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軍政 > 正文

3核心要素都處下風,習近平局面很不利

國際政治專家雷曼(Iskander Rehman)研究認為,美國政界已經意識到若是台海爆發戰爭,而中共卻無法迅速結束戰事的時候,最終的結果很有可能將對美國更為有利。

國際政治專家雷曼(Iskander Rehman)研究認為,美國政界已經意識到若是台海爆發戰爭,而中共卻無法迅速結束戰事的時候,最終的結果很有可能將對美國更為有利。

日經亞洲報導,雷曼接受美國國防部資助研究出版的「拖延計劃」(Planning for Protraction)一書,預測美中之間的衝突未來將會持續擴大。儘管冷戰後各國軍事規劃和國防理論都傾向於短時間、激烈的局部性戰爭,但越來越多專家警告,和中(共)國這樣龐大、富有並維持令人敬畏的軍事實力超級大國發生武裝衝突,可能演變成一場曠日持久的鬥爭,與艱苦的消耗戰。

雷曼指出,屆時這場曠日廢時的戰爭勝負結果將取決於三種核心要素:

軍隊的有效性與適應性;國家的經濟實力與彈性;對聯盟的管理和大戰略。

雷曼指出,基於這三種核心要素對北京和華府之間的詳細分析對比,華府似乎處於最終將會獲勝的有利位置。保守派智庫哈德遜研究所的專家克拉克(Bryan Clark)表示,美國政府內部越來越多聲音在討論和中共爆發長期戰爭的可能性。克拉克認為「戰爭時程拉長對美國來說更為有利」,對此他補充道:「近幾十年來,持久戰已成為美軍常態,一但美軍介入往往身陷其中,直到20年後有人放棄為止。」

克拉克直言,中共無法維持一場向俄烏戰爭那樣的持久戰。他分析:「中國的工業可能可以,但它的政治體系和經濟能夠維持嗎?…若是在中國對外貿易至關重要的海上航道爆發戰爭,它們能忍受戰爭帶來的負面影響多久?」克拉克強調:「如果這是設想的未來路線,那美國應該建立機制來維持長期的交戰行動,削弱北京第一擊的能力至關重要,我們必須有能力立即阻止入侵(台灣)成功。」

智庫研究認為,台海若爆發戰爭演變成俄國入侵烏克蘭的持久戰,可能更有利於美國。(取自DVIDS)

雷曼指出,持久戰或是「人民戰爭」的理念卻是中國共產黨開國元勛毛澤東所吹捧的代表性戰略,其理念是團結民眾,吸引敵人深入農村再進行游擊戰爭,也就是俗稱「讓敵人淹沒在人民戰爭的汪洋大海之中」。然而,當前中國卻面臨的嚴重的經濟逆勢成長、還有人口問題等結構性挑戰,使中共當局的政權合法性開始受到質疑。與之相對的美國卻具備有利的地理位置、豐富的自然資源、相對健康的人口結構、無與倫比的全球盟友和基地網絡以及新發現的能源出口國等優勢支撐。

但日經亞洲也提到,美國的國內戰爭可能會是個不確定因素。華府智庫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CSIS)今年舉行的模擬兵推顯示,若和解放軍開戰,可能一個月內蒙受的傷亡人數就會與在伊拉克和阿富汗長達20年的行動相當。這種突然大規模的傷亡損失,很可能會震驚到對此不習慣的美國民眾。

解放軍目前仍有人口紅利優勢,兵員普遍屬於志願役性質的軍士。(取自中國軍網)

而前情報官員、現任喬治華盛頓大學教授薩特(Robert Sutter)表示,向來倡導「美國優先」的共和黨籍前總統川普(Donald Trump)若再度出馬並且贏得美國總統大選,對台灣來說將不是個好消息。他提到:「美方不喜歡被『搭便車』,而台灣過去一直都是被廣泛認為的『搭便車者』(free rider)。」

對此,薩特引述台灣的徵兵服役問題,執政的民進黨政府去年要把只有4個月的徵兵役期增至1年,預定明年元旦生效,而國民黨籍總統參選人侯友宜最初曾誓言推翻這個政策,但後來又收回了這項說法。薩特直言:「役期恢復1年比只有4個月好,但從美方的角度來看,這還是實在很荒謬。」他補充說:「台灣當局需要採取更多措施,避免給人留下搭便車的印象…尤其現在烏克蘭仍在奮戰對抗俄國侵略,美國國內都已出現質疑援助該國的聲浪。」

美方認為,台灣應採取更多措施表明自身的保家衛國決心,而非只僅仰賴美軍援助。(資料照片/陳愷巨攝)

另外,作為對照,同樣面臨戰爭威脅的韓國,三軍目前是徵兵役期1年半至1年9個月;威脅台灣的中共雖然兵役法指義務兵役期為2年,但具有人口優勢之故,可招募到充分兵員,因此絕大多數為志願服役的軍士,役期至少6年。

責任編輯: 楚天  來源:上報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3/1201/19847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