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史海鉤沉 > 正文

鴉片戰爭:一個神話

作者:
喬治·歐威爾在《1984》裡說,「誰控制了過去,誰就控制了未來」。中國古代專制階級花大力氣修史書,中共、蘇共等共產極權政府長期不懈地篡改歷史、大規模洗腦、謊言治國,在在提醒我們專制政府的反人類本質。在二十一世紀的今天,我們讀歷史,一定要警惕共產極權的篡改與偽造。把神話當成了歷史,那是要貽笑大方的。

看了這個題目,或者有網友以為是「標題黨」來了。事實並非如此。

英國歷史學家藍詩玲(Julia Lovell,音譯:朱麗亞·拉佛爾,1975年-)的The Opium War: Drugs, Dreams and the Making of China(《鴉片戰爭:毒品、夢想與打造中國》)中指出,鴉片戰爭是中國的「founding myth」(創始神話)之一。

鴉片戰爭對於中國人的意義非同小可。在中國可憐的歷史教育里,政府通過意識形態的稜鏡,把鴉片戰爭改寫得烏七八糟,好達到煽動民族仇恨(對西方國家),維護中共統治的目的。在中共用歷史虛無主義改寫之後的中國歷史里,鴉片戰爭是中國近代史的開端,是所謂「中華民族百年屈辱」的起點。

藍詩玲在書中說,就她所知,國際上沒有關於鴉片戰爭的歷史專著。看來,中國人如雷貫耳的鴉片戰爭,在西方似乎沒有那麼大的名氣與影響力。

事實上,在鴉片戰爭中被英軍或英法聯軍打得慘敗的清政府又是如何記錄鴉片戰爭的呢?根據藍詩玲的引述,清政府的史書上對該戰爭的記錄是「邊釁」,也就是被視為英軍與清軍的邊界爭端。這樣的用詞說明什麼?說明被打敗了的清帝國也沒把鴉片戰爭當作什麼大事。

問題來了:當年捲入戰事的清帝國也罷,英、法國也好,看來都沒把鴉片戰爭當作一個大事件。鴉片戰爭之後,清朝還存在了七十餘年。而到藍詩玲出版她的鴉片戰爭史的2011年,鴉片戰爭過去了170多年,國際上對中國歷史的研究汗牛充棟,鴉片戰爭卻不被重視。為什麼百多年後,中國人卻對鴉片戰爭幾乎無人不知無人不曉呢?

藍詩玲的看法:鴉片戰爭在中國之所以家喻戶曉,完全是政府宣傳操控的結果。

一開始是二十年代的國民政府,出於政治的目的,學習了蘇共的宣傳手段,把鴉片戰爭拿出來說事,煽動民族主義情緒,打造中華民國。

接著是中共政權。同樣出於政治的目的,同樣學習了蘇共的宣傳手段,同樣把鴉片戰爭拿出來說事,同樣煽動民族主義情緒,打造中華人民共和國。

把鴉片戰爭這一創始神話拿出來煽動民族主義情緒的做法一度陷入低潮,時間是在八十年代,中共大力推行「改革開放」政策的那十年。

1989年在中國出現的大規模群眾運動以及中國所謂「人民子弟兵」對人民的血腥鎮壓讓「鴉片戰爭工業」(Opium War Industry)重獲新生。中共為了維穩,開始大搞所謂的「愛國主義教育」,對民眾特別是青年人大規模洗腦,鴉片戰爭再次如雷貫耳了。

雖然藍詩玲不認為中共政府的洗腦有多大的效果,認為中國人的「實用主義」使得他們未必會深信政府的宣傳。然而,以鴉片戰爭神話為代表的民族主義情緒卻具有相當的感染力,比如當年的「憤青」群體、今天的「五毛黨」,等等,也許不能代表大多數民眾,但至少影響了一部分民眾。

就以上關於鴉片戰爭的觀點來看,The Opium War: Drugs, Dreams and the Making of China(《鴉片戰爭:毒品、夢想與打造中國》)是不是一本無聊的論著?事實並非如此。

歷史學著作不是文字辯論。藍詩玲的以上看法是建立在她對兩次鴉片戰爭,尤其是第一次鴉片戰爭大量中西方史料的比較研究之上的。

此書的一個特點就是對中西史料的並置處理。通過把清軍、清政府、乃至清史記錄與英法方面對同一事件或戰役的記錄的並置,讓讀者獲得兩個乃至多個不同的視角,從而可以在比較中做出自己的判斷。

另一方面,眾所周知:口口聲聲說要反對歷史虛無主義的中共長期以來不斷編輯篡改歷史,可謂無所不用其極。鴉片戰爭的神話就是中共把歷史意識形態化的結果。

喬治·歐威爾在《1984》裡說,「誰控制了過去,誰就控制了未來」。中國古代專制階級花大力氣修史書,中共、蘇共等共產極權政府長期不懈地篡改歷史、大規模洗腦、謊言治國,在在提醒我們專制政府的反人類本質。在二十一世紀的今天,我們讀歷史,一定要警惕共產極權的篡改與偽造。把神話當成了歷史,那是要貽笑大方的。

我的標題《鴉片戰爭:一個神話》不是在否定鴉片戰爭這一歷史事件,而是在強調該歷史事件在中國的政治化、意識形態化的現實。要建設真正的新中國,還原歷史,取消對歷史的意識形態化政治化(即歷史虛無主義),或許是一個認知上的起點。讀The Opium War: Drugs, Dreams and the Making of China可以是我們的起點。

責任編輯: 李廣松  來源:萬維博客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4/0207/20148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