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驚人之語 > 正文

王維洛:黃河上游地區面臨著綜合性生態環境大災難

—從2023年積石山縣地震談起

Ⅷ度(8度)區涉及青海省海東市民和回族土族自治縣官亭鎮、甘溝鄉、中川鄉、杏兒藏族鄉,其中甘溝鄉為異常區,面積15平方公里。

Ⅶ度(7度)區主要涉及青海省海東市民和回族土族自治縣8個鄉鎮、循化撒拉族自治縣3個鄉鎮、化隆回族自治縣1個鄉。

Ⅵ度(6度)區主要涉及青海省海東市民和回族土族自治縣13個鄉鎮、循化撒拉族自治縣7個鄉鎮、化隆回族自治縣4個鄉鎮,黃南藏族自治州同仁市1個鄉。

地震強度8度區涉及的民和縣官亭鎮、甘溝鄉、中川鄉、杏兒藏族鄉均在黃河北岸,其中官亭鎮就是積石峽大壩管理機構所在地,距離震央約15公里;中川鄉是發生土石流的地方,距離震央大約也是15公里;而定為異常區的甘溝鄉和杏兒藏族鄉發生了什麼,沒有看到報導。特別是甘溝鄉被定為異常區,到達發生了什麼異常現象,沒有公開的報導。杏兒藏族鄉距離震央約20公里,甘溝鄉距離震央達27公里。在青海省的地震強度8度區,似乎地震強度衰減公式都不起作用了。

圖5:青海省民和縣中川鄉有兩個村被土石流包圍淹埋,約有50多座農村院落被掩埋,圖片來源:如圖所示

圖6:被土石流包圍淹沒的中川鄉草灘村與積石峽水庫大壩的距離,底圖來源:百穀歌地圖

圖7:被土石流包圍淹沒的中川鄉草灘村與炳靈峽大壩以及炳靈峽水庫庫尾的距離,底圖來源:百穀歌地圖

這個分析就支持了筆者的觀點,積石山縣地震是一場由積石山水庫和龍羊峽至劉家峽一帶的25座高壩大庫梯級開發所觸發的水庫地震。地震造成大量房屋倒塌、土石流導致人員死亡和財產損失。

二、為什麼甘肅省抗震救災指揮部如此快速結束地震救援工作?

十分詭異的是,12月20日上午甘肅省抗震救災指揮部舉行第二次新聞發布會宣布,截止到昨天下午3時,救援工作已基本結束,工作重點也將轉為傷員救治和受災群眾生活安置,確保群眾生命和財產安全[6]。並且要求外地救援隊伍馬上離開災區。當時地震救災工作才剛剛開始不久,就算12月18日23時59分剛發生地震即開展救援工作,至19日下午3時,總共的救援工作只進行了15小時。救援工作最多只持續了15小時,距離傳統所說的黃金救援72小時還有很大差距。再說,就算黃金救援72小時過去,救援工作也不一定非要結束。為什麼要這麼快地結束地震救援工作?為什麼在需要人力、物力和財力的情況下勒令外地救援隊伍馬上離開災區?

一則是為了不讓外地救援隊伍看到當年全面「脫貧」的真相。2022年積石山縣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僅為12066.5元,平均每人每月約1000元。其中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862.8元,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229.1元。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每月686元[7]。都說中國有9億人的月收入在2000元以下,積石山縣20多萬居民的平均月收入僅有1000元,每個農村居民的平均月收入更是在700元以下[8]。假設這個收入分布是服從正態分布,那麼積石山縣有許多居民,特別是農村居民,處在赤貧狀態。如果放任讓外地救援隊伍到處跑,看到「脫貧」的真相,用手機把視頻傳遍中國、傳遍世界,那麼積石山縣縣委和縣政府、臨夏回族自治州黨委和政府、甘肅省黨委和政府、中共中央和習近平都處於十分尷尬的位置。

二則是外地的救援隊伍在19日下午3時前只是到達積石山縣的縣城,還沒有來得及深入偏遠的地震災害嚴重、死亡人數多的地區。積石山縣山高坡陡,海拔高差大,地震時發生容易引發滑坡、土石流等鏈生地質災害,就像在青海省民和縣中川鄉發生的土石流災害一樣。如前所述,地震造成甘肅省117人死亡,多死於房屋倒塌,死於黃河南岸、交通便利的大河家鎮,而很少死於積石山縣山高坡陡的偏遠地區,死於土石流災害。中共官方媒體只是報導了中川鄉的土石流災害,而沒有報導地震影響區內的其他鏈生地質災害。中央電視台的記者也只報導了積石山縣縣城、積石山縣大河家鎮的青海省民和縣中川鄉的災情和救災安置情況。可見官方記者也不是隨便能夠自由採訪的。所以為了掩蓋地震災害造成的真實死亡人數,最好的辦法是及早結束地震救援工作,要求外地救援隊伍馬上離開災區,不允許外地救援隊伍再次進入積石山縣境內。至於本地的救援隊伍,則是當地政府比較容易控制的。

三、這是老天的警告:黃河上游地區的巨型滑坡災害

發生在黃河上游地區的2023年積石山縣地震是老天對中華民族的一次嚴厲警告:黃河上游地區正面臨巨型的生態環境綜合災害,包括暴雨、洪水、地震、滑坡、土石流和水庫潰壩等。

生態環境綜合災害是中國著名生態環境學教授、科學院院士侯學煜最早提出的。在三峽工程論證時提出的。侯學煜教授指出∶」由於三峽地區地質構造複雜,庫區歷史上曾經發生過5.1級的地震,水庫建成後,有誘發災難性地震的可能性。庫區又是岩崩、滑坡、土石流的多發地區,堵塞航運事故時有發生,對於道路、橋涵、大壩工程、城鎮居民的生命財產,都有造成嚴重危害的可能性。此外,一旦發生戰爭,三峽工程將成為重點打擊目標,這個問題決不可忽視。」」建垻蓄水後因水的浸泡軟化作用和浮力作用、將使滑坡的穩定性減弱,促使老滑坡復活,尤其是該地山區暴雨來臨時,在地面又無植被保護的情況下,更易觸發滑坡、崩塌。另外從庫區的地質構造等條件來看、庫區存在著誘發性地震的可能。一旦發生,大規模的滑坡和岩崩,對大壩將產生威脅,有可能堵塞長江。」侯學煜描述了了一場暴雨、洪水、地震、滑坡、岩崩、土石流綜合災難的情景[9]。

責任編輯: 李廣松  來源:議報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4/0124/20084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