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教育育兒 > 正文

三流父母「壓制」孩子,二流父母「降服」孩子,一流父母贏得孩子

前幾天,知乎上一個網友問:「做了媽媽後,吼過孩子嗎?」

其中一個高贊評論:「99%都吼過,那1%沒吼過的可能孩子就不是自己帶的。」

誠然,每個媽媽在沒生孩子之前都是暗暗發誓:以後不能打罵孩子,要用「愛」教育孩子。

現實卻總是事與願違,有些媽媽沒耐心了,甚至會使用語言暴力:

「你再不聽話,我就不要你了。」

「怎麼笨得跟豬一樣。」等等

殊不知,在這種教育方式下的孩子,不是變得內向,就是變得叛逆。

教育沒有錯,錯的是用粗暴的方法教育孩子,孩子需要用一生去治癒自己。

愛沒有錯,只是有的媽媽使用了錯誤的教育方式:

有的媽媽靠吼「壓制」孩子,有的媽媽靠說「降服」孩子,而有的媽媽靠聽「贏得」孩子。

三流的媽媽靠吼「壓制」孩子

腦科學家利用核磁共振造影術發現:童年經常被吼叫的孩子,儲藏記憶的海馬回有萎縮的現象,也就意味著經常被吼叫的孩子記憶力會受損。

前幾天去表姐家,正好趕上她在給孩子講解作業。

孩子第一遍沒聽懂,表姐耐心地為其講解第二遍。

講解完,表姐出了一道類似的題給孩子做,測試孩子是否認真聽了,做題期間,孩子一直反覆地擦了寫,寫了擦,最後還是空在那裡沒寫出來。

表姐一看沒寫出來,瞬間大聲吼道:「我怎麼生出你這麼笨的小孩?這麼簡單的題,講了又講怎麼就不會呢?」

表姐突如其來的吼叫,使孩子害怕地將身體緊繃捲縮在一起,動都不敢動,哪怕筆滾落到地上了,也不敢去撿,生怕自己動一下會讓媽媽更加生氣。

很多媽媽以為用這種方式能震懾住孩子,使孩子努力的去思考問題。孩子只會越來越拖拉,成績也越來越差。

因為這種吼叫,只會讓孩子越來越恐懼,甚至越來越不會思考。

網上有一個很火的視頻:

女孩從小在母親的吼叫聲中長大不敢反抗,每次見到媽媽都是低著頭,不敢直視。

為了逃離媽媽,她早早的將自己嫁了,當她有了自己孩子的時候,她告訴自己一定不能對孩子吼叫,

然而,從小到大媽媽的行為已經潛移默化的影響了她,面對孩子的不聽話哭鬧,她不知不覺中也變成了她討厭的媽媽的樣子,對著孩子不斷大吼大叫。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童年長期在吼叫中長大的孩子,他們在遇到問題第一時間也會用同樣的方式進行回應。

「吼叫式」的教育效果,只能暫時阻止孩子犯錯,卻不能讓孩子察覺自己的錯誤,無法幫助孩子解決問題。

語言的力量能成就一個孩子,也能摧毀一個孩子。

二流的媽媽靠說「降服」孩子

百度上有個關於「說服孩子乖乖聽話好不好」的調查。

投票結果顯示:33%的人認為「好」,67%的人認為「不好」。

在現代教育中,媽媽們認為好孩子就是應該聽話,順從;而會頂嘴,調皮的孩子自然就被認定為壞孩子。

曾在《父母的語言》書中看過一個故事:

10歲女孩美美放暑假了,媽媽想為其報一個興趣班,於是詢問美美意見:「美術還是游泳?你喜歡哪個?」

美美想了下,對媽媽說:「我還沒有想好,不過我們班很多人都報了游泳,我也想!」

聽了這話,媽媽說:「游泳是不錯,但是我覺得你應該學學美術,可以掌握一項特長技能。」

美美有些不滿地說:「可是我想學游泳,你不是也說讓我自己選擇嗎?」

媽媽繼續說:「學美術可以解決你平時手抄報的作業,美術還可以考級……」聽著媽媽說著一些大道理,美美不說話了。

最後美美被媽媽「說服」,選擇美術班,可心裡卻是不開心的,學習效果自然也不好。

從那以後,美美很少與媽媽溝通,逐漸出現了叛逆情緒。

心理學家武志紅曾說:「世界上最無效的努力,就是跟孩子掏心掏肺講一大堆道理,你講的道理越多,孩子越反感,越不想跟你溝通。

隨著孩子不斷地成長,他們對很多事情都有自己的主見,獨立意識變強,他們覺得自己能夠自我管理了。

這個時候如果媽媽不斷地說服孩子順從自己,只會讓孩子感到厭煩甚至產生對抗心理。

在網上看到一個博主@猜猜分享的故事:

