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中國經濟 > 正文

中國人降薪求職 「這種情況持續下去 中國經濟將面臨大問題」

—越來越多的中國人降薪求職

如果就業不足蔓延,可能會進一步削弱信心和支出。維吉尼亞理工大學(Virginia Tech)經濟學教授David Wang說,這也可能減緩中國本已疲軟的生產力增長。他說,如果更多的人被困在他們不喜歡或無法推動創新的工作崗位上,就會出現這種情況。 Wang說:「如果這種情況持續下去,中國經濟將面臨很大問題。」

如今,對許多中國人來說,找到一份工作並不難。難的是找到一份薪水足夠高的好工作。

在經濟低迷、通縮持續之際,許多人不得不向下兼容,去做無法施展自身所長的工作,薪資往往也會縮水。如此一來,維持生計變得更加不易,消費支出因此受抑,很多人幹著他們覺得沒有前途的工作,心情沮喪。

北京,Kang Deqiang過去20年基本都在中國媒體公司工作,擔任營銷高管,直到他的上一個僱主,一家專注於鐵路旅行的媒體,在新冠疫情期間關門歇業。

眼下,他在當地一所大學管理一棟宿舍樓,稅後月薪只有500美元左右,大約是他巔峰時期收入的20%。晚上他還在一家咖啡店兼職,時薪約為3.8美元。

Kang說,他去年9月接受了這份宿管工作,因為每月要還770美元的房貸,在那之前他找了好幾個月都沒有找到全職工作。他說,至少他的通勤時間縮短了。

41歲的Kang說,沒有人不想找高薪工作,但經濟在走下坡路,他只能退而求其次。

許多過去大力招聘的僱主正在收縮陣線。房地產市場陷入多年低迷,出口疲軟,地方政府債台高築。政府對民營部門的整頓導致許多公司紛紛收縮風險較高的業務,因地緣政治緊張局勢感到心神不定的外國公司也在減少對中國的投資。

官方數據顯示,12月份中國城鎮調查失業率為5.1%。雖然這一數字高於美國3.7%的水平,但仍然相對較低,好於2022年全年5.6%的平均失業率。

然而,長期以來一直有經濟學家對中國的官方失業報告提出質疑;該報告僅涵蓋城鎮居民,並將每周工作一小時及以上的人都算作就業。

其他指標已經顯示出更大的壓力。去年夏天,政府數據顯示16至24歲青年的失業率達到了創紀錄的21.3%,但隨後就停止公布這一數據,理由是需要改進方法。12月,官方公布了新的14.9%的青年失業率,但有經濟學家對其準確性表示懷疑。

與美國不同的是,中國不公布「就業不足」人數的最新數據,包括工作時間少於自己意願的人數。2021年,中國稱有超過2億中國人(約占總勞動力的三分之一)「靈活就業」,從事送餐或直播等時間不固定的工作,但自那以來中國一直沒有更新相關數據。

工資拖欠和福利削減

各種傳聞、民間調查報告和其他數據都表明,許多中國人目前的收入水平低於他們曾經一貫獲得的,或者他們現在從事的是低於他們實際技能的工作。

據線上招聘公司智聯招聘(Zhilian Zhaopin)的數據顯示,在2023年最後一個季度,38個主要城市提供的平均工資同比下降了1.3%。這是智聯招聘自2016年開始發布該類數據以來出現的最大降幅。

從官方數據來看,中國的工資仍在增長。但政府發布的數據顯示,在經過通脹調整後,過去五年城鎮家庭收入增速一直低於中國經濟的整體增速。

教師和公務員時常在社交媒體上發帖抱怨工資遭到拖欠和福利被削減。

在中國南部城市海口擔任大學講師的Li Zhe說,由於當地省政府實施所謂的預算控制舉措,他所在的學院推遲了六個月的獎金發放。

獎金在他的薪酬里占了很大一部分。Li說,他現在的收入比疫情之前他在北京做軟體工程師時少了大約25%。那時候他在北京供職的公司受到了新冠疫情的沉重打擊,促使他找了一份在大學任教的工作。

"我在吃、穿、住、行各方面都在壓縮支出,」Li說,他去年租了一套更便宜的房子。

根據總部設在香港的非營利組織中國勞工通訊(China Labour Bulletin),2023年全國發生了1,700多起工人罷工事件,通常是為了抗議拖欠工資、裁員和工廠關閉,這一數字比上一年增加了一倍多。

農民工問題

經濟學家表示,中國近3億農民工的就業不足問題尤為嚴重,他們占全國勞動力總人口的近40%,但未被計入政府公布的城鎮失業率。農民工在中國經濟繁榮時期湧入城市,但隨著中國房地產泡沫破滅,製造業工作轉移到越南和墨西哥等地,很多農民工說自己找不到全職工作。

史丹福大學(Stanford University)高級研究員羅斯高(Scott Rozelle)去年夏天牽頭的一項研究發現,農村居民的收入比2019年減少了40%。他說,根據對大約40個村莊的數百名農民工進行的調查,許多人每月工作的天數減少了,這是中國農村就業不足加劇的一個跡象。

政府數據顯示的情況並沒有那麼糟糕。中國國家統計局的官方數據顯示,2023年農民工月均收入比上年增長3.6%,但這一數字低於2019年新冠疫情前6.9%的增速。

而與此同時,一些工廠老闆表示,他們找不到足夠的工人。包括人口老齡化在內的不利人口趨勢正導致一些地區勞動力枯竭,從理論上講,這應該會為工人創造有利的機會。

中共領導人習近平曾公開承認,中國需要創造更多高質量的就業機會。但曾在中國文革時期下鄉勞動的習近平也表示,年輕人需要挺起脊樑,到可能對他們沒有吸引力的地方找工作,包括去工廠一線。

但是,隨著海外競爭加劇,即使工廠招工,也面臨壓低工資的壓力。與此同時,許多中國人的預期也發生了變化:在中國經歷了數十年以製造業為主導的經濟增長之後,許多人現在渴望去服務業從事體力勞動較輕的工作。

信心受挫

經濟學家表示,對就業市場的普遍不滿和工資增長的低迷有助於解釋為什麼中國的消費者信心仍然處於歷史低位。近幾個月來,零售額增長持續疲軟,中國消費者在購買從化妝品到家用電器等商品時精打細算,在花錢時轉向了拼多多(Pinduoduo)等以低價為主的零售商。

中國官員對經濟形勢的擔憂日益加深,並採取了包括降息在內的措施來重振經濟增長。即便如此,許多經濟學家仍對這些舉措能否恢復樂觀情緒並促使企業增加招聘持懷疑態度。

如果就業不足蔓延,可能會進一步削弱信心和支出。維吉尼亞理工大學(Virginia Tech)經濟學教授David Wang說,這也可能減緩中國本已疲軟的生產力增長。他說,如果更多的人被困在他們不喜歡或無法推動創新的工作崗位上,就會出現這種情況。

Wang說:「如果這種情況持續下去,中國經濟將面臨很大問題。」

責任編輯: 方尋  來源:華爾街日報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4/0130/20112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