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軍政 > 正文

北京很焦慮 很可能演變成暴力流血事件

—北京很焦慮

中國有意透過立法,將「愛國主義教育」擴大實施至港澳台及海外僑胞。旅居他鄉的中國異議人士告訴DW,隨著極端聲音激增,海外可能出現更多訴諸暴力的「小粉紅」;專家則認為,該法凸顯了北京的不安全感。

6月26日,《愛國主義教育法(草案)》送交中國有關機構批讀,這是北京首次將以法律明文規定如何「愛國」。

「中國國內的洗腦式愛國教育近幾年越演越烈。」來自倫敦非營利組織「中國異見者」(China Deviants)的威廉(William,化名)告訴DW。

自1989年「天安門事件」之後,中國展開大規模的「愛國主義教育」運動,對就學中的青年進行思想教育,並將當時抗議的起因歸咎於學生受「境外敵對勢力」影響。

旅居英國之前,威廉也曾接受中國的「思想教育」。他表示,當時經常接收到一個觀念,即「全世界都想陷害我,我在中共領導下頂著槍林彈雨艱難成長」,而這樣「洗腦式」的教育一旦合法化,將導致更多激進「小粉紅」的誕生。

今年6月,《中華人民共和國愛國主義教育法(草案)》首度送交第十四屆全國人大常委會進行審議,全文也公布在網上以「徵求意見」。

該草案從生活的各個方面,包含學校、宗教團體、企業甚至家庭,向中國青年灌輸愛國主義和對共產黨的忠誠。其中明文規定,家長應「把熱愛祖國融入家庭教育」,並不得從事侮辱國旗、質疑共產黨英雄的歷史和事跡等行為。

針對「網絡信息服務提供者」,該法也要求應製作、傳播「體現愛國主義精神的網絡信息」,同時開展「網上愛國主義教育活動」。

迎來更有底氣的「小粉紅」?

《愛國主義教育法(草案)》執法範圍不僅擴及香港、澳門以及台灣,甚至還包含了海外僑胞,希望藉此增進上述對象的「愛國情懷」並且「弘揚愛國傳統」。

「這可能使『小粉紅』的海外攻擊行為更加合法化。」美國外交關係委員會(Council on Foreign Relations)中國問題專家Kathy Huang告訴DW。

但針對小粉紅的「攻擊強度」(level of aggression),她並不認為立法後會有明顯差異。「因為他們大部分的行為並不是出於合法與否,而是出於抽象的民族主義情緒和號召,」Kathy Huang補充道。

8月7日,英國倫敦紅磚巷塗鴉再被噴灑中國社會主義標語後,有民主人士展開二次創作。

本月,數名中國藝術留學生在倫敦著名的紅磚巷(Brick Lane)塗鴉牆上,以白漆覆蓋了原先的知名畫作,噴塗上鮮紅斗大的24個字,宣揚中國政府的社會主義價值觀。此事引起海外華人圈的廣大批評,並很快遭反中異見人士透過增字、塗改進行「二次創作」。

而這樣的意見衝突,很可能演變成暴力流血事件。

近年來,在英國和澳大利亞等國,都曾發生過中國激進愛國人士對「挺港」或「反中」的和平示威者拳打腳踢,例如去年10月中國駐曼徹斯特總領前的毆人事件,當時一名和平示威男子說自己遭拖入領事館區圍毆,事後中國以「任期已滿」為由,將6名疑涉案的外交人員撤離英國。

倫敦的中國異議人士威廉告訴DW,他不認為「小粉紅」是真正「愛國」,只是深受中國愛國主義思想教育灌輸,而「對海外民主運動人士有非常大的敵意」,加上從未接觸過民主式的辯論場合、未參與集會,「拳頭和謾罵(因此)成為了唯一的表達渠道」。

另一位化名Emily的25歲中國留學生則表示,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方式傾向將「很多事情變成群眾事件」,雖然當局不會公開鼓勵暴力,但當那些以暴力相對的人未受罰,或甚至得到讚許的時候,「他們就會延續這個行為」。

在中國駐曼城總領館事件中被毆打的香港示威者鮑伯(Bob Chan)表示,自己遭毆打後身上有多處瘀傷。

人權組織「保護衛士」(Safeguard Defenders)去年的報告指出,中國在全球設有超過百處的「海外警察站」。這些單位隸屬中國公安,表面上是幫助中國民眾適應海外生活,實際卻是追捕和騷擾異議人士。

台灣成功大學政治系教授洪敬富分析,這些「小粉紅」被中國政府視為「愛國主義的樣板」。如此激進的聲音,將導致那些呼籲黨國積極變革的「理性愛國之聲」遭到壓制。而《愛國主義教育法》一旦通過,小粉紅形同獲得一項法律工具,將「更有底氣」為統戰採取激烈行動。

