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鮮事 > 奇聞趣事 > 正文

在地上畫個框 居然真的能長出貓來!什麼原理?


圖片來源:@Explanimals via Twitter

破案了,唐三藏是屬貓的。

撰文 | 黃雨佳

審校 | 二七

養貓人士常常會發現,家裡的貓總喜歡鑽進各種各樣的盒子,無論是快遞箱、抽屜還是垃圾桶。如果有好幾隻貓,它們甚至會為了爭奪同一個包裝盒而打得不可開交,仿佛那是什麼不可多得的寶物。既然盒子對貓如此有魅力,如果把三維的盒子壓扁,變成一個二維的圖形,貓咪還會有興趣嗎?

2017年4月的某一天,加拿大多倫多的丹妮爾·馬西森(Danielle Matheson)收到了母親發來的簡訊:「網上說,只要在地上放一個方形,貓咪就會走進去。」馬西森的母親嘗試後,發現果真如此。她用膠帶在地上粘出了一個框形,家裡的貓真的像著了魔一般,走進框內蹲了下來。

馬西森把這件事發到推特(目前已改稱「X」)上,引來了數十萬網友圍觀。他們在推特上建了一個名為「貓咪方形」的話題標籤(#CatSquares),大家紛紛拿家裡的貓做起試驗,並秀出成功「捕獲」的貓咪。這些貓或趴或蹲或躺,以各種姿勢待在框裡。還有網友發現,一些貓會把框當作自己的領地,不讓其它貓進入。這份「魔法」甚至不需要膠帶粘出來的「框」也能起效:連地上的列印紙、購物袋都可以成為貓咪的定居場所。


主動蹲進框裡的貓(圖片來源:@Be Facepalmed via YouTube)

加布里埃拉·史密斯(Gabriella Smith)是美國亨特學院(Hunter College)的一名碩士研究生,她的研究方向是動物認知。某天,史密斯聽了一場講座,主題是狗的視覺錯覺易感性。回到家後,她不經意間看到了室友的貓。一個疑問出現在腦海:既然貓這麼喜歡三維和二維的方形物體,那如果把盒子換成一個僅僅看上去像是盒子的東西,會發生什麼呢?

人們常常會因視錯覺而看到許多本不存在的事物,或是看到的物體與實際情況不同。這些視錯覺一般被分為三類:因圖像本身結構導致的幾何學錯覺,因感覺器官引起的生理錯覺,和因心理原因導致的認知錯覺。

一個經典的認知錯覺例子是卡尼薩三角(Kanizsa triangle),由義大利心理學家蓋塔諾·卡尼薩(Gaetano Kanizsa)發現。在卡尼薩三角中,有缺口的圓形排成特定形狀,使缺口的延長線構成三角形,我們就能從中看到一個本不存在的白色三角形。類似的圖案還有卡尼薩方形等。

那麼,貓咪也能從卡尼薩方形中看到一個完整的方形圖案,然後乖乖走進去嗎?



卡尼薩三角(圖片來源:Fibonacci, CC BY-SA 3.0, via Wikimedia Commons)

2020年5月,碩士畢業的史密斯發起了名為「坐得下就坐」(If I Fits I Sits)的項目,專門研究這個問題。她在網際網路上發布了調查問卷,徵集想要參與研究的志願者和他們的貓咪。最終,共有561名自告奮勇的貓咪主人報名參與了這項試驗。

貓是一種對新環境適應較慢的生物,如果在實驗室里做這項研究,不熟悉的環境可能對貓的行為造成較大影響。再加上2020年5月新冠病毒正在全球肆虐,許多貓主人可能在家中隔離。因此,這項研究只能由貓主人在家中自行完成。

試驗開始前,貓主人除了要自備貓之外,還需要準備一台黑色墨水的印表機、一些22厘米×28厘米的列印紙(美標信紙)、剪刀、膠帶、尺子、筆、相機或有錄影功能的手機,以及一副墨鏡。

史密斯給每位參與者發送了用於列印的文件,上面畫著缺口的黑色圓形以及黑色長條形。參與者列印後將圖案剪下來,就能拼成卡尼薩方形和方框,以及一種同樣由缺口圓形排列而成,但不會造成視覺錯覺的卡尼薩對照圖案。



從左至右依次為:卡尼薩方形、卡尼薩對照圖案和方框(圖片來源:原論文)

史密斯想研究貓咪對這三種不同圖案的喜愛程度。如果貓對方框和對卡尼薩方形同樣喜愛,卻對卡尼薩對照圖案沒什麼興趣,就說明貓的確能產生和人類相似的卡尼薩錯覺。史密斯打算每次給貓咪提供三種圖案中的兩種,看它最後會走向並停留在哪個圖案內,來比較貓咪對不同圖案的興趣程度。

3種圖案按照不同順序兩兩組合,一共有6種方式。因此,史密斯要求參與者在接下來的6天裡,每次擺出其中一種組合進行測試。為了避免圖案組合順序對實驗結果的影響,史密斯設計了3種不同的圖案組合出現順序,根據參與者的姓氏首字母,為每人選定不同的實驗方案。

列印好圖形後,參與者就要選定一個貓咪喜歡的房間,將它溫柔地「請」出去,避免它在實驗前接觸到這些圖案。然後,貓咪主人要按照尺寸和距離要求,以及實驗方案中設定的順序,在條紋木地板或格子瓷磚的地上粘貼相應圖案。



