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科教 > 正文

中國海外遊學市場回暖,探訪美式教育明顯增多

2016年3月23日加利福尼亞州林菲爾德基督教學校來自成都的中國學生周海倫前往校園合唱團練習

最近,中國家長越來越鼓勵他們的孩子參加海外學習之旅,而專門為中國遊學市場提供服務的加利福尼亞華人仲介表示,2023年暑假的遊學諮詢數量激增,低齡化趨勢明顯。奧弗爾教育升學顧問主管施伊馮(Yvonne Shi,音譯)表示,遊學提供了純正的美式教育課程、與美國家庭或學校宿舍的親身住宿體驗,以及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和學校參觀。

初中和小學生加入遊學潮

「在2023年暑假,有遊學意向的家庭明顯增多,我們的諮詢數量比起疫情中是幾何倍數的增長,我們也有關注到遊學以及留學的家庭都有很明顯的低齡化趨勢,過去一段時間遊學的主要市場是在高中階段,近幾年都在往初中甚至小學發展,」施伊馮說。

施伊馮指出,絕大多數家長送孩子來遊學是為了讓他們體驗不同國家的教育方式和體系,拓寬孩子的國際視野。有些家長希望孩子提前了解和適應美國的小學、初中、高中和大學生活,以明確未來出國留學的目標。此外,還有一些運動類遊學項目,旨在讓孩子接觸更先進的職業訓練體系,提高技能,並有機會與當地運動隊進行友誼比賽,與當地學生進行文化交流,以及接受職業球星的指導和在職業比賽場地訓練和比賽的機會。總的來說,學生在參加學習之旅後,英語語言能力通常會有一定程度的提高。

心方向留學移民教育諮詢顧問劉傑米(Jamie Liu,音譯)表示,疫情期間留學生數量大幅減少,再加上中國國內針對美國的「安全隱患」宣傳,許多家長不願意讓孩子申請來美國。然而,隨著今年逐漸放鬆限制,諮詢的學生數量慢慢回升。

「最近,我們注意到諮詢的學生年齡逐漸降低,涵蓋了高中和本科階段。父母的主要目標是讓孩子留在美國,大部分問題圍繞在美國的就業前景和選擇哪個專業更好。與之前的趨勢不同,以前父母問的主要是哪個本科專業讀完回國就業比較好。來諮詢的華人學生中,選擇商科和理工科比例較高,原因是這些領域相對容易在美國找工作,根據美國的政策,一般專業的學生有1年的實習時間,而STEM(科學、技術、工程、數學)專業的學生則額外多兩年實習時間,總計3年,會大大提高留在美國的機率,」劉傑米說。

劉傑米稱,在過去的兩年裡,就像旅遊簽證一樣,學生簽證的拒簽率非常高。他們合作的一些語言大學和加州大學錄取難度也越來越大,以前很低的GPA成績就可以進入加州大學,但隨著華人學生數量的增加,競爭日益激烈。加上華人仲介的形象塑造,國內的一些機構缺乏誠信,導致學生要靠真實情況除非很優秀才能獲得錄取。

「值得一提的是,2021年11月,加州大學宣布永久終止將SAT/ACT成績作為招生審核標準,不再考慮SAT成績。我們認為這在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太多學生的分數過高,不能真實反映他們的能力,因此SAT成績不再被招生委員會視為重要參考因素。」劉傑米告訴美國之音。

美國續航教育諮詢部主管張喬伊(Joy Zhang,音譯)表示,自中國解封並停止隔離政策以來,遊學市場出現顯著改善。除了適齡的初中、高中、本科和研究生學生外,還有許多年齡在30到40歲之間、在國內工作多年的人渴望出國,這在過去相對較少見,但如今已經變得相當普遍。

「對於適齡的常規學生而言,他們更傾向於選擇那些提供3年工作機會的專業。而對於有工作經驗但不適齡的人來說,專業不再是關鍵因素。他們中的大多數人擁有大專學位,沒有本科學歷和學位證書,因此只能申請本科課程。他們出國的原因多數情況下不方便透露。通常,本科申請學生的年齡在18到21歲之間,而那些年過30或40才來讀本科的人,會引發簽證官的懷疑,因此簽證申請非常困難,」張喬伊說。

張喬伊指出,疫情前後一個顯著的變化是,疫情前,許多學生渴望留在美國,爭取綠卡或者在畢業後積累更多的工作經驗,他們通常不太關心學費,更關注專業排名。然而,疫情後,許多學生開始更加注重學費的問題,這可能是因為疫情後購買力下降導致的。他們更喜歡一年學費低於5萬美元的專業。

「今年年初,我們派遣了一位老師前往中國市場進行調研,發現自從四五月份清零政策結束以後,遊學市場出現了積極反響,市場充滿活力。北方城市的學生普遍希望前往美國的公立學校攻讀研究生,因為學費相對較低,學制只有兩年。南方的學生則更多地諮詢高中和本科相關問題,這可能與南方地區的留學仲介機構更多有關係,特別是上海,幾乎任何一個家長懂得的都和我們仲介一樣多。最近,家長們更加關心中國政府強調的美國安全問題,但實際上,不管是高中、本科還是研究生階段的學生,只要他們很晚不在危險區域活動,安全都是有保障的,」張喬伊告訴美國之音。

中國學生在美國的教育體驗

來自中國浙江杭州的李菲思(Faith Li,音譯)自2016年將她的兒子陸嘉樂(Caleb Lu,音譯)送到美國參加一次教會高中的交流遊學後,決定為他申請美國的高中。現在,她的兒子正在太平洋聯合學院學習藥劑師專業,並計劃在之後攻讀羅馬琳達大學的藥劑師博士學位。

李菲思說:「當時我一心想讓他來美國讀書。因此,2016年我們制定了一個計劃,因為美國只有私立學校才能發F1簽證,所以我們申請了教會的私立高中。在他申請大學之後,我和丈夫也搬到了美國。我對國內的教育方式實在不感興趣。我兒子小時候讀的是一所重點小學,結果班級里人滿為患,一個班級有超過40名學生,而且在各種節日時還要給老師送紅包。有時候在家長會上,老師的一句話都有好幾層含義,我無法忍受這樣的環境,感覺太累了。學校的教育方式也單一,就是填鴨式,評價一個學生的標準就是考試成績」。

陸嘉樂表示,美國的教育方式和學習環境與中國天差地別。他目前正在學習藥劑師專業,同時修讀商學,未來他計劃攻讀博士學位之後留在醫院工作。

「在中國,上課通常是老師傳授知識,只有一個正確答案,就是老師告訴你的。而在美國,我們能進行自由討論。通常,我和同學會一起閱讀文章,然後分組進行討論,每個人都有發言權。即使在老師上課時,我們也可以提問問題,老師鼓勵我們積極參與課堂討論,以找到問題的答案,我們高中學校的學生數量很少,不像中國的高中和大學那樣一個班級可能有幾十名學生,成績差的學生永遠坐在教室的最後一排,上課時甚至聽不清老師在講什麼,更別說有機會進入好的大學了,」陸嘉樂告訴美國之音。

責任編輯: 楚天  來源:VOA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3/0913/19531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