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史海鉤沉 > 正文

兒皇帝好當,割出的國土怎麼辦

作者:

石敬瑭應該不會想到,他曾經的鐵粉安重榮會反對他。

輝煌的大唐帝國崩塌後,各地割據政權如地鼠般此起彼伏,但凡有萬兒八千人馬,誰都敢做天子夢。

石敬瑭就是典型代言人。他從一個普通將領做起,當到了後唐節度使,是後唐開國皇帝、莊宗李存勖[xù]親選的驍將。天祐十三年(916),李存勖被後梁軍圍住,石敬瑭親率十餘騎突圍救主,一戰成名,甚得李存勖寵任。

安重榮應該也是在這時候粉上石敬瑭的。

安祖籍朔州,祖上幾代都是武將,他天生神力,從小騎射皆精,年輕輕就當上振武巡邊指揮使,也就是邊防指揮官,級別僅低於節度使。

雖然很得唐莊宗重用,石敬瑭可一點都不「敬唐」,歷唐莊宗至唐末帝四代,他沒少干朝秦暮楚反覆無常的事。但這些,在粉絲安重榮眼裡並沒什麼,亂世嘛,誰拳頭大誰話事。安重榮甚至以石敬瑭的創業經歷雞湯自己:「天子寧有種邪?兵強馬壯者為之爾!」《新五代史》

啥天子不天子啊,刀把子裡面出政權唄。

估計他是真看過《史記》的,然後把陳涉那句「王侯將相寧有種乎」洗了稿。

石敬瑭對安重榮,也是惺惺相惜,實力寵粉。他起兵反唐之前,先派人來跟安重榮接觸,希望安重榮能站他。

偶像主動來加,安重榮想都沒想便答應了。可他媽和他哥都覺得姓石的不靠譜,還密謀把石派來的使者幹掉,絕了安重榮的念想。安重榮發覺了,說媽你別壞我大事,這樣吧,我來卜一卦看吉凶如何。

關於占卜的細節,《新五代史》寫得很演義,說他在百步之外豎一根箭,然後以箭射箭,射前說,石公能當天子,此箭必中。果然,一箭中箭。又立一箭,說我要是能當上節度使,此箭必中。也中。於是,他媽和他哥不攔他了,安重榮遂「以巡邊千騎叛入太原」。帶著自己的一千邊防軍進入太原,入股石敬瑭。

事實證明,安重榮這一次投資眼光獨到,沒多久石敬瑭果然當上皇帝,安重榮也順利當上成德軍節度使。這可是最大的邊防重鎮,直接面對契丹,舉足輕重,可見石敬瑭對安重榮的看重和信任。

可是,君臣蜜月期還沒結束,石敬瑭就讓安重榮失望了。

原因眾所周知:石敬瑭為了獲得契丹的支持,認比他小十歲的契丹皇帝耶律德光為爸爸,自稱「兒皇帝」,還把燕雲十六州割給契丹,每年再加三十萬匹絹帛作為納貢。

燕雲十六州,包括今天北京全境、天津北部、河北北部、山西北部,面積超十萬平方公里,在當時可是戰略要地,給了契丹,長城及燕山山脈這樣的人工屏障和天塹就完全失去作用,整個傳統意義上的「中國」門戶洞開,北方遊牧民族南下劫掠,幾乎是一馬平川。

作為回報,契丹鐵騎越過雁門關,幫石敬瑭滅了後唐,建立後晉,並冊封他為「英武明義皇帝」。

真明義。

石敬瑭成了後晉高祖,同時又給耶律德光當孝子,「契丹驕甚,高祖奉之愈謹」。契丹人在石敬瑭面前越是趾高氣揚,石敬瑭越是唯唯諾諾,盡心盡孝當好兒皇帝。

可是,安重榮畢竟是血性漢子,雖然粉石敬瑭,但他也有底線,這底線,就是不能賣國。看到石敬瑭在契丹人面前一副孫子樣,他怒了,多次公開批評石敬瑭,說他「屈中國以尊夷狄,困已敝之民,而充無厭之欲,此晉萬世恥也」。《新五代史·安重榮傳》

《舊五代史》則說,安重榮不但在口頭上譏諷石敬瑭,還形成文字,「上表論之。其表數千言,大抵指斥高祖稱臣奉表,罄中國珍異,貢獻契丹,凌虐漢人,竟無厭足。又以此意為書,遺諸朝貴及籓鎮諸侯」。

翻譯過來大概就是:寧贈友邦,不予家奴。以舉國之力去討好慾壑難填的契丹人,這是我晉萬世之恥。

他還把這表抄寫多份,群發給朝中大臣及各地節度使,公開表示他反對石敬瑭的賣國行為。

關鍵是,安重榮不是口炮黨,他自恃兵力雄壯,不把契丹放在眼裡,「契丹使者往來過鎮州,重榮箕踞慢罵,不為之禮,或執殺之」《新五代史》。契丹使者經過他防守的鎮州,他不但不以禮相待,還動輒辱罵,甚至找個藉口就拿下殺掉。