實驗方案中規定的圖案距離要求(圖片來源:原論文)

粘貼完畢,貓咪主人就可以戴上墨鏡,把貓從房間外「請」回來了。在實驗結束前,貓主人不能和貓有任何互動,這也是要求他們戴墨鏡的原因。這樣,貓就不會通過參與者的眼神,獲得一些不必要的心理暗示。

參與者把貓放在距離圖案不足0.6米的地方,打開手機或相機攝影頭開始記錄,隨後就由貓咪自由發揮了。如果在實驗開始後的5分鐘內,貓咪進入了其中的一個圖案,四條腿全部保持在圖案內,坐下或者站了至少3秒鐘,就可以認為它「選擇」了這個圖形,當日實驗到此結束。

如果在實驗開始後的5分鐘內,貓咪並沒有選擇任何一種圖案站著或坐下,當天的實驗也就到此為止了。實驗結束後,參與者會將地上的圖案扔進垃圾桶,並把拍攝的視頻上傳給研究人員,通過問卷報告實驗結果。研究人員會通過郵件給他們發送下一天的實驗圖案。

由於整個實驗一共要持續6天,在561名報名者中,只有121位(22%)貓主人參與了第一天的實驗,53人(9%)參與了2天,43人(8%)參與了3天,38人(7%)參與了4天,34人(6%)參與了5天。到第6天時,只剩下30名志願者(5%)完成了全部的實驗。



史密斯團隊的研究結果(圖片來源:原論文)

而在這30名參與者的貓咪中,共有9隻選擇了至少一種圖案。其中6隻貓共8次選擇了普通的方框圖案,4隻貓共7次選擇了卡尼薩方形。不知為何,還有一隻名為「龍貓」(Totoro)的小貓,既不喜歡方框,也不喜歡卡尼薩方形,唯獨選了一次卡尼薩對照圖案。

貓咪選擇卡尼薩方形的次數與方框沒有顯著差異,這說明,二者對它們有相似的吸引程度。相比於對照圖案,貓咪更喜歡卡尼薩方形,這也說明貓具有錯覺輪廓(illusory contours)的易感性。至於為什麼那個名叫「龍貓」的小傢伙獨愛卡尼薩對照圖案,史密斯也不清楚。她表示,可能不是這個形狀本身對貓有什麼吸引力,而單純是地板上有個新東西吸引了貓的注意力。

這並非第一項關於貓咪視覺錯覺的研究。早在1988年,科學家就測試過兩隻貓對卡尼薩方形的易感性。後來,也有研究表明,貓還會受到德勃夫錯覺(Delboeuf illusion)的影響,即兩個同樣大小的圓,如果分別包圍進一個大圓和一個小圓中,那麼,大圓中的圓會顯得更小。實驗過程中,將等量的食物放在兩個不同大小的盤子裡,貓咪會傾向於選擇那些小盤子裡看上去體積更大的食物。



德勃夫錯覺(圖片來源:Washiucho, Public domain, via Wikimedia Commons)

貓也不是唯一一種具有視覺錯覺現象的貓科動物。研究發現,獅子還會產生「旋轉蛇」錯覺(Rotating Snake illusion)。這是一種運動錯覺,即把客觀上靜止的物體看成是運動的。「旋轉蛇」由黑-藍-白-黃四種顏色構成,組成大大小小錯落在一起的圓形。當人盯著它看時,由於短暫的眼動,例如微跳視(microsaccades)、掃視(saccades)和眨眼,會感覺圖案中的圓在旋轉。

史密斯也對運動錯覺很感興趣。2021年5月,「坐得下就坐」項目的論文即將發表,她又發起了另一個名為「看見東西」(Seeing Things)的研究項目,同時招募貓和狗,研究它們的運動錯覺敏感性。和「坐得下就坐」一樣,這次的項目同樣由參與者在家列印圖案完成。

在「坐得下就坐」項目中,由於項目周期長達6天,絕大部分參與者都在實驗過程中流失了。史密斯當時也表示了遺憾,如果實驗流程只有1天,或許最終成功參與全程的貓咪會更多,實驗結果也會更可靠。於是,這次史密斯吸取了經驗教訓,參與者只要花費20分鐘,就能完成試驗了。果然,在這次報名的72隻貓和50條狗中,共有39隻貓(54%)和36條狗(72%)完成了試驗。

很可惜,這項研究發現,無論是貓還是狗,探索「旋轉蛇」圖案和對照組圖案所花費的時間都差不多,它們都沒能表現出「旋轉蛇」錯覺的易感性。可是,此前其他的研究曾發現,貓是具備這種錯覺易感性的,與這次的結論相矛盾。研究人員推測,這可能是實驗方法不同導致的。例如,用於做對照的大圓形圖案與另外兩種圖案有較大區別,可能會使貓狗對它額外感興趣。



「看見東西」項目中使用的圖案,從左至右分別為:旋轉蛇、普通蛇和大圓形(圖片來源:原論文)

不知道孫悟空唐僧畫圈圈是否也受到了貓咪的啟發呢……

責任編輯: 李華  來源:環球科學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3/1002/19608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