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鮮事 > 萬花筒 > 正文

成都取名字的由來含義,成都的風土人情有哪些

成都著名起名大師謝詠,成都取名字的由來含義簡介,成都的風土人情有哪些。

成都取名字的由來含義簡介,成都的風土人情有哪些?本文由中國姓名學大師,成都周易起名老師謝詠分享,旨在探索城市底蘊和歷史人文特色,如果對成都取名字的歷史演變感興趣的朋友可以閱讀了解一下,文章部分素材來源於網絡,如果有侵權請聯謝老師系刪除;當然謝詠不僅僅是探索城市姓名和人文歷史,更擅給大人小孩結合《易經》以及八字命理核心五行喜用神取名改名,堪稱姓名之精髓和正統,可最大化提升姓名影響力,有需要的都可以諮詢謝老師~

成都,簡稱蓉,四川省省會。歷史悠久,文化燦爛,是首批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中國最佳旅遊城市和南方絲綢之路的起點,成都約在公元前5世紀築城,西漢時已成為中國六大都市之一,三國時期為蜀漢國都。北宋年間成都人聯合發行世界最早的紙幣交子,官府在成都設立世界最早的管理儲蓄銀行交子務。2600多年的建城史孕育了都江堰、武侯祠、杜甫草堂、金沙遺址等眾多名勝古蹟。

(1)謝詠老師談:成都取名由來簡介:

「成都」一詞的由來,始於公元前5世紀,據《太平寰宇記》記載,周朝建立時,由於飽受北方蠻夷的侵擾,就把都城遷往岐地,當時就有了「一年成聚,二年成邑,三年成都」的說法,但是,這個時候的「成都」,還只是一個詞,並不是專指成都這個地方。直到公元前4世紀,蜀國開明王朝將蜀國的都城遷到成都這個地方,並借用了周王遷岐的說法,將新都城取名為「成都」。

在蜀語中,「成」就是「完畢」的意思,也是「最後」的意思,所以「成都」的意思就是蜀國最後的都城,這也是蜀國人民渴望生活穩定的美好願望,從此,「成都」一詞就作為地名,一直沿用至今。

成都還有個別名,叫「蓉城」,關於這個詞的來歷,有兩種說法,一種是當年在成都修建城牆時,地基不穩,屢建屢塌,後來出現一個神龜引路,才終於建成了,而神龜指引的路線,就是一朵芙蓉花,於是就被叫做「蓉城」。

另一種說法是說,在五代十國時期,後蜀皇帝孟昶喜歡芙蓉花,於是在成都遍種芙蓉花,因而得名。

另外,成都還有個名字叫「錦宮城」,是因為成都自古富饒,盛產絲綢,絲綢就是錦,因此,成都自西漢起,就得名「錦官城」。

唐代大詩人杜甫的名詩:「丞相祠堂何處尋,錦官城外柏森森。」還有「曉看紅濕處,花重錦官城」,詩中的「錦官城」,指的就是成都。

成都地處四川盆地中部,土地肥沃,氣候適宜,農業發達,物產豐富,因此被譽為「天府之國」,自古以來都是西南難得的富庶之地。

(2)謝詠老師談:成都文化特色有哪些:

成都歷史悠久,有「天府之國」、「蜀中蘇杭」的美稱。成都的文化氣質具有多重性,古樸典雅的遺風,時尚開放的氣度,更有海納百川的襟懷,這是成都融古典於現代的獨特魅力。如果要用一個詞來概括,那就是「閒適」。

近些年,成都的變化太快,城市越搞越大,有點靈魂趕不上腳步的感覺。趙雷的一首《成都》,似乎已經只是停留在過去的一種感覺,在某些方面,成都已不再是原來那個成都。下面是成都的7大特色文化,大家最喜歡那款呢?

01茶館文化

成都人愛喝茶,愛泡茶館,點一杯茶打個盹兒或看閒書,要麼就湊在一塊兒鬥地主,這就是成都的茶館文化,而且,很多嗨生意就是在茶館談成的!成都茶館裡的故事,猶如「黃河之水,綿綿不絕」;成都茶館裡的「龍門陣」那是滋味悠長。

02麻將文化

成都人愛麻將,對成都人來說,人生最快意之事莫過不受世事煩擾他打一下午的麻將。曾有個段子說,坐飛機,在飛機上都能聽到成都的麻將聲。

03蜀繡文化

蜀繡又稱川秀,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與蘇繡、湘繡、粵繡齊名,為中國四大名秀之一。羊年春晚,蜀繡文化傳播大使李宇春一首美輪美奐的《蜀繡》至今餘音繞樑。

(3)謝詠老師談:成都風土人情有哪些:

民俗指民間風俗,是民眾在長期的生產實踐和社會生活中逐漸形成並世代相傳的風尚、習俗。作為歷史文化名城的成都,自古享有「天府之國」的美譽,擁有許多傳承了千百年的民俗。它們起源於成都百姓生活的需要,與他們的生活息息相關,更包含了成都特定的人文、地域、時代特點。想要讀懂成都,就得先了解成都的民俗文化。

都說「成都是一座來了就不想走的城市」,不僅因為這裡有美食、美景、美人,更因為成都人民有太多愜意的休閒方式:泡茶館、打麻將、擺龍門陣……但凡你踏上這塊土地,便擁有享不盡的「慢時光」。

泡茶館

成都人的閒逸,若要落到一個具體的物象,相信不少人都會選茶館。「江南十步楊柳,成都十步茶館」,據說在春秋時期,成都就開了世界上最早的茶館。到1935年,成都共有茶館599家,每天茶客達12萬人之多,要知道當時全市的人口都還不到60萬!