這麼一來,契丹對安重榮自然恨之入骨,視之為眼中釘,多次向石敬瑭施壓,要求他處理安重榮。石敬瑭則忌憚安重榮手握重兵,也不敢來硬的,只是跑到離安重榮駐地比較近的鄴城,然後派人去對安重榮說:

爾身為大臣,家有老母,忿不思難,棄君與親。吾因契丹而興基業,爾因吾而致富貴,吾不敢忘,爾可忘耶!且前代和親,只為安邊,今吾以天下臣之,爾欲以一鎮抗之,大小不等,無自辱焉。

你是我臣子,家中有老母,如此口炮完全不顧後果,不忠不孝。我在契丹幫助下才有此建國大業,你因為我才有今日富貴,我不敢忘契丹大恩,你怎能忘了我的大恩?我之前跟契丹認父子,都是為了邊境和平,現在我以一國臣服他們,你以一鎮之力對抗他們,實力相差太懸殊,別再自取其辱了。

一個賣國求辱的人,說不肯賣國的人是自取其辱,這心理素質,也是沒誰了。

不過,石敬瑭還算是真小人,「吾因契丹而興基業」一語,道出了歷史上所有兒皇帝甘於受辱的原因:認外國爹,是為了能當本國百姓的爹。

前面說過,安重榮自己也是有野心的,看到石敬瑭當「兒皇帝」甘之如飴,心徹底涼了。「天子寧有種邪?兵強馬壯者為之爾!」同一年冬天,趁著石敬瑭還在鄴城,另一節度使安從進在襄陽起兵造反,安重榮也跟著起兵,聚集數萬饑民,殺向鄴城。

石敬瑭聽說安重榮反了,即派大將杜重威率兵平叛。兩軍一開打,原來就跟安重榮有矛盾的部將趙彥之陣前反戈,安重榮措手不及,亂了陣腳,杜重威趁勢掩殺,安重榮只率十幾騎突出重圍,一退再退,最後走投無路,被杜重威斬首,將頭帶回給石敬瑭。

石敬瑭拿到安重榮的首級,立即「命漆其首送於契丹」,就是命人把安頭上漆,送去給他的「父皇帝」,以表忠心。

按《遼史》的說法,「戊辰,晉函安重榮首來獻,上數欲親討重榮,至是乃止」。契丹皇帝耶律德光本來幾次想親自攻打安重榮,現在看到石敬瑭送來安重榮的頭,也就作罷。

反對石敬瑭的安重榮死得壯烈,石敬瑭的結局也好不到哪兒去。

安重榮死後一年,原在雁門關外遊牧的吐谷渾部不堪契丹欺壓,全族逃到河東,歸順河東節度使劉知遠。契丹怒了,派人來向石敬瑭問罪,石敬瑭也不敢得罪重兵在握的劉知遠,又無法向「父皇帝」交代,終日擔驚受怕,最後在憂鬱中病死。

石敬瑭死後,養子石重貴即位,繼續從事「兒皇帝」這份很有前途的職業。但只是四年,契丹也不想再要「兒皇帝」了,直接出兵滅了後晉,石重貴被俘,後死於遼東。

五代十國時期的兒皇帝,不只石氏父子。河東節度使劉知遠,曾經也是石敬瑭的粉絲,石重貴被契丹俘虜後,耶律德光把後晉改名為大遼國,劉知遠還派使者去朝賀,也被耶律德光稱為兒子。

不過,劉知遠並沒真的給耶律德光當兒皇帝,他建立後漢之後,對契丹還是採取了對抗的態度,不但不向契丹納貢,還資助並鼓勵地方抗遼武裝。

劉知遠死後,後漢分裂,他的部將郭威建立後周,他弟弟劉崇則建立了北漢。

正是這個劉崇,打不過後周,便步石敬瑭後塵,向契丹乞援。當時的契丹皇帝是耶律德光的侄子耶律阮,看到劉崇主動跪舔,開出兩個條件:1.北漢每年給遼國納貢十萬;2.遼漢結為「父子之國」(實在想不通北方大國為什麼總是這麼喜歡當爸爸)。

給錢的事,劉崇爽快地答應了。但再當兒皇帝,確實有點為難,因為石敬瑭名聲太臭了,成為第二個石敬瑭肯定也會被國人罵,於是,他絞盡腦汁,想出一個比兒皇帝好一點的:侄皇帝。

就問你服不服。

沒想到耶律阮也答應了,當不了爸爸,當個叔叔也好玩嘛,反正錢是一分不少。於是,大筆一揮,便冊封劉崇為「大漢神武皇帝」。

兒皇帝石敬瑭「英武明義」,侄皇帝劉崇「大漢神武」,都是英明領袖,契丹人把漢字玩得夠絕。

從兒皇帝到侄皇帝,含辱量好像確實少了幾個百分點。那麼,後面那些向北方稱臣的皇帝,還有沒有含辱量更少的,比如「弟皇帝」什麼的?

歷史知識有限,這就不清楚了。只知道被「兒皇帝」石敬瑭割出去的燕雲十六州,直到四百多年後,大明朝建立,才被朱元璋實力收回。而收不回的那些,也就只能眼睜睜默認現狀了。

2022-02-28

責任編輯: 東方白  來源:後現代聊齋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4/0319/20320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