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港台 > 正文

香港正失去轉口港功能? 港貨櫃吞吐量首7月跌16%遭深圳拋離

昔日作為全球港口龍頭的葵青貨櫃碼頭,今年首5個月吞吐量無起色,全球排名更跌至第9位,被多個內地港口超越。本台資料圖片/石頭攝

香港與內地全面恢復通關超過半年,業界本寄望能帶動香港貿易,但現實是昔日作為全球港口龍頭的葵青貨櫃碼頭,今年首5個月吞吐量不單無起色,全球排名更跌至第9位,被多個內地港口超越,香港正失去轉口港功能。港媒《明報》周一(18日)報導,今年首7個月香港貨櫃吞吐量按年減近16%,相較同處珠江三角洲的深圳港口卻僅跌4%。報導指,廣、深兩地港口布局愈趨完善,令部分貨物已不用再經香港處理;加上大灣區部分港口受惠於當地政策支持,令香港港口處於不公平的營商環境。

據《明報》引述香港海事處數據顯示,今年7月香港港口貨櫃吞吐量按年減少17.9%至約120萬TEU(標準貨櫃),今年首7個月便累計按年下跌15.8%至約832萬TEU。至於鄰近的深圳港口,報導指,據中國交通運輸部數據顯示,7月貨櫃吞吐量則按年增加7.6%至282萬TEU,今年首7個月累計按年僅減少4%至1635萬TEU,表現遠勝香港。

《明報》引述在香港、深圳同時經營貨櫃碼頭業務的招商局港口董事會主席馮波鳴指,由於深圳、廣州等港口布局愈趨完善,部分貨物已經直接輸往內地而不用再途經香港,故影響香港港口的長遠發展;加上香港近10多年來基本沒新增港口碼頭的能力,亦削弱其競爭力。不過,馮波鳴同時認為香港作為自由港,仍較內地其他港口方便,相信香港將繼續成為東亞地區的重要國際中轉港。

報導又引述中大學者莊太量表示,雖香港港口未必會完全被內地港口如上海、深圳取代,因東南亞地區與內地大部分貨物都經香港轉口,但問題是內地與很多東南亞盟國已有免關稅協定,唯一寄望或是香港加入RCEP,透過內地與東南亞貿易量增加,以帶動香港轉口量。

另香港貨櫃碼頭商會以書面回復《明報》指,由於大灣區部分港口受惠於當地政策支持,令香港港口處於不公平的營商環境。報導又引述香港付貨人委員會執行總幹事何立基指,疫情間部分貨物已由香港流失至內地港口,他亦認同內地政府有提供誘因吸引貨源,例如南沙港口基本上由政府經營碼頭。何立基指,在「零和遊戲」下,內地其他港口貨量增加時,香港則會減少。

責任編輯: 楚天  來源:RFA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3/0918/19555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