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民生 > 正文

逼瘋打工人…高層住宅,逼瘋打工人

「怎麼回事?兩台電梯都停在23樓不動了?」

工作日的早上,李旺在住處等電梯時拿出手機,看到了業主群里的消息。

她住在20樓,那天正逢廣州近期最嚴重的一次回南天,樓道十分濕滑。又等了五分鐘,見電梯顯示所在的樓層仍無變化,李旺接受了要遲到的事實,走步梯下樓。

與此同時,許多業主仍在群里抱怨:「這破電梯早該換了。」「是不是不出人命,大家就不會同意換電梯?」

李旺的房子買在海珠區,電梯在2007年交房時同步投入使用,至今已17年左右。因時常出故障,有業主提議更換新梯。然而,要讓全樓業主達成一致,並不是件容易的事。

但「服役」17年的電梯,甚至還算不上最老的「超齡老兵」。

20世紀90年代,高層電梯住宅逐漸在城市中拔地而起,到如今,投入使用較早的一批電梯,都已經開始面臨老化問題。儘管國內沒有關於電梯報廢的統一標準,但根據北京、浙江、福建等地的規定,單部電梯的使用年限建議為15年,若有備用梯,則為18年。

截至2022年底,中國電梯保有量為964.46萬台。據《法治日報》報導,截至2023年4月,全國運行15年以上的「超齡」電梯已達到73.68萬台。

對於大部分城市居民而言,電梯在日常生活中的角色已經不可或缺。然而當電梯隨著房屋開始老去,故障對生活的滋擾如影隨形,居住者的焦慮已經不只關於電梯本身。

按鈕失靈、無法關門或開門等,是電梯常見的故障。(圖/《治癒者》)

01電梯換新,卡在第一步

李旺不得不走樓梯的那天,並不是電梯近期第一次出故障。

老電梯原本就感應不靈敏,往往夾到人以後門才會緩慢彈開,鄰居們都養成了進電梯先按住開門鍵的習慣,以免後面進電梯的人被夾。而關門鍵也時常失靈,總是按好幾次電梯門才會關上,令人難以確定按鍵是否發揮了應有的作用。

除此之外,小到單個樓層按鈕損壞,大到門關不上以致電梯無法運行,這些隔三岔五發生的「基礎病」,甚至只算得上讓人煩躁的「小事」。讓人提心弔膽的是,李旺在坐電梯時感覺搖晃,或突然出現異響。更不用說,去年有一次突發停電,電梯未能啟動備用電源,有人被困在其中半小時。

大部分電梯下墜後會在低層緩慢停住,少數情況下,會有人受傷。(圖/小紅書截圖)

老舊小區類似的問題有很多,更嚇人的是電梯出現急停、下墜等情況。2023年8月,長沙一小區電梯突然墜落至低樓層。監控顯示,墜落瞬間兩人騰空,後重重摔落受傷。在社交網絡上,有網友也分享過乘電梯時突然下墜的相似經歷,回想起來仍然心有餘悸。

隨著電梯老化,故障率會提高,即便沒有經歷過「電梯驚魂」,三天兩頭無法使用電梯,同樣令高層住戶頭疼。因此,在許多樓齡超過15年的小區,物業會發起投票,由業主們決定是否更換新梯。

李旺所在的樓棟去年下半年曾發起過一次投票,若同意票占比超三分之二,就可以啟動更換工程。但190多戶中,投票的不足100戶,同意票就更少了,這件事也只能擱置下來。

當涉及人員眾多時,要所有人意見一致是很困難的。單是第一步,就可能花費幾年時間,反覆發起投票。即使投票通過,接下來決定更換電梯的品牌、型號,以及簽名、繳費,都可以成為業主與業主、業主與物業之間漫長的拉鋸戰。

電梯是城市打工人上下班的必經之路。(圖/《年會不能停!》)

深圳的喬迪所住的小區,電梯製造於2003年6月,近年來經常故障,多次有業主反映想換新電梯,但物業一直只進行維修,不推進更換事宜。

2022年底,喬迪選擇主動出擊。她通過群聊記錄整理出電梯故障頻次,引起住戶們的重視,再一戶戶去私聊填寫問卷,尤其爭取高層住戶的表態,最終促成了大部分業主簽名同意更換電梯。

「沒有業委會或一兩個人挑頭跟進這個事情,就很容易被糊弄過去。」喬迪總結的經驗是,讓每位業主通過深圳市住房和建設局小程序,授權業主代表,有了切實的牽頭人,就更容易推進下去。

業主代表要操心的事就多了:前期需要與多家電梯公司進行洽談,圍繞電梯型號、品牌、保留哪些部件等諸多細節,形成初步方案及報價,再組織全體業主投票選擇合適的供應商。此後,還要歷經造價審核、公開招標、申請款項等過程,才能真正開始施工,而工期也要1個月起步。