她說從小到大媽媽都喜歡跟她講道理,但凡她有自己的意見反駁媽媽的道理時,媽媽就認為是她在頂嘴。

媽媽認為自己說的做的都是為了她好,慢慢的她沒有了自己的主見,媽媽讓她幹嘛都順從安排。

上學去哪裡,工作在哪裡,甚至媽媽說哪個人值得嫁都是聽媽媽的話。

可是她的聽話最後換來的卻是老公不斷的家暴,當她站在媽媽面前將身上被老公打的一塊塊淤青暴露給媽媽看的時候,媽媽呆住了。

她問媽媽:「你讓我聽話,我也聽話了,為什麼是這種結局。」

很多父母為了省心,不斷地說服孩子聽話懂事,慢慢地孩子也認為聽話的孩子就是好孩子,漸漸地讓孩子失去了生命力和感受力。

說服孩子不是一味的單方面宣布,不讓孩子自主表達,作為父母應該正確的引導孩子擁有自己思考的能力,尊重孩子意見。

一流的媽媽靠「聽」贏得孩子

作家約翰。鮑比說過:一個得到關心和傾聽的孩子可能會「成為一個越來越獨立自強的人,對世界勇於探索,善於與他人合作,即便遭遇挫折,也仍然能夠給予別人同情和幫助」。

微博上看到博主@糰子媽媽的提問:「你了解自己的孩子嗎?」

看到這個問題,想必大多數媽媽會自信滿滿的回答:「肯定啊,我生的能不了解,他上一秒動一下,我就知道他下一秒要幹嘛。」

然而,就是這樣自信的,讓父母不去傾聽孩子的聲音,用自己的認知去給孩子下定義,堅信自己是全世界最了解孩子的人。將親子之間的溝通直接簡化成單方面的命令,管教,監督。

有專家找了100個孩子對親子日常溝通進行了調研分析,報告顯示70%的父母日常沒耐心聽孩子說話,60%的父母抱怨不懂孩子每天在想什麼,

而深入了解了這些父母,發現在他們的心裡的想法是:孩子什麼都不懂,不必要參與家庭決策,沒必要與孩子溝通,孩子只需要聽從父母的安排就是最好的選擇。

為什麼孩子與同學之間會相處得和諧又愉快呢?因為他們處的位置是平等的。

《讀懂孩子的心》中有分享過一個故事:

媽媽看剛上幼兒園的孩子很喜歡熱鬧的地方,正好自己被邀請參加酒會,便帶上孩子一起參加。當來到現場,孩子時不時要媽媽抱。

媽媽對孩子今天的行為感到很不解,平時那麼喜歡熱鬧的孩子,為什麼今天這麼害怕。

於是媽媽蹲下來想要安慰孩子,在媽媽蹲下來與孩子一樣角度時,她才知道孩子所看到的周圍都是大人的腿走來走去。

那一刻媽媽終於明白孩子的感受,她抱起孩子親了親他。

當孩子哭鬧,無理取鬧發脾氣的時候,作為父母是否總說「這有什麼關係」,或者轉移孩子注意力來解決孩子發脾氣。

卻很少蹲下來問問孩子怎麼了?發生什麼事了?慢慢地孩子也失去了情緒表達能力,等到孩子成年時,父母總抱怨孩子不願意與他們交流。

其實孩子是很簡單很好滿足的,我們只要耐心的去傾聽孩子,體察孩子的感受和需要,孩子的自尊就會得到極大地滿足。

孩子也會對我們敞開心扉,父母與孩子的溝通變得順暢和諧。

我們總說,陪伴是父母能給孩子最好的成長,但很多父母卻忘了用你的心傾聽孩子的內心,才是最好的陪伴。

寫在最後:

世上最愛孩子的是父母,但同時對孩子傷害最大的也是父母。

唯一的破解之道,是父母在教育孩子的路上,成為終身學習者,不斷精進修行。

一位作家說過:最好的教育是應該讓孩子成為一個更好的他,而不是把他按照我們想成為的樣子,

或者把我們覺得特別好,自己都捨不得吃、捨不得用的東西塞給他,讓他成為一個我們心中應該成為的樣子。

和孩子關係和諧的延續就是學會溝通,這也是父母的課堂一生的課題。

溝通是父母與孩子之間相互的,那傾聽是溝通的前提,在孩子面前,父母需要放下「家長」的架子,耐住性子,蹲下來與孩子交流。

傾聽孩子的心聲,包容理解孩子行為和情緒,才能走進孩子的心裡,教育路上互相成就。

責任編輯: 王和  來源:爸媽精讀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3/0816/19413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