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網聞 > 正文

中國富婆在愛馬仕花140萬卻被羞辱了…網絡炸鍋

又是被有錢人「創飛」的一天。

昨天,一則詞條衝上微博熱搜第一#配貨140多萬沒買到心儀愛馬仕包#,引發輿論譁然。

配貨是什麼?

為什麼花了140多萬都沒買到包?

看完「1818黃金眼」的報導,用不上的知識又增加了。

寧波的杜女士,是愛馬仕的忠實粉絲,很喜歡它家的包。

財力出眾的她,自然是愛馬仕的常客。

但是愛馬仕有個潛規則,想買包,就要先按比例在它家消費。

這個比例,可能是1:1.5,也可能是1:2,並且,配的貨是除包以外的其他商品。

打個比方,你要買一個10萬的包,按1:2的配貨比例,你必須要先花20萬,買愛馬仕家別的東西,才有機會買到這個包。

說白了,就是一種「捆綁銷售」。

如果東西實用,也就罷了,可看完愛馬仕的配貨商品,幾乎赤裸裸寫著「人傻、錢多、速來」。

36000元一個的鱷魚皮風車,轉動起來都是錢的聲音。

76500元一個的垃圾桶,桶比垃圾還貴系列。

更誇張的是,90多萬一個的「草泥馬」擺件,看完價格我心裡默念了一遍它的名字。

如果說這些還算勉強正常,那麼接下來的商品,就往「宰你沒商量」方向發展了。

10多塊錢一個的安全帽,配上愛馬仕的logo,身價飆漲到54000元。

80多萬一張的全手動麻將桌,讓你體會自己動手的快樂。

有了麻將桌,30多萬一副的愛馬仕麻將牌也要配齊。

試問,手上不戴個閃瞎人的鴿子蛋,怎麼好意思摸牌?

當然,我們看個熱鬧,對喜歡愛馬仕包的人來說,這些就是他們要消費的商品了。

你不配貨,人家不賣包給你啊!

我們再回到寧波的杜女士。

為了買到心儀的包包,也為了帳號上能夠更好看些,她開始瘋狂配貨。

她拿出了一部分購物結算單,厚厚的一沓,全是配貨商品。

68200一條的項鍊,她眼都不眨地買。

一個碟子1900,一個茶杯1900。

就是下面這種杯子,我在超市一二十塊錢就能買到……

用這麼貴的餐具吃飯喝水,會成仙嗎?

我不知道,也不敢問。

但是杜女士說,越是買這些沒人要的東西,愛馬仕賣包給自己的可能性才越大。

為了提高自己拿到包的概率,杜女士還花了1萬8,買了個狗窩。

事實上,她沒養狗,只有一隻貓。

連貓都能睡上1萬8的窩,我跟你們有錢人拼了!

她說,店裡那些昂貴的蒼蠅拍、撲克牌,還有好多人在買。

就這麼七配八配,杜女士半年時間,累計在愛馬仕消費了140多萬。

本以為拿到心儀的包,是板上釘釘的事,結果卻給她當頭棒喝。

她多次跟門店溝通,自己想要的那個包可以買了。

對方一次次回復她,還在協調,卻始終沒有通知她去買包。

然而,等到她再次跟銷售溝通的時候,對方一番話,讓她十分氣憤。

對方話里話外都透露著:你配貨的金額還不夠,你的帳戶沒別人那麼好看,當然賣給別人不賣給你啊!

杜女士不服氣,當她去店裡討要說法時,愛馬仕經理十分囂張地告訴她:

我就不給你包,你能拿我怎麼樣?

典型的,我拿你當銷售,你想當我爹。

我不理解,且大為震撼。

花了140多萬,買一堆有的沒的,竟然還不能買到想要的包?

花了錢,沒買到想要的東西,還受了氣,難道韭菜就沒有尊嚴的麼?

於是,她就鬧到了1818電視節目上。

事件在網絡上傳播後,評論區網友紛紛忍不住評價。

有人說:原來有錢也這麼窩囊。

有人說,奢侈品永遠不坑窮人。

還有人言辭犀利地開炮:非要買嗎?不買會死嗎?活著難受了?

話糙理不糙。

你不買它的東西,不去熱臉貼冷屁股,它們根本氣不到你。

是自己主動貼上去,給了別人作踐你的機會,才會花了錢,還被別人踩在頭上。

這怪得著誰呢?

