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大陸 > 正文

杯水車薪的獎勵 怎能打動中國年輕人的心?

中國的低生育率正面臨著「不願意生、養不起、生不了」三大難題,儘管一些地方政府陸續發放「真金白銀」來獎勵生育第三胎,但成效似乎有限。接受美國之音採訪的幾位中國女性表示,房價太高、子女教育費用太貴、工作可能面臨不保、以及誰來帶孩子等因素是她們不願意多生的主要考量。追根究底,經濟因素是關鍵,而政府提出的獎勵方案只是杯水車薪,不具任何吸引力。

為獎勵生三孩,今年以來,山東、廣東、浙江、河南、雲南、湖北等地陸續推出一系列措施,包括發放生育津貼和育兒補貼,加強住房保障支持等。其中,武漢最大方,武漢東湖高新區對2023年1月1日後生育三孩及以上子女的家庭,每年每個孩子可享受育兒補貼1萬元人民幣,最長可補助至6歲。也就是說,第三孩補助最高可達到6萬元。

杭州自9月10起也推出新的生育福利政策,二孩家庭可獲7000元津貼,三孩家庭25000元。

網友反應冷淡

不過,在中國的社交媒體上對於「武漢一地三孩家庭可領6萬元」的討論幾乎一面倒的「吐槽」。微博上就有網友說:「富的不在乎這6萬也會生,窮的給了這6萬也起不來太大的作用。一次性6萬,又不是一年6萬領到18歲,更不是一個月6萬,瞎激動啥,算下一個孩子到大學畢業所需的培養費,保證你不想生。」

也有網友說:「生育完後還是要面對工作的壓力和家庭的瑣事,累死,一個都不想生了,別提三個了。生病了都一起生,如果沒有一個負責任願意一起分擔的伴侶,也沒有老人幫忙,人生直接進入地獄模式。」

中國《都市快報》在9月1日針對武漢的生三孩6萬元獎勵舉行「你打算生二孩三孩嗎」的網絡民調,結果顯示打算生的人有205人,不打算生的有1538人。不打算生的是打算生的7.5倍,或也反映出時下中國民眾對於生三孩的消極態度。

美國威斯康星大學中國人口問題專家易富賢在接受美國之音採訪時表示,中國的低生育率面臨三大難題,分別是不願意生、養不起和生不了孩子。中國政府現在是在「養不起」方面做點「小文章」,但大量的年輕人連婚都不敢結,連一個孩子都不願意生,「那你獎勵三孩對他們有什麼用?」

他表示,中國幾十年的計劃生育宣傳已經改變了人們的生育觀念,不願意多生孩子,政府已經很難逆轉這種觀念,並且社會經濟環境的改變也讓中國女性的結婚年齡推遲到30歲左右,很多女性到30歲生不了孩子,或是生了一胎之後,想生第二胎已經沒那麼容易了,所以在「不願意生」和「生不了孩子」之外,政府希望能從「養得起」的方面著手提供誘因,但成效可能很有限。

可支配收入低

易富賢表示,中國在「養不起」方面有幾個重大問題。首先就是中國居民的可支配收入很低,只有經濟成長率(GDP)的43%,國際社會一般是60%到70%,比如說美國已經超過70%了,日本、歐洲等國家也是在60%以上。

易富賢說:「中國居民可支配收入這麼低的話,他養一個小孩都養不起了,要養兩個小孩、三個小孩根本不可能,你靠政府這些小補貼根本就是杯水車薪。」

其次,就是中國的房價太高。他說,中國的房地產總值高達450萬億人民幣,是人口經濟生產總量的4倍,美國是1.6倍,日本是2.1倍,而中國為了怕房市泡沫破裂,又不讓房產價格下降,「這麼高的房價怎麼生孩子?」

易富賢說,第三個養不起的問題就是現在的中國青年失業率很高,今年6月中國政府公布的青年失業率高達21.3%,之後再也不敢公布了。青年失業率高意味著年輕人連工作都找不到,更不敢結婚,自然也就更加不敢生孩子。他說,生育是一個系統性的工程,跟大環境都有關係,單靠發錢獎勵生育的效果不是很好。

根據中國國家衛健委人口和家庭監測調查數據顯示,目前中國女性平均打算生育子女數已降至1.64個,一線城市的育齡婦女的打算生育子女數降到1.29個。此前,中國女性在2017年的數字為1.76個,2019年的調查為1.73個。這也代表中國從2013年實施「單獨兩孩」生育政策,一直到2021年《關於優化生育政策促進人口長期均衡發展的決定》,正式公布一對夫妻可以生育三個孩子以來,儘管不斷推進支持生育的政策,但民眾對於生三孩還是興趣缺缺。

房價太高

中國民眾在接受美國之音採訪時都同時表達了住房問題是首要考量,其他還包括孩子的教育花費很高,工作受到歧視,沒人幫忙照顧小孩等,都讓很多人對婚姻裹足不前,更不用提生三孩。

