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中國經濟 > 正文

中國十一月樓市同環比均降 房地產見底了嗎?

中指院27日公布的數據顯示,一線成交面積環比小幅上漲1.23%,其中上海11月漲幅12.31%最大,北京則下跌18.86%。圖為北京住宅樓。路透社圖片

萎靡不振的中國房地產行業仍然沒有看到隧道盡頭的亮光。據中國指數研究院(中指研究院)調查,今年十一月中國樓市成交量整體同比和環比均下降,其中二線城市整體環比下降近兩成。

中指院11月27日公布的數據顯示,一線城市成交面積環比小幅上漲1.23%,其中上海11月漲幅12.31%最大,北京則下跌18.86%。二線城市以武漢跌幅58.71%最為嚴重。在同比方面,報告指,11月監測城市總體供求同比下滑,宅地推出量同比降近1成,整體成交量跌價漲,一線城市成交量降逾5成。

武漢房產打對摺也乏人問津

住在武漢的田先生接受本台訪問時表示,2015、16年是房地產頂峰,回想那一段時間沒有房子賣不出去。如今武漢一套原來總值150萬的房子,打對摺75萬、80萬也乏人問津。

他分享了朋友在仲介公司的買賣經驗,「我的朋友覺得房型好,地段好,他以為很便宜就自己買下來。買完一裝修還是沒人要,減一半裝修還賣不出去。」

武漢市鳥瞰圖。(法新社

田先生說,大家的收入沒有提高,2015年房地產雖然漲價,但是當時農村往城市遷移的人口少了許多,已經不是剛需支撐房價。現在大家收入都變少了,更不願下手買房。

中國金融學者賀江兵對於上海的房地產「上漲」持保留看法,他告訴本台他的幾位在上海的朋友的售屋經驗,「不止一個在上海的朋友告訴我,賣房子都是打折賣,就是六、七折,根本賣不掉。有的比高點虧了幾百萬。深圳跌得更狠,有的小區腰斬。」

中國房地產市場已見底?

據財聯社報導,中國人民銀行行長潘功勝28日出席香港金融管理局-國際清算銀行高級別會議,被問到房地產時表示,「目前已經能夠看到一些積極發展的跡象。總體來講,中國的房地產業正在尋求新的平衡」。他還特別提及標普的一份報告顯示,「中國房地產市場的情緒和價格都開始呈現正常化的趨勢,預計房地產市場已經見底。」

《小康》雜誌社發表的一篇題為《樓市重啟!中國樓市何去何從》的文中,深圳大學經濟學副教授馬春輝分析,中國都市化程度已經達到了65%,城市居民自有住房也將近60%,家庭人口數量在不斷下降。「按照已開發國家的經驗,人口出生率下降,城鎮化率達到65%以上,房地產基本上是與經濟增長水平保持同步發展。因此,中國樓市發生一個轉折點也合乎社會經濟發展的邏輯。」

在這篇文章底下不少網友點評發言,來自上海的網友留言,「房價現在的下跌,是前幾年甚至前十幾年瘋狂上漲的理性回歸,也是經濟整體萎靡的寫照。」有網民感嘆,「當下的房地產已不是傷風感冒,非大醫不能治也,所謂『重劑起沉疴』…」

中國房地產四大問題怎解

賀江兵分析,決定房價的主要因素是人口,一旦出現負成長,房價就不可能再上漲,其次,經濟增長也是關鍵因素。「為什麼從2001到2019年房價一直在漲,就是經濟一直在增長。現在經濟下滑,能不能像過去的一二十年一樣增長,現在看不到盡頭,所以也不可輕而易舉地說探底。」

此外,賀江兵說中國房地產總值相當於美國的兩倍,也就是中國房地產總值可以買下美國、日本再加上歐洲的所有房子,中國的房產不跌,泡沫怎戳破?

因此賀江兵認為中國房產已供過於求,「中國的房屋總量是6億棟,有90%是在農村,城市約有6千萬套。專家計算足夠30億人住。現在有的下跌多一點,有的跌幅2成左右,我不知道支撐在哪?」

中指院21日在一場針對中國房地產市場趨勢的閉門會議上指出,房地產與經濟高度相關,與金融也密不可分。當前房地產市場整體預期偏弱,行業仍在築底,市場問題的核心是流動性問題,一方面,行業融資受限,導致房企流動性承壓;另一方面,部分城市住房需求存在透支、居民對房價預期轉變、疫情造成的「疤痕效應」等導致購房需求疲軟,對行業流動性造成影響。「2024年市場仍有下行壓力,穩定預期是關鍵。」

責任編輯: 楚天  來源:RFA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3/1130/19842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