說到底,奢侈品品牌這麼囂張,其實都是被慣的。

就是因為太多人,對奢侈品趨之若鶩,盲目崇拜,才會讓它們眼睛都長到了天上。

哪怕是你掏錢買東西,它們也恨不得你跪著,將錢遞上來。

演員張歆藝說過,自己曾去逛奢侈品店。

她看中一件皮衣,想讓店員拿下來試試。

對方直接說,你要買嗎?

在張歆藝再三要求下,對方拿下了那件皮衣,卻在張歆藝脫口而出「這麼貴」時,十分冷漠地說:你以為呢?

明星如此,對普通人更沒有好臉色了。

廣州就有一位網友爆料,自己花了近萬元,在LV買一雙鞋,鞋碼不合適去店裡換。

導購不但不給換,反而聯繫保全強制驅逐。

花那麼多錢沒買到體面,尊嚴碎了一地。

還有之前一位女士,逛街累了就去奢侈品店坐坐,本意是想休息一下,順便看看包。

結果店員直接趕她出去:你要坐請你出去坐。

為什麼這些奢侈品品牌如此囂張?

因為它們不愁買家,即使再貴,也有大批的人拿著錢買單。

《2022中國奢侈品報告》顯示,中國人在全球奢侈品市場消費占比高達38%,是全球奢侈品消費最重要的力量。

這其中,並不都是有錢人。

有人花幾個月工資,才能買一個大牌包。

有人省吃儉用,勒緊褲腰帶,才能勉強夠得上一個奢侈品。

看過太多這樣的新聞:

女子以家人生病、做生意等原因,借了70萬買奢侈品,最終鋃鐺入獄。

「95後」出納挪用公款720多萬,購買的奢侈品堆滿了房間。

江蘇28歲的女護士,欠200萬網貸,用來購買奢侈品,無力償還後,帶著孩子喝農藥。

香奈兒藝術總監說過一句話:一個人花兩三個月工資去買一個包,我實在不明白他們的動機。

很多人並不是奢侈品牌的目標客戶,卻拼了命也要夠一夠那個門檻。

之前,一張圖流傳甚廣。

網傳奢侈品牌LV大中華高管電話會議中指出:

客戶分為超高淨值、高淨值、無收入三類。

個人年收入低於三百萬,或家庭年收入低於一千萬,就被視為「無收入群體」。

在中國,個人年收入超過300萬的,能有多少?

你看看,這些奢侈品,根本不裝了。

你就算咬碎了牙,買了一兩個奢侈品包包,在它們看來,你依然是「無收入群體」,處在它們鄙視鏈底端。

心理學上,有個詞叫「金錢羞恥」。

指人內心深處,根據住的房子、開的車子、穿衣打扮等與金錢相關的消費,來定義自己。

簡而言之就是,把自己的價值等同於用的東西價值。

開好車,覺得自己更有身份。

穿名牌衣服、背名牌包,也感覺自己更高級。

在這種消費觀念的驅使下,奢侈品成了無數人用來彰顯身份的工具。

別人沒有,我有,我比你高一個等級。

別人買不起,我買得起,我比你更有面子。

他們陷入消費主義陷阱,吃穿用度全是奢侈品,想向別人展示:看啊,我過的是人上人的生活。

可是,把商品的價格,和自己的價值劃等號,才是最大的悲劇。

還記得之前那個3萬5買一件香奈兒上衣,洗一次就掉色的女生嗎?

當諮詢香奈兒售後時,得到的回答卻是:不好意思,我們的商品從不考慮洗滌。

還有前不久,一名女子花6萬塊買一件香奈兒外套,洗一次就縮水了。

她說,原本想穿到五六十歲。

她們以為光鮮的行頭,就能讓自己躋身某個階層。

實際上,你需要打腫臉充胖子才能消費得起的東西,對別人來說就是灑灑水。

你小心謹慎呵護的東西,別人可能用一次就丟到一邊。

為了虛榮,消費超過自己購買能力的東西,甚至還要供著它,這才是最大的諷刺。

牛逼的人,即使穿著普通的衣服,依然牛逼。

而花幾萬買個包,天天擠地鐵公共交通的人,別人可能只會覺得這個高仿做得逼真。

一個人的價值,根本不取決於穿了什麼衣服,背了什麼包,戴了什麼表,而是取決於他的內心和精神世界。

再貴重的奢侈品,也只是一個工具,它只能襯托你,卻沒辦法提升你。

內心空虛的人,再多的愛馬仕,也填不滿內心的縫隙。

 

責任編輯: 李冬琪  來源:InsDaily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4/0115/20045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