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國際財經 > 正文

中國跨越「里程碑」 全球重大風險來臨

去年秋天,中國跨越了一道重要的里程碑:其與開發中國家的貿易額自40多年前中國改革開放以來首次超過與美國、歐洲和日本的貿易額之和。隨著貿易、技術、安全和其他棘手問題引發的緊張局勢加劇,中國和西方正朝著不同的方向行進,中國跨越這一里程碑就是迄今最明顯的跡象之一。

去年秋天,中國跨越了一道重要的里程碑:其與開發中國家的貿易額自40多年前中國改革開放以來首次超過與美國、歐洲和日本的貿易額之和。隨著貿易、技術、安全和其他棘手問題引發的緊張局勢加劇,中國和西方正朝著不同的方向行進,中國跨越這一里程碑就是迄今最明顯的跡象之一。

在數十年間,美國等西方國家曾尋求讓中國在這些最富裕國家所引領的單一全球經濟中充當合作夥伴和消費者。如今,貿易和投資流正圍繞兩個相互競爭的權力中心形成新格局。

在日益割裂的世界經濟中,華盛頓方面持續以投資限制和出口禁令向中國施壓,中國則為本國經濟的一些大的組成部分調整方向,從西方轉向發展中世界。

對美國和歐洲來說,好處包括減少對中國供應鏈的依賴,以及給美國人和歐洲人帶來更多就業機會,這些就業機會原本可能會流向中國。但也存在重大風險,比如可能拖累全球經濟增長,許多經濟學家都擔心,對西方和中國來說都將得不償失。

但相關戰略在雙方為之投入更多資源的同時越來越難動搖。

中國工廠正在用本國或來自開發中國家的化學品、零部件和工具機取代西方的相應產品。2019年,中國與東南亞的貿易額超過了與美國的貿易額。如今,中國與俄羅斯的貿易額超過了與德國的貿易額,很快,與巴西的貿易額也將如此。

左圖為上海一個港口的貨櫃;右圖為加州里奇蒙港的新車。圖片來源:CFOTO/DDP/ZUMA PRESS; CARLOS BARRIA/REUTERS

中國的對外投資現在主要流向印尼或中東等資源豐富的地方,而不是美國。

包括蘋果公司(Apple)、Stellantis和惠普(HP)在內的西方大公司正尋求將生產從中國轉移出去。

紅杉資本(Sequoia Capital)等金融公司已開始限制或隔離其在中國的活動。

代表在華美國公司的美中貿易全國委員會(U.S. China Business Council)的調查顯示,逾三分之一的美國公司表示,在過去一年中減少或暫停了計劃中的在華投資。這一比例創下歷史新高,遠高於去年的22%。

「世界正在分裂成彼此競爭的領域,」總部位於紐約的諮詢公司榮鼎集團(Rhodium Group)高級顧問Noah Barkin說。「有一種勢頭......在一定程度上是自我推動的。這種勢頭存在著隨時間推移而加速的風險,對政府而言變得更難以管理。」

圖為印尼的一個鎳加工廠。中國已向印尼的鎳工廠投資,為中國的電動汽車行業供貨。圖片來源:ULET IFANSASTI FOR THE WALL STREET JOURNAL

增長緩慢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 簡稱IMF) 10月份表示,中國與西方之間的割裂正拖累今年世界經濟的復甦。IMF的研究認為,分別以美國和中國為首的陣營之間更嚴重的分裂可能使全球經濟產出損失高達7%,價值數萬億美元。

這一經濟割裂會阻礙企業進入一些能推動利潤增長的重要市場,並使技術和資本更難共享,從而抑制經濟增長。

大公司在這方面承受的代價已經在加大,尤其是在德國等歐洲國家;過去幾十年中,德國的公司通過向中國出售汽車和高端機械而蓬勃發展。根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的數據,隨著中國品牌的擴張,大眾(Volkswagen)和豐田(Toyota)等德國和日本汽車製造商目前在中國汽車市場的占有率約30%,低於三年前的近50%。

從中國的角度來看,以北京方面為中心的經濟勢力範圍可能無法提供足夠的增長,難以使中國在面臨出生率下降和債務過多的情況下免於陷入長期停滯。中國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依賴於接觸西方的高消費人群和技術。

在2018年年中時,美國從中國的進口占到美國全部進口的22%之多。根據人口普查局(Census Bureau)的數據,在截至今年8月的12個月裡,這一占比已降至14%,儘管按美元計算的雙邊貿易額呈現增長。

根據聯合國貿易和發展會議(United Nations Conference on Trade and Development)的數據,一些西方資金正在回流美國,或流向墨西哥和印度等地,這些地方去年吸引到的對新工廠和辦事處的投資是中國的四倍。

芬蘭電動汽車快速充電裝置製造商Kempower的執行長Tomi Ristimaki表示,該公司計劃五年內在美國投資4,000萬美元。

他希望美國能像歐洲一樣成為該公司的重要市場,並表示沒有計劃進入中國的電動汽車市場。他說,「政治氛圍已經發生了變化。我們不會把注意力集中在中國。」

2021年,永恆力在上海的生產線。圖片來源:DING TING/XINHUA/ZUMA PRESS

永恆力(Jungheinrich)是一家總部位於德國漢堡的堆高機製造商,年收入近50億歐元(約合53億美元),該公司在2020年公布的戰略規劃中將中國放在首位,計劃擴大在華業務。永恆力執行長Lars Brzoska表示,最近決定讓美國市場取代中國市場的位置,成為該公司優先發展的市場。

