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教育育兒 > 正文

子女長大後為什麼不心疼你,從你對他做這件事開始,就錯了

前兩天,看到一個視頻,視頻中的博主講了自己的一個故事,引發了很多人的共鳴。

有一次,她在廁所洗衣服,一不小心把盛滿水的盆打翻了。

黏糊糊的洗衣液和水流了一地。

男朋友聽到聲音,趕忙跑進來問她怎麼了。

她驚恐地回答:「我闖禍了。」

本以為男朋友會狠狠責怪她,沒想到男朋友只是安慰地摸摸她的頭說「沒事」。

然後就讓她先出去,剩下的他來收拾。

她當時就怔在原地。

在那一瞬間,腦海里突然好多回憶一齊涌了上來。

 

 

她想起小時候,有次不小心摔碎了盛米飯的瓷碗。

媽媽立即尖著嗓子,大聲責罵她:

「怎麼那麼不小心。」

「不珍惜糧食就算了,也不愛惜物件。」

最後上升到:

「你以為爸媽掙錢容易嗎,這些東西都是要花錢的。」

女孩十分害怕,「覺得自己仿佛做了十惡不赦的事情」,媽媽罵了她之後,她還在為自己的行為自責,「要是當時更仔細一些就好了」。

還有一次,她不小心摔倒把衣服弄髒了。

恰巧這一幕又被媽媽看到了。

不出意料,又是一陣劈頭蓋臉的痛罵。

「怎麼這麼笨,都這麼大了,連路都不會走。」

「走路不看路,這路上是沒有車,要是馬路上你還跟這樣,就沒命了。」

「裙子弄髒了還要給你洗,就穿不了乾淨的衣服是嗎?」

女孩很委屈,她想不明白:

明明摔跤並不是自己故意的,況且衣服也沒有損壞,只需要洗一洗就好了;

明明自己是不小心摔爛碗的,一個碗也花不了多少錢,重新買一隻就好了;

為什麼媽媽要花那麼大的脾氣?

為什麼父母用這麼一件小事讓她那麼痛苦?

但男朋友的寬慰和行為,讓她在那一刻明白了:

原來並不是所有小孩都是如此,原來在有些家庭里,做錯一些小事是不用挨罵的,甚至還會被家人擔心、安慰。

長久以來,我們的教育有一個很大的特點:

善於製造「緊張感」。

在這樣的氛圍下,摔爛一個盤子,打翻一個飯碗,考試做錯一道題,就會面臨嚴厲的指責。

作為孩子,仿佛永遠沒有犯錯的機會。

但是,孩子也是第一次來到這世間,犯錯原本是很正常的。

反而是家長對孩子犯錯的態度,不僅顯得反應過度,而且很多時候都沒有必要。

據研究表明,過於緊張的家庭會養出兩種小孩:

第一種,是愛撒謊的小孩;

在犯錯之後,為了逃避家長的責備和懲罰,小孩會下意識地說謊。

一旦嘗到說謊的甜頭之後,家長製造的「緊張感」,實際上就成了誘導孩子「慣性說謊」的原因。

第二種,是不敢犯錯、不敢嘗試的小孩;

因為犯錯會被責罰,所以就會畏畏縮縮,不敢犯錯,也不敢冒險,永遠停留在自己的舒適區。

不出錯,就成了最重要的事。

但是,永遠循規蹈矩的小孩,不僅會錯過人生很多風景,也會錯失很多機遇。

最近,熱搜上有一條討論過萬的視頻:

#容錯率高的家庭有多幸福?#

視頻中有位小女孩,吃完飯後搶著幫助爸媽擦桌子。

雖然個頭不高,但她仍墊著腳尖,想為爸媽分擔家務。

誰知一不小心,就把桌上的水杯打翻在地,杯子摔成了碎片,水也灑了一地。

看到眼前發生的一幕,小女孩有點不知所措,也有點自責。

當大人聽見響聲後,急忙走進來,拿著掃把邊清理邊安慰小女孩:

「沒事,你是做事的時候,不小心碰到的,是嗎?」

「並不是故意的是不是?」

「沒關係!」

小女孩看到自己並沒有被責怪,緊張的情緒才終於放鬆下來,繼續把沒幹完的活做完。

這個視頻還有後續,晚飯過後,爸爸收拾沒吃完的晚飯。

盤子一不小心沒拿穩也給摔了,女兒站在旁邊,同樣也是第一時間安慰爸爸:

「沒關係,爸爸。」

邊說邊安撫完爸爸的情緒,之後,又像個大人一樣從外面拿來掃把,清理地上的食物殘渣。

評論區有人評價:

「小女孩長大之後,一定是個情緒穩定,且溫柔鬆弛的人。」

其實,犯錯並沒有什麼。

做人,誰會不犯錯呢,只要不涉及原則問題,不必太較真。

當孩子意識到自己犯錯,其實已經在心裡難過、自責了。

作為家長,最重要的是指引,而不是苛責。

物品已經損壞,如果再損壞感情,那就得不償失了。

每當我們討論這個話題時,留言區一定有父母認為:

