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中國經濟 > 正文

北京胡同一景:「國家整體形勢不容樂觀」

走在北京的胡同里,你很容易就能看到習近平政府希望向世界展示的形象。 這些傳統的胡同是為數不多的能讓人回憶起中國過去的地方,同時也能讓人看到中國經濟的未來。 胡同里通常熱鬧非凡,到處都是燈火通明的為遊客開設的店鋪,買的東西從小玩意兒到糖葫蘆,應有盡有。 一眼望去,你會以為這是一幅經濟繁榮的完美圖景。 但仔細觀察,你會發現一些店鋪的銷售額寥寥無幾。 這一情況正在全國各地上演。

走在北京的胡同里,你很容易就能看到習近平政府希望向世界展示的形象。

這些傳統的胡同是為數不多的能讓人回憶起中國過去的地方,同時也能讓人看到中國經濟的未來。

胡同里通常熱鬧非凡,到處都是燈火通明的為遊客開設的店鋪,買的東西從小玩意兒到糖葫蘆,應有盡有。

一眼望去,你會以為這是一幅經濟繁榮的完美圖景。

但仔細觀察,你會發現一些店鋪的銷售額寥寥無幾。

這一情況正在全國各地上演。過去幾十年的快速經濟增長已開始放緩,在嚴格的新冠清零政策管控取消後,經濟增長未能恢復到人們所期望的水平。

隨著房地產市場陷入困境,中國股市跌至五年來最低水平,消費者信心下滑,數百萬大學畢業生找不到好工作。

中共外交部長王毅上周在對外國媒體發表講話時告訴世界:「中國作為經濟增長的引擎依然強勁。」

「『下一個中國』仍然是中國,」他說。

攤主們在中國首都的胡同小巷裡開設了販賣部。(ABC News: Kathleen Calderwood)

但隨著中國一年一度的橡皮圖章式議會閉幕,關於決策者是否採取了足夠措施來應對中國經濟萎靡不振的問題仍然迫在眉睫。

攤位對中國經濟狀況的啟示

當成百上千名遊客在胡同里轉來轉去時,一位賣煎餃的女士說,現在的行情「很一般」。

一些攤主表示,北京胡同的生意「非常一般」。(ABC News: Kathleen Calderwood)

她剛解釋到一半,她的一位同事就在店裡大喊,說他們正在虧本。

「我們不忙,現在是淡季,也是兩會期間,街上的人少了,」她說,她指的是在北京市中心舉行的為期兩周的人大和政協會議。

在相鄰的一條胡同里,黃包車夫耐心地等待著顧客,但營業額卻很低。

「生意不好,很一般,」一位車夫說。

「國家的整體形勢不容樂觀。」

然而,北京的決策者們對經濟前景仍然充滿希望,他們指出,有消息稱2023年中國的國內生產總值將增長5.2%。

另一位黃包車夫也認為情況會有所好轉。

ABC在北京採訪的一名黃包車車夫對業務將很快好轉充滿希望。(ABC News: Kathleen Calderwood)

他說:「我們國家的經濟非常好,正在不斷增長。」

「今年肯定會增長......百分之百。兩會之後,中國的經濟將立即發生變化。」

兩位來自北京的女士說,她們是一家國有企業的員工,工資很高,並告訴我她們生活得很舒適,沒有經濟壓力。

難得的幕後一瞥

走在北京街頭,確實感覺每個人都處於戒備狀態。

接近公眾進行採訪,對於任何一名記者來說,都是一種令人沮喪的經歷,無論你身處何地。

但在中國,安全機構和公眾對媒體(尤其是外國媒體)的普遍戒備心理,會讓這種經歷變得傷痕累累。

本周,北京比以往任何時候都像一個安全的泡泡。

中共領導人和政治「顧問」連日閉門參加「兩會」,即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

全國人大會議期間進行投票表決,但會議本身是一個橡皮圖章式的大會,細節和議案都是事先決定的。

在代表和政治家紛紛為下一年制定計劃的同時,安保人員和警察也在街道兩旁嚴陣以待,以阻止任何可能的麻煩製造者。

北京已經是一個高度監控的城市,幾乎走到哪裡都有閉路電視攝影頭,但這種安保級別還是很明顯的。

即使到了深夜,警衛們也會冒著嚴寒在街道和橋樑上徘徊。

2022年10月,就在中共黨代會召開的前幾天,一位名叫彭立發的男子在北京海淀區的一座橋上舉行抗議活動後被捕。

今年是自疫情大流行以來記者首次獲准在兩會期間重返人民大會堂。

據國家媒體報導,有3,000名記者(包括來自香港、台灣和海外的1,000名記者)登記採訪此次盛會。

這麼多人爭相前往中國首都是有原因的。

近幾個月來,中國的經濟一直是人們熱議的焦點。

但要讓任何人公開發表言論卻很困難。

當一位帶著年幼兒子的遊客興高采烈地告訴我,他在中國東北部的家鄉生意如何好時,一名保全打斷了他。

他告訴我們不能在胡同里採訪。

當我們離開時,另一名男子向保全詢問我們為什麼被攔下來。當我們在外面問他是否願意接受我們的採訪時,這名男子很快拒絕了,理由是擔心會有後果。

中共計劃如何解決經濟問題?

歸根結底,中國經濟的真實情況遠在首都之外。

來自南方城市的報導顯示,從中國農村和邊遠地區到大城市找工作的農民工正在苦苦尋找工作。

他們在過年假期後回到大城市,結果卻發現很難像以前那樣找到製造業的工作。

報告顯示,外來務工人員回家過年後回到大城市很難找到工作。(ABC News)

從北京市中心驅車大約一小時,你就能看到成百上千名這些農民工聚集在北京外郊的街道上,希望能找到一份工作。

在當前的經濟逆風中,這些外來務工者是最脆弱的群體之一。

一名男子睡在台階上,雙臂緊緊交叉,以抵禦初春的嚴寒天氣,而另外兩名男子似乎在出售鋪在地上毯子上的小型工具和建築物品。

雖然中國的快速發展主要得益於這些農民工的勞動,

但由於中國的戶籍制度,他們幾乎沒有任何保障。

在寬敞的人民大會堂內,中共總理李強表示,為農民工提供平等的社會保障將是中國政府今年的工作重點。

他高調宣揚著中國取得的成就,但同時也承認中國的經濟問題,並闡述了政府重振經濟增長的計劃。

中國共產黨的大部分願望都寄托在人工智慧和電動汽車等先進產業的發展上。然而,政府未能宣布許多人所希望的重大刺激措施。

問題是,這是否足以拯救中國經濟。

鑑於目前的青年失業率,國家未來的命運與校園內的大學生們關係最為密切。

去年六月,青年失業率超過21%,創下歷史新高,中國政府因此暫停公布這一統計數據。

此後,政府重新調整了方法,恢復了該數據報告,但青年失業率仍接近15%。

「[我認為社會應該]給年輕人更多機會。不要逼他們,不要給學生施壓,」經濟專業學生李新元(Li Xinyuan,音)在北京市中心附近一所外國語大學的校園外說。

「年輕人,我覺得我們壓力很大。」

歸根結底,這是中國各行各業——包括政府在內——普遍持有的一種感受,因為人們越來越迫切地想做點什麼。

李新元說,中國年輕人面臨很多壓力。(ABC News: Kathleen Calderwood)

責任編輯: 方尋  來源:ABC中文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4/0315/20303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