海外華人:不聽的人還是不聽

選擇「潤」到英國的Sam(化名)在當地留學畢業後,曾短暫回中國工作了2年,隨後再次回到英國就業,前後在當地旅居6年。他告訴DW,這些年留學的「小粉紅」比例有漸增的跡象,網上極端的聲音、民粹主義的思想也越來越多,令他「看微博就感到很壓抑」。

即便身在言論自由的英國,Sam表示自己「從來不會主動提政治」,因為「身邊還是有很多很愛國、很政治立場正確的朋友」,尤其台灣、香港的議題,擔心提了「可能會有危險」。

但他認為,不論愛國主義教育法如何擴大範圍,「聽的人還是聽,不聽的人還是不聽」。

另一位化名為Apple的21歲中國留學生則告訴DW:「我不認為愛國主義教育會影響到港澳台或者海外華人。」

目前正在英國留學的她認為,中國的愛國主義教育具有極強的排他性和一致性,因此容易催生激進的愛國人士。例如她從小學習很多抗日英雄及共產黨的歷史,但卻很少讀到世界歷史;而2019年香港爆發反送中運動,「牆內的敘述非常單一,從來沒有報導香港人被打的新聞」。

然而,當Apple在海外第一次走上街頭、捍衛自身權利時,她說:「那一刻我感到了無比的力量,也明白了為何中共要那麼嚴格地控制任何線下抗議活動。」

她認為,儘管愛國主義教育合法化,「原本激進愛國的人依然會激進愛國,上過街的人也不會回頭再去接受愛國那一套說辭。」

北京欲增強青年對黨忠誠

分析人士表示,該草案之所以著重教育年輕族群,是源於中共當局對其青年忠誠度的擔憂。

去年因「清零」政策而爆發的「白紙運動」,即是由國內跨城市的青年、學生站在抗議和表達異議的最前沿,挺身反對政府政策。這對中國領導層而言,是對黨權力和執政合法性的一大威脅。

近來,中國疫後經濟復甦不如預期,國內需求疲軟、房地產市場動盪,青年失業率也不斷攀升、屢破紀錄。本月稍早,中國統計局宣布暫停公布青年失業率,引起廣大輿論,許多網民紛紛發表諷刺評論。

而根據上個月發布的最新青年失業率,目前中國有超過五分之一(21.3%)的年輕人處於失業狀態。面臨艱困的就業市場,中國官媒《人民日報》曾引用中共國家主席習近平的話,呼籲青年人上山下鄉、振興農業,並要懂得「吃苦」,但年輕世代並不買單,大多選擇「躺平」或者「潤出去」。

美國外交關係委員會學者Kathy Huang分析,考量到中國國內當前的環境,北京試圖將愛國主義教育法合法化,「是一個刻意且因應時局的重新聚焦」。

她說:「這些努力揭示了習近平對中國經濟增長的不安全感,以及他對黨未來聲望的焦慮。」

內外交迫下設立「維穩三法」

在國內經濟委靡不振之際,中國在外交層面也備受挑戰。自今年2月的「氣球事件」之後,中國與西方之間的戰略競爭和不信任日益加劇。

美國不斷加緊對中國的晶片出口管制,荷蘭、日本也針對有關的製造設備祭出限制;本月初,美國總統拜登(Joe Biden)更下令將限制美國對部分中國半導體、量子電腦和人工智慧(AI)公司的投資。

洪敬富向DW分析,北京在內、外形勢險峻之下,正試圖透過立法「更大程度地進行維穩」。除了《愛國主義教育法(草案)》之外,中國近期還修訂了新版《反間諜法》、並通過《對外關係法》,這都顯示了中國對當前動盪局勢的回應。

6月底,當中國頒布《對外關係法》時,《人民日報》刊出了時任中共中央外事辦主任、現任外交部長王毅的評論。王毅指出,中國面對當前的嚴峻時局,必須「敢於鬥爭、善於鬥爭,包括善用法治武器,不斷豐富和完善對外鬥爭法律工具箱」。

不過,針對愛國主義教育,事實上世界各國都有類似的制度。洪敬富指出,只是一般民主國家的愛國教育著重公民權利、法治人權,與中國強調「三位一體」的愛國思想教育不同。

根據草案全文,該法是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原則,堅持傳遞「愛國、愛黨、愛社會主義」的思想教育。洪敬富分析,言下之意,就是要中國年輕人「愛上習近平,或愛上習近平的意識形態」。

此外,一旦愛國主義教育被放進法律的層次,就將涉及到獎懲的問題。洪敬富說,目前該法只有正向表述,說明「表現好有獎勵」,但對於「不愛國」的懲罰則相對不透明,「這其實是我們需要擔憂的部分」。

責任編輯: 方尋  來源:德國之聲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3/0826/19456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