早些年的成都,不管達官顯貴,還是平頭百姓,都愛往茶館裡跑。親朋鄰裡間若出現糾紛,常聚在茶館「評理」,賣官鬻爵也要去茶館講價錢。茶館周圍賣報的、修腳的、擦鞋的、掏耳朵的、賣零食的吆喝聲不絕於耳,千行百業都對茶鋪情有獨鍾。

如今,成都已經有超過1萬家茶館,但凡出太陽,茶館頭基本找不到下腳的地方,很多成都大爺一大早從鋪蓋窩裡出來的第一件事就是泡茶館,晚上在外面的最後一件事情仍是泡茶館。熟人在街頭相遇,最常聽到的招呼便是「去口子上茶鋪吃茶」。家裡來了客人不好安置的也會請去茶館。就連成都的小娃娃也都跟著長輩去茶館,大人們在一邊喝茶、嗑瓜子、擺龍門陣,小孩則在邊上吃零食或者跟茶館裡的同齡小朋友玩兒。所以說,在成都,茶館早就不是單純的飲茶的休閒場所了,而是成都的社會縮影,上千年的市井文化都濃縮在這冒著白氣的一方天地。茶館是個小成都,成都是個大茶館。

打麻將

成都人有個習慣,但凡請客聚會,安排幾桌麻將是標配。都說成都人出去耍,就是換個地方打麻將。帶娃娃野餐擺一桌麻將,山溝溝玩水擺一桌麻將,就連爬個山都要用手機在線開個房間打麻將!不管是操著一口方言還是川普,一提到麻將,瞬間精神抖擻。

成都人愛打麻將的名聲雖大,但成都並不是麻將的發源地。據史料記載,麻將大約在清末傳入成都。麻將在成都的迅速普及與獨特的生活氛圍有關。成都在民國時期就已形成閒適、散漫的社會風氣,成都市民給人的印象是慵懶、安於現狀、貪圖享樂。在這舉國動盪的背景下,麻將在成都迅速崛起,被廣大市民所接受,形成一種民俗意義上的社會活動。「血戰到底」與「定缺」,是成都麻將的兩大鮮明特色,在國內外具有很高的知名度。

看川劇

一千多年前,成都便有「蜀戲冠天下」的美譽。若想感受最正宗的川劇,得去華興街逛逛。舊時的華興街是成都最繁華的街道之一。1909年,實業家在華興街開了「悅來茶園」,名為茶園,實為戲園。著名文人劉師亮有詩一首:「悅來茶園亦戲園,緊鑼密鼓鬧翻天。喝茶看戲嗑瓜子,各個都是小神仙。」

日久歲深,悅來茶園已無法滿足市民的觀劇需求。為促進成都的文化建設,政府在悅來茶園原址上修建了錦江劇場。從20世紀50年代的《白蛇傳》,到60年代的《江姐》,再到90年代的《文成公主》……一代代川劇人在錦江劇場舞台上變換著角色,唯一不變的是從悅來茶園到錦江劇場百年「戲窩子」的地位。

如今,每逢周六到華興正街的錦江劇場看戲仍是許多老成都人保有的習慣。對於他們而言,看戲已經成為了對舊日時光的緬懷,也是領略戲腔幽香的不二選擇。

扯響簧、提簧

每當晚飯後出門散步,就會看見很多中老年人在公園或空地上扯響簧。扯響簧和抖空竹很像,卻也有區別。從外觀上來講,響簧有點像半個空竹:一個厚約兩公分的竹盤,下面連著一個木椎。

扯響簧除了有好聽的「嗡嗡」聲,熟練的人還能耍出各種花樣,「雪花蓋頂」是指耍者用棉線將響簧向上甩,在頭頂上空繞一圈;「黃龍纏腰」是指在腰這個高度繞一圈;「地轉轉」是指耍著耍著把響簧拋到地上繼續轉。如果小孩初學,只會最簡單的「彈棉花」,即兩隻手拿著木棒一上一下地抖。

耍抖空竹的也有,但在成都,空竹不叫空竹,叫提簧,也有不少花樣。提簧也好、響簧也罷,過去一般都是在春節前後玩耍。據《成都通覽》,「響黌以竹為之,用繩扯之,其聲瓮瓮。小兒過年,爭相購買。每逢臘月十六日起,四鄉之業是者,均入城開售」。逐漸熱鬧起來的響簧聲、提簧聲,讓人們過年的心情越發急切。

農家樂

但凡遇到天氣好的周末,成都人的第一個念頭多半是:約上親友出切耍一天。若是不想走太遠,又想享受田園風光,耍「農家樂」絕對是成都人最佳的休閒方式。

在農戶家中,摘果、賞景、喝茶、品美食、K歌、搓麻將、買特產……每個人想要的耍法都有,每個人的喜好都能滿足,而且物美價廉,非常適合親友聚會。你們知道麼?位於成都市郫都區友愛鎮的農科村可是中國「農家樂」的發源地呢!難怪在全國人民的眼裡,最會休閒的就數成都人啦~

責任編輯: 王和  來源: 周易與國學文化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3/1105/19741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