「現在的小孩,打也不能打,罵也不能罵,作為家長到底怎麼教育孩子呢。」

「沒有被打罵過的小孩,如何能堅強面對未來的考驗。」

首先,我們需要明白的是,教育,指的是教導、培育,但教育絕不是隨意地責罵,情緒的宣洩。

一代一代的教育慣性,讓我們誤以為「暴力式教育」是最有效的。

其實不然,「暴力式教育」只是看起來收效最快、最省事的方法。

但它綿延的危害卻會影響孩子一輩子。

其次,孩子之所以變得堅強,是因為收到足夠的愛,以至有足夠的心力忍耐外部的困難和挫折。

「苦難教育」,最重要的是苦難後的支持,而不是刻意製造的苦難本身。

刻意的情緒搓磨,除了產生內耗,別無意義。

教育也應該是從實際的困難中得到經驗,而不只是令人痛苦的情緒懲罰。

不隨意責罵的父母,給孩子帶來的影響簡直數不勝數。

知乎上曾有一位問題:

擁有不隨意責備的父母,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有一個網友的回答,獲贊無數。

「這樣的父母會發自內心地包容你。

犯錯,並不是什麼大事,誰都會犯錯,大人也會。

這個時候,孩子需要的是安慰,是讓他們知道犯錯是被允許的。

他們不會隨意責備,因為他們知道每次犯錯,都是重要的學習機會,他們會抓住這種時候,讓孩子快速獲取生活的經驗。

這樣的父母,無論你做什麼,他們會堅定地支持你。

這一點,就足以讓孩子擁有『無論什麼時候,內心都充滿底氣』的能力。

往後的人生中,孩子不會懼怕任何困難,他們知道無論全世界怎樣,都有人堅定地站在他們的背後。

簡而言之,他們愛你,並且知道什麼是愛,如何去愛。

擁有一對這樣的父母,簡直如同中了投胎彩票。」

在一次綜藝里,大張偉談起自己和媽媽的故事,大家才知道他如此鬆弛、快樂的原因。

中學的時候,當別的同學都在用功讀書,他迷上了彈吉他搞搖滾。

老師就給家長打電話,讓他們一起勸勸大張偉把心收到學習上來。

誰知媽媽知道後,找大張偉認真談了一次:

是要接著彈琴,還是考重點高中?

當大張偉回答「要彈琴」之後,媽媽立即給班主任打電話,說:

「我兒子就是想彈琴。」

被媽媽支持的大張偉,得以在音樂這條路上堅定地走下去,最後成為知名歌手,完成了自己的夢想。

的確啊,在鬆弛的家庭環境中,孩子不必在別的事情上內耗,集中精力找到自己的天賦,並且通過努力去完成它。

這樣的孩子,就是更容易成功。

這並不是句空話。

他們敢於犯錯,從不害怕闖禍,在不循規蹈矩的軌跡里,充滿能量,並且酣暢淋漓地去實現、享受自己的人生。

擁有不隨意責備的父母,真的是孩子一生的寶藏。

看到這裡,我想一定會有人說:

「作為父母,生活得也很不容易,有時候不得已,才將情緒發泄到孩子身上。」

「作為父母,他們可能也沒有被好好愛過,他們可能已經形成這樣的思維模式。」

「作為孩子,要懂得體諒父母的遭遇,因為他們並不是有意為之。」

但是,孩子懂得體諒父母是一回事,父母並不能因此就覺得這是理所應當。

那些錯誤的教育方式,造成的壞的影響已經產生了。

身為父母,我們能做的就是去嘗試反思、改變和彌補。

因為只有真的反思,父母和孩子才能真的互相理解,通向和解之路。

但若雙方堅持自我,那麼最終的結果,就是割裂。

而對於那些因為「一點小事」,就陷入內耗情緒的孩子,也只有發現這一問題的初始來源,才能找到解救之法。

長大之後,重新做一遍自己的父母,重新愛自己一次。

當問題發生時,意識到:內耗並不能解決問題,去解決問題才能真正消除影響。

不要過度苛責自己,允許自己犯錯,重要的是去體會困難帶來的經驗,不要讓自己過於沉浸在困難本身的泥沼里。

學會放過自己。

最後,一定有父母問,那孩子犯錯該怎麼辦呢?

這裡有幾個最底層的邏輯:

a、發現問題本身。

如果孩子並非故意,這並沒有什麼需要責怪的。

告訴孩子沒關係,寬慰孩子,然後一起把問題解決就好;

b、如果孩子是故意的,詢問孩子這樣做的原因,找到問題並解決。

並告訴孩子,下次遇到問題可以直接溝通,尋求幫助。

整個過程,專注於解決問題,只需要理性,不需要情緒。

情緒穩定的父母,是一個孩子最大的幸運。

遇事不責備的家庭,整體家族的運勢才是向上走的狀態。

也才會把和諧、溝通、鬆弛、幸福等詞彙一直延續下去。

歡迎在評論留言,講訴自己家庭在面對「犯錯」時的處理方式,互相交流,才不會彼此孤單。

願我們都能擁有「犯錯」的勇氣,以及「被原諒」的幸運。

責任編輯: 趙麗  來源:十點讀書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3/0916/19547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