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對比 > 正文

轔轔:頭上的辮子割了,但心中的辮子依然存在,而且越來越粗了

—今夜誰在抵制洋節?

作者:

想都不用想,今夜一定很熱鬧。

有些地方狂歡,有些地方宴飲。相信今天晚上一定有不少人聚會,一掃本周第一個工作日的苦悶。

這個時代,開心似乎成為了奢侈品。一年到頭,發自肺腑的歡笑似乎只有幾天。其它時候,我們都要嚴肅認真,為社會作貢獻。

過節每個人都很開心,但有些人顯然沒那麼開心。

每到這個時候,少不了全國各地聒噪「抵制洋節」的聲音。每年都有新一輪的倡議,但換湯不換藥,都是打著「文化自信」和「弘揚傳統」的旗號,做最沒自信的事。

抵制洋節的重災區,往往是政府和學校。

烏蘭浩特的一個官方公眾號這樣寫道,「我們要理性地看待洋節,做到不盲目、不跟風、不組織、不參與平安夜、聖誕節等西方節日的慶祝活動。在當下新媒體時代,做到不發布、不轉發、不評論相關內容。」

而一所大學裡,「團團」堂而皇之這樣規定道,「不購買與洋節相關的裝飾物品;不互贈與洋節有關的禮物等」。

這些提議,無一例外卻都是看似正義凜然。站在民族大義、民族自信、文化自信的道德制高點,實則邏輯空洞無物,透露著狹隘和短視。似乎過個洋節,中華文化就會消失滅種。

曾幾何時,我們也曾那樣擁抱全球文化

小時候,聖誕節是元旦之前必不可少的調味品。班級里一年一度的聯歡會就選在聖誕節,教室的黑板會畫滿聖誕老人的圖案。同學們伴著窗外的大雪,互道Merry Christmas。

大家並不是每個人都知道聖誕節的由來,絕大多數人也不信基督教。學生們只知道,一到這個節日,大家就會互相送蘋果。

蘋果包得里三層外三層,比一朵花還好看

商場裡會有聖誕樹和聖誕老人的玩偶。我時常在想,商場裡的聖誕禮盒裡面會不會真的有禮品。後來上去摸了一下,發現只是泡沫。

十年之後,居然大街上一點聖誕的元素都看不到了。那些聖誕老人玩偶,和當年拍下的照片,伴著記憶成為了歷史。

相比於外來的宗教信仰,洋節只不過是一個簡單而不能再簡單的載體。我們過節,到底過的是什麼?是人與人之間的一股熱乎氣,無外乎圖個熱鬧罷了。

直到被扣上了一口大鍋——「一個民族的群體熱衷於另一個民族的節日,說明文化入侵已經十分嚴重。」

我一直在思考,一個民族要多麼沒有自信,才能讓這樣的論調甚囂塵上?

我們每天規規矩矩上班,安安分分走路。終於有一天有一個人告訴我,你連過節也只能過自己的節。

這個世界不止有一種顏色,東西方文明也並不是非你即我。

每年春節,我們都會報導全球各地的地標披上了「中國紅」外衣,我們報導各國元首慶賀新春佳節。但是,當聖誕節來臨,就變成了冷冰冰的「抵制洋節」。

一個渴望融入世界的民族,不該把自己拒絕在世界的門外。

政府里官員,和學校里的老師,是最應該開眼看世界的一批人。可笑的是,在大學這個創新的沃土裡,居然要求「抵制洋節」。

諷刺。

辛亥革命到新文化運動,從建國到改革開放,從加入WTO到2023年的今天。我們頭上的辮子割了,但心中的辮子依然存在,而且越來越粗了

祝各位聖誕快樂,想樂就樂。

責任編輯: 李廣松  來源:轔轔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3/1227/19961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