Brzoska稱,永恆力還沒有決定是否搬出中國,尤其是在地緣政治緊張局勢加劇之際。該公司在中國有兩家工廠和近千名員工。

「每個人都在考慮中國潛在入侵台灣的因素,」Brzoska表示。「如果發生這種情況,對全世界來說都是一個大問題。倘若我們有其他立足點,也許會更好。 」

「一個巴掌拍不響」

與此同時,中國已向印尼的鎳工廠投入巨資,為中國的電動汽車行業供貨。科技公司騰訊(Tencent)和阿里巴巴(Alibaba)已將業務擴展到亞洲、非洲和拉丁美洲。其他中國公司則瞄準了拉美和非洲的可再生能源項目。

《華爾街日報》(The Wall Street Journal)對中國海關數據的一份分析顯示,拉美、非洲和亞洲發展中市場目前占中國貿易總額的36%,中國與美國、歐洲和日本的貿易額占比為33%。就在去年夏天,這三個發達市場在中國貿易中所占的比重還更高。

部分原因是中國工廠正在向越南、印度和墨西哥等國轉移,以避開美國關稅並繼續向美國客戶銷售。但是,中國在對開發中國家客戶具有吸引力的平價智慧型手機、汽車和機械方面日益取得發展,這也在推動上述變化,而西方競爭對手正因此受到不利影響。

中國汽車製造商長城汽車(Great Wall Motors)去年表示,未來十年將在巴西聖保羅州斥資19億美元生產混合動力和電動汽車。比亞迪(BYD)將在巴西投資6億美元,並在泰國投資5億美元;該公司是泰國最大的電動汽車銷售商之一。

中國家電製造商美的集團(Midea Group)去年在埃及和泰國開設了新工廠,並正在巴西和墨西哥建廠,以服務當地市場。

亞利桑那州立大學(Arizona State University)雷鳥全球管理學院(Thunderbird School of Global Management)的全球管理學教授Allen Morrison表示:「雖然看起來西方正在推動脫鉤,但正如人們所說,一個巴掌拍不響。」Morrison與人合著有一本中國商業戰略方面書。

回看中國,元氣森林(Genki Forest)等本土品牌正越來越踴躍的與可口可樂(Coca-Cola)等西方品牌展開競爭。華為技術有限公司(Huawei Technologies Co.)新推出的一款擁有超高速數據連接能力的智慧型手機使用了中國製造的半導體,助力該公司與蘋果公司競爭。

跟蹤全球貿易活動的荷蘭政府機構CPB的數據顯示,隨著中國公司取代西方工具和成品零部件的製造商,中國在工業生產中使用進口產品的比例已自2005年觸及的峰值下降了約50%,即使同期的中國出口在增長。

在經歷了數十年的全球一體化進程之後,世界的分化在不斷擴大。中國在20世紀80年代開啟改革開放以及在2001年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點燃了全球化的新階段,給中國帶來了投資,也為西方消費者帶去了廉價的消費品。

而當西方領導人開始審視它們與中國的關係時,這種經濟秩序開始瓦解,此前與中國的關係使一些美國和歐洲社區的就業市場遭到破壞。西方公司抱怨說,他們為了獲得中國市場准入而不得不將技術轉讓給中國合作夥伴。

在最初階段,經濟脫鉤還有些猶疑不決,主要集中在受美國對中國進口商品加征關稅直接影響的產品貿易上,如半導體、計算機硬體和汽車零部件。

川普(Donald Trump)對約60%的中國進口商品加征關稅後,拜登(Biden)又採取行動阻止中國獲得高端計算機晶片,並對美國對華投資實施了新的限制。美國政府已推出數以十億美元計的補貼來吸引製造業回流。

中國的數據顯示,截至6月份的四個季度中,外國對華直接投資比上年同期減少了78%。

不過,假設不會發生軍事衝突,中國與西方完全脫鉤的可能性不大。

中國低廉的生產成本和廣闊的消費市場仍然是許多公司不能放棄的。德國化工企業巴斯夫(BASF)到2030年將在中國投資最多約105億美元。星巴克(Starbucks)、拉夫勞倫(Ralph Lauren)和荷美爾食品(Hormel Foods)一直在中國擴大業務。

北京一家星巴克。圖片來源:TINGSHU WANG/REUTERS

廣州,一名工人在為Shein檢查服裝質量。圖片來源:GILLES SABRIE FOR THE WALL STREET JOURNAL

TikTok和快時尚巨頭希音(Shein)等與中國有聯繫的品牌也在美國建立了龐大的業務,不過面臨的政治壓力可能會制約其發展。

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Peterson Institute for International Economics)的分析顯示,雖然美國從中國進口的半導體和IT硬體等產品因關稅而大幅下降,但玩具、遊戲和其他不受川普時代關稅影響的產品購買量卻在飆升。

中國官員表示,他們仍然歡迎西方投資,包括特斯拉(Tesla)這樣的企業,該公司正在上海擴大電池生產規模。華盛頓將其對華政策形容為「小院高牆」,這意味著它只希望在計算機晶片等敏感領域實施嚴格管控,但在其他領域則希望雙邊貿易和投資繼續下去。

儘管如此,有證據表明,中國與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之間的經濟關係正在加速鬆開。9月份,在中國政府勸說與巴西、俄羅斯、印度和南非組成的金磚國家集團邀請包括埃及和伊朗在內的更多成員加入後,習近平缺席了20國集團主要經濟體會議。

牛津經濟研究院(Oxford Economics)首席經濟學家Adam Slater說:「我們正處於初期到下一階段的節點。脫鉤現在確實已形成一定勢頭,我認為它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責任編輯: 楚天  來源:華爾街日報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3/1107/19748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