今年38歲的小亮,住在上海,從事文化工作,目前單身。她說,在北上廣深這樣的大城市裡,不婚族或是晚婚的人特別多,經濟因素是主因,因為在中國,房子是結婚的「必須品」。中國有一句俗諺說:「生男是建設銀行,生女是招商銀行」,意思就是房子是男生要準備的。可是中國的房價又很高,所以光是結婚買房屋所有權狀身的壓力就已經很大了,一開始小夫妻可以先買一個小套的房子,生一個或許還能擠一擠,但如果再生二孩、三孩,房子勢必得換更大一點的。

小亮說:「所以這個住房就會打擊一大片的人,因為你知道在中國大陸能買得起房子的人是不多的,然後如果在北上廣深這個一線城市能買得起房的更是鳳毛麟角。」

職場霸凌

小亮並表示,職場霸凌也是讓婦女不敢多生的另一個原因。很多企業對於雇用女性總是有比較多的顧慮,認為女性一但成為母親就無法專注於工作,懷孕、育兒和家庭瑣事會讓她們分心。

小亮說,雖然中國有相關的勞動法規寫明僱主不能因女性勞工結婚、懷孕、分娩或育兒而要求女性勞工離職或作為解僱理由,但她就曾赤裸裸地看過身邊許多案例都因為生產而遭變相解僱。她說,她有同事在生完二胎請完產假回來後,主管透過在工作上面設置重重障礙,或是架空、刻意分配很少的工作給她等方式,想方設法逼這個女生自己辭職。

她說,尤其現在疫情過後經濟不景氣,很多公司都裁員了,一個蘿蔔一個坑,人走茶涼,根本沒有人敢離開工作崗位,如果生個孩子就得離開三個月到半年,回來以後工作可能不保,「這時候誰還敢生第三胎?」

小亮的陳述跟國際組織的調查結果不謀而合。人權觀察(Human Rights Watch)在2021年發布的一份報告指出,自從中共當局取消了實行了數十年的一胎化政策並於2016年推出「全面二孩」政策以來,與生育有關的問題已成為中國女性求職面試繞不開的話題。

報告還說,一些僱主會對懷孕的女員工實施罰款等處罰。在一些情況下,公司還可能把工作環境搞得十分困難,以至於懷孕的女員工可能被迫辭職。

教育花費高

除此之外,華人社會在「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思維下,十分捨得在子女的教育上投資,高昂的教育成本也讓很多中國夫妻對於生小孩寧可選擇「少而美」。

住在南京的周女士已婚育,有一個小孩,經濟條件還不錯,給孩子讀的是中外合資的私立學校,學費一學期將近10萬元人民幣。她說,她周圍只要是有點錢的人,都會把小孩送去中外合資的學校讀書,普通的受薪階級就是去上公立學校,但通常周末還是會把小孩送去上各種才藝班和補習班。她說,雖然中國政府打擊補教行業,但變成是私底下進行。她的孩子就是周末去補英文雅思(IELTS)課程,希望之後能出國留學。她說,這些培訓費又是一筆可觀的開銷,所以雖然如武漢生第三胎可以補助6萬元,但對很多夫妻而言並沒有吸引力,因為養育孩子是幾十年的工程,不是幾萬塊就能「核銷」的事。

周女士並認為,「生了三胎以後誰來帶」是一個很實際的問題,現在中國在家當全職家庭主婦的女性非常少,大部分都是靠老人帶孩。,她有一個朋友是少數沒有買房就結婚生子的,他們一開始是周間住在娘家家裡,周末回婆家住,等到小孩大一點的時候,變成平日住在離學區近的婆家,假日回娘家住,一直這樣兩邊輪流住著。他們夫妻其實一直很想生第二胎,但兩方家長都說實在帶不動了,不願意再幫忙帶,所以即使他們很有意願生二孩、三孩,但他們絕無條件放下工作在家帶孩子,而是必須完全依賴長輩照顧孩子,所以最終也只能放棄生二胎、三胎的想望。

倫理問題

美國威斯康星大學中國人口問題專家易富賢並表示,國家獎勵生育還涉及到一個倫理問題:「你生小孩到底是為自己生還是為國家生?」他說,只有為自己生才有動力,為國家生的話,講再多也不會願意。

小亮說,中國早期的一胎化計劃生育是一個「國策」,是上升到國家的高度去強力執行,一些農村如果多生就會被罰款;現在中國政府覺得人口少了,開始鼓勵生育,她很擔心「會不會最後鼓勵不出來,就用政策來強逼你生?」

她說,中國民眾像是一個「提線木偶」,不用說沒有言論自由,現在連女性的肚皮都是由國家來操縱該生幾個,「你想讓我生就生,你想不讓我生就不讓我生,我們還有作為一個人的尊嚴嗎?這種屈辱已經完全不能用言語來形容了!」

責任編輯: zhongkang  來源:美國之音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3/1004/19616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