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鮮事 > 萬花筒 > 正文

戒掉身上的窮氣(深度好文)

莎士比亞曾說:「金錢是個好兵士,有了它就能夠使人勇氣百倍。」

自古以來,人們對於財富的追求便從未有過停止,也都希望自己能夠出人頭地,大富大貴。

但就算過了成千上萬年的演化與發展,人類社會之中,也總是有著富人與窮人的差別。

很多人覺得人與人之間的貧富差異,只是身家財產的多與寡,但其實現實卻並不僅是如此。

富人之所以能家財萬貫,除了有更高的起點,在認知與個人素質上,也要遠超窮人。

而窮人之所以很難鹹魚翻身,也不僅僅是命運不公,更是因為身上常有這3個「窮氣」。

嘴上的窮氣:喜歡抱怨

人生在世,沒有誰能做到真正的一帆風順,無論貧富如何都會遇到挫折與磨難,將人困住。

有人會憑藉自己的努力,或是外部的幫助,在一番操作之後化險為夷,並增長自己的能力。

而有些人則只會抱怨連連,埋怨上天待自己不公,讓自己遭受怎樣嚴重的打擊,並一蹶不振。

在喋喋不休地抱怨聲中,他們喪失了逆風翻盤的大好機會,並且還陷入了更深的惡性循環。

這就是為什麼人們常說「怨者固窮」,愛抱怨的人,身上總是窮氣纏繞,被瑣事所困擾。

就像隋朝開國名將賀若弼,他的父親賀若敦就曾因言語不周,被別人抓住把柄,被判死刑。

臨刑之前,賀若敦用錐子刺破兒子的舌頭,提醒他日後一定要謹言慎行,不要亂說話。

可賀若弼在功成名就以後,卻將父親的金玉良言拋之腦後,時常在背後抱怨皇帝待人不公。

而他的滿腹牢騷,也遭致隋文帝的厭惡,並將其貶為平民,沒過多久又將其處死。

正如三毛所說:

「偶爾抱怨一次人生,也無不可,但習慣性的抱怨而不謀求改變,便是不聰明的人了。」

這世上的任何事,不會因為自己的幾番怨言,就發生翻天覆地的改變,只會給自己徒增煩惱。

與其停在原地自怨自艾,不如收拾好心情坦然面對,用實際行動努力去改變現狀。

臉上的窮氣:只重面子

人活一張臉,樹活一張皮,是人就需要臉面,唯有如此在世上生活才能安心且踏實。

但在現實之中,卻有一個非常奇怪的現狀:越是窮困潦倒的人,越喜歡守著自己的薄面。

他們總是打腫臉充胖子,明明自己對很多事無能為力,卻還要勉力而為,讓自己進退兩難。

就算要因此付出極大的代價,但只要想到能因此博得讚揚與名聲,便不惜下血本去做。

著名的《走近科學》欄目中,就曾經有過這樣一位頗為「奇葩」的人物董師傅。

他原本只是一名普通的水電工,平時與身邊的人吹牛,說自己喜歡喝100攝氏度的開水。

很快這個消息便傳遍了大街小巷,連欄目組的人員也想一探究竟,便找到了他本人求證。

面對記者的詢問,董師傅侃侃而談,表示不知道為啥喝開水感覺不到燙,還越喝越有味道。

於是,記者就當場接了一杯開水讓他嘗試一下,董師傅硬著頭皮喝了下去,燙的眼淚都出來了,卻仍然嘴硬說不燙。

連喝三杯以後,董師傅實在扛不住了,而醫生檢查後也發現,他的口腔早已被燙了好幾個泡。

這樣死要面子活受罪的行為,在我們的身邊其實早已屢見不鮮,卻仍有許多人樂此不疲的重蹈覆轍。

學會戒掉臉上的窮氣,將臉面適當的放下一些,你才能用里子去換取真正的體面。

心裡的窮氣:愛占便宜

很多人的窮困,並不僅僅是經濟物質條件的匱乏,更是內心與精神的貧瘠,活得很掉價。

只要眼前有些微的蠅頭小利,也要不顧一切地占有,根本沒有長遠的追求與想法。

因為內心之中溢散而出的窮氣,讓他們總是喜歡去占別人的便宜,全然不顧大局的利益。

也正是因為自身的鼠目寸光,使得他們只能在自己的一畝三分地里原地踏步,再難有更進一步的空間。

真正有見識與遠見的人,從來都不會不值一提的薄利勞力傷神,做一些費力不討好的事情。

而是能始終堅守自己的底線,不去隨便敗壞自己的口碑,永遠踏實的做人,厚道的做事。

山東煙臺一條著名的小吃街上,有兩家燒烤店挨著開業,但他們的營業情況卻大不相同。

後開的那家燒烤店,為了能攫取到更多的利益,總是在烤串上缺斤短兩,以此降低成本。

一開始,兩家店的生意不相上下,但慢慢大家都發現有一家在偷工減料,紛紛選擇了放棄。

而另外一家誠信經營的店鋪,雖然短期內報酬率低了一些,卻贏得了更多的回頭客。

天底下從來沒有白吃的午餐,占的是便宜,丟的是自己的人品,毀的是自己的人生。

正如《菜根譚》中所言:「不求非分之福,不貪無故之獲。」

有時候活得糊塗一些,別太精明,吃一點虧並不算多大的事情,反而能趁機逆天改命。

孔子有云:「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

一時的貧窮並不可怕,可怕的是一輩子都活在貧窮的思維之中,卻並不自知。

沒錢只是窮的一種,而更多的「窮」是由思想的貧瘠、人品的惡劣造成的。

唯有從一言一行出發,守住人性底線,提升內在格局,你才能讓自己的人生持續升值。

學會戒掉身上的窮氣,少說怨言,放下臉面,付出實際行動。

當你以真誠厚道之心,行腳踏實地之事,就能一步步靠近自己想要的生活。

責任編輯: 王和  來源:全科與心理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3/1223/19944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