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中國經濟 > 正文

中國人行三個月內兩度降息 人民幣持續走弱

離岸人民幣兌美元16日上午一度跌破7.3關口,創下2023年以來新低紀錄。路透資料照。

中國人民銀行(人行)8月15日無預警調降中、短期政策利率,離岸人民幣兌美元16日上午一度跌破7.3關口,創下2023年以來新低紀錄。分析指,中國消費意願不高、需求不振,人行刺激政策效果有限。

中國人行周二意外降息,中期借貸便利(MLF)利率、7天期逆回購操作利率、常備借貸便利利率(SLF)多個品種分別下調15個基點、10個基點及10個基點,這是中國人行三個月內第二度調降政策利率。

台灣金融研訓院院長黃崇哲接受本台訪問時表示,中國央行降息目的希望資金成本降低,增加人民持有意願,但是效果不大。房地產方面,民眾寧願提前還款、降低房貸壓力。企業方面,因為供應鏈調整,企業接單大幅減少,就算利率再低,沒有意願借錢擴大生產。

「它現在處理的是要素的成本,但是當最終產品端,手機降價、車子降價、房子降價都沒有人要買時,後面刺激手段都是多餘。現在現象已經是通縮了,現在是陷入需求不振。」黃崇哲進一步說明,「國內外需求不振時,中國過去就靠政府擴大消費帶動需求。但是又受限於地方財政的困難,所以只剩下中央擴大需求。」

中國民生銀行首席經濟學家溫彬對《經濟日報》表示,三個月內兩度降息,主要源於經濟修復的內生動力還不強、有效需求仍不足,亟需通過降息等政策協同發力以強化逆周期調節。

賀江兵:中國獨有結構性通縮與結構性通脹並存

本月稍早前中國人行公布,今年7月人民幣新增銀行貸款3,459億元,比6月份驟降89%,單月新增規模創下自2009年11月以來新低。

中國人民銀行(人行)15日無預警調降中、短期政策利率。(路透社資料圖片)

中國金融學者賀江兵同樣認為,中國銀行的貸款和存款利率都低,降息空間有限、作用不大。他說,關鍵不在於利率高低,而在信心不足。「為什麼經濟好的時候利率高,大家也願意借款,大家有個奔頭,預期經濟會好起來。但是,現在大家都覺得經濟不會好」。

「結構性的通縮,也有結構性的通脹並存!」賀江兵對於中國是否陷入通縮有不同看法。他說,日常消費不可少的剛需,吃穿用品價格仍較高,以豬肉為例,從1斤8塊漲到30多塊,現在又回跌,但不能以通縮看待。另一方面,房價、汽車、家電等耐用品,及工業用品都在降價。

因此賀江兵主張通縮、通脹兩者是並存。「這樣的現象,只有在中國發生,世界上其他國家不可能發生,因此央行能做的也不多。」

《每日經濟新聞》引述業內專家表示,當日央行開展逆回購和中期借貸便利操作時,進行了超出市場預期的「降息」,對人民幣貶值造成一定壓力。此外,15日公布的1-7月消費品零售總額和房地產開發投資等數據不及預期。海外美元持續走強也有一定影響。

人民幣7.3關口保衛戰

離岸人民幣兌美元15日一度跌破7.3關口,創下2023年來新低。中國國家外匯管理局15日深夜發布數據顯示,7月份,銀行結匯12008億元人民幣,售匯13070億元人民幣。中國外匯管理局新聞發言人王春英稱,「國內基本面預期改善,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企穩回升,在此情況下,市場主體「逢低購匯」有所增多。」然而,話才落地,16日早盤續貶,離岸人民幣兌美元一度小幅跳水來到7.3356。

黃崇哲分析,中國對美金的需求,可從三方面來看,首先中國人有資金外移的需求,因此需要美金;其次,美國利率上升、中國降息,中美利差擴大,也造成資金的外流;第三,資本市場A股「斷頭」頻傳,債市也出現問題,國外資金要撤出、人民幣資產被拋售。「人民幣的壓力會比現在還大,如果中國經濟第二季數據不佳,第三季已經走了一個月,還是沒看到起色。」

賀江兵說,歸根究底留不住外資企業、民企又躺平,經濟就會垮,各種矛盾都會爆發。雖然中國口號上、文件上口口聲聲要留外企,但另一方面又高舉《反間諜法》引發外資憂慮,中國說一套、做一套,是矛盾的。

責任編輯: 楚天  來源:RFA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3/0816/19416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