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科教 > 正文

人類起源探索的里程碑 史上最重小行星樣本返回地球

北京時間周日晚間23點左右,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長達7年的OSIRIS-REx小行星樣本收集計劃迎來了最為關鍵的時間點——收集到的樣本終於返回地球了。

根據現場直播的最新消息,觀測設備已經拍到返回艙已經進入大氣層,成功打開降落傘,並在北京時間22點52分著陸。

註:源自NASA直播

註:NASA現場

OSIRIS-Rex的全稱叫做太陽系起源、光譜解析、資源識別、安全保障、小行星風化層探索者,任務是從一顆叫做Bennu(埃及神話里的不死鳥)的近地小行星上採取樣本並返回地球。這顆平均半徑只有250米左右的小行星,將幫助人類了解太陽系的起源,以及地球和人類從何而來。

該項目的主要調查者、美國亞利桑那大學太空科學教授Dante Lauretta表示:「我們認為正是像Bennu這樣的小行星讓地球變得宜居,它們可能給地球帶來了水、各種分子,以及觸發地球生命起源的各種有機物。」

目前並不清楚這次返回的太空艙中到底有多少小行星樣本,Lauretta教授此前曾預期能夠達到250克。不過在NASA官網的任務介紹中,提及的任務目標是至少回收2.1盎司的小行星樣本(59.5克)。

即便返回艙只完成NASA給出的最低標準,也是人類探索太空的又一次重大進步。此前日本科學家曾在2010和2020年兩度從小行星上提取樣本返回,其中在2020年帶回的重量是5克。Lauretta教授表示,帶回來的樣本越多,化學家們從中提取的分子,以及可以探索的有趣化學反應就越多。

從今年7月NASA進行的太空艙返回演習,也大致能看出整個流程會是什麼樣子的。

(NASA在今年7月進行的太空艙搜尋演習,來源:NASA

按照任務計劃,這個滿載珍貴小行星樣本的太空艙,將在美國國防部猶他州測試與訓練場著陸。經過初步處理後,將被送到NASA的休斯頓林頓·詹森太空中心。Lauretta教授也表示,他對於太空艙返回地球和回收並不感到焦慮,因為整個任務中最難的一步,其實是找到並登陸小行星。

OSIRIS-Rex項目回顧

2016年7月,OSIRIS-Rex搭載Atlas V運載火箭升空。

經過多次軌道調整,OSIRIS-Rex在2018年12月成功對齊Benn,並對這顆小行星進行細緻的繪圖。

2020年10月20日,OSIRIS-Rex釋放機械臂,首次與小行星表面接觸,通過「輕拍」小行星表面收集灰塵和揚起的小石塊。兩天後返回的圖像顯示,OSIRIS-Rex已經收集到滿足目標要求的樣本,研究人員在10月28日發出了關閉返回艙的命令。

2021年4月7日,OSIRIS-Rex最後一次掠過Bennu,拍下了上一回「拍擊」小行星表面造成的影響。5月10日,OSIRIS-Rex主引擎進行了長達七分鐘的全力推進,正式踏上長達兩年半的「回家之路」。

釋放返回艙之後,OSIRIS-Rex探測器的主要任務已經完成,現在這個航空器已經踏上了新的征程——擇機探索小行星99942(Apophis)。按照天文學家的預測,Apophis將在2029年抵達最接近地球的位置,最近距離可能只有3.2萬公里。

責任編輯: zhongkang  來源:財聯社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3/0926/19585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