21世紀商業評論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3/0731/19342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