但像喬迪這樣事無巨細跟進的帶頭人,並非每個小區和樓棟都能找得到,所以即便能夠在「是否更換電梯」這一步意見統一,從發起投票到新電梯投入使用仍然是漫漫長路。

02新電梯,不一定比舊電梯好

房產市場上,有電梯對於一棟房子而言顯然是加分項;但提到高層住宅,總會有人勸退:「不要買高層,如果電梯壞了,爬樓梯太折磨人。」

房產仲介燕子在廣州做二手房銷售,她所接觸的房屋主要集中在1998年-2010年期間建成,絕大部分都到了該換電梯的時候。

她觀察到,有原裝電梯的樓棟,樓齡在20~25年的,基本上業主都在提議更換電梯,不過成功更換的只有兩三成。

要是夏東海、劉梅一家人還沒搬家,老房子大概也到了該換電梯的時候。(圖/《家有兒女》)

燕子指出,樓齡20年左右的二手商品房,電梯運行情況是買家在看房過程中比較關心的點,很多人都會詢問平時故障是否頻繁、是否已經更換新梯或在籌備更換。

「新電梯故障率低,運行搖晃少,更快也更靜音。如果更換了新電梯,不僅對自住的業主有利,也可以減少買家入手二手房的顧慮。」

如此看來,更換新梯似乎是有利無害的,但推進下去仍然阻力重重,而許多人反對的首要理由,卻不是費用問題。

新電梯給人的信心,未必比老電梯更足。

李旺在業主群中看到,有業主表示,目前舊梯尚未出現大問題,沒有必要更換,「隔壁樓新電梯換了才一個多月,已經壞了好幾回了。我孩子在這棟樓上課,老師說鄰居都反映新梯不如舊梯」。

還有業主稱,自己和家人近兩年看過不少新房。「好多新電梯質量很差,半年就頻繁壞。我們換新電梯又如何確保沒有這樣的風險呢?」

被困電梯時,最佳做法是等待救援。(圖/《他從火光中走來》)

事實上,他們的擔憂不無道理。2023年10月,據南方都市報報導,廣州亞運城天逸、天瓏小區電梯頻繁故障,而前者當時交樓還不到一年,後者交樓更是只有一個多月,兩個小區採用的都是同一型號的電梯。其中,天逸小區交樓以來電梯至少發生了50次故障,天瓏小區電梯一個月內發生了20多次故障,「墜梯、困人、門關不攏、異響不斷」。

業主們自行查資料,認為該型號電梯原本「只能支持從負2層到48層,而我們這一棟最高到57層」,而開發商一開始的回應是電梯符合使用標準,只是在廣東省特種設備檢測研究院出具抽檢報告後,不得已被要求設備整改。

儘管沒有電梯整體報廢的規定,但國內有針對電梯零部件報廢的技術標準。當達到報廢技術條件時,必須更換相應部件,否則電梯將被禁止運行。

電梯的各個部件使用壽命不同。(圖/《治癒者》)

智慧電梯綜合服務平台「嗯吶工匠」的工作人員王先生告訴新周刊:「老電梯的機械部件,用料是比較紮實的,一般不容易損壞,主要是電器部分會出現老化,加上技術更新換代以後,現在採購以前的老零件會有些困難。」

即便更換了新梯,也不是一勞永逸,還需要綜合衡量。「近年開發商為了降低成本,可能出現新梯『減配』的情況,不會像以前的電梯那樣留出更大的運行餘量。這不影響安全,但是使用壽命沒有以前的電梯長。」

王先生表示,無論新舊,電梯出故障其實在所難免。維保合同中並沒有故障率的相關規定,但一般會規定電梯發生故障時,24小時內要解決;如發生困人情況,維保人員必須在30分鐘以內趕到現場。

「電梯困人其實沒那麼可怕,反而是電梯保護乘客的自動措施。如果維保到位,電梯墜落的概率非常低,跟飛機失事差不多。」

在中國香港上海南京等地,許多梯齡超過30年的電梯仍在使用中,只是舒適度、節能程度不如新電梯。如此看來,電梯老化時,換新梯並不是唯一可行的解決途徑。

03高層住宅,在原地老去

除了電梯質量,一部分業主對更換電梯無動於衷的原因,也在於費用較高。

王先生介紹,以30層高、兩台電梯的樓棟為例,如果只是換控制櫃、線纜等較小的改造,費用在10萬元出頭,若更換新梯,則需要三四十萬元。

按照常理來說,業主們購房時曾繳存過住宅專項維修資金,可以用於電梯翻新。然而,老舊小區的資金儲備,要歸集起來已然不容易,即便有結餘,也很難追得上通貨膨脹的速度。

《住宅專項維修資金管理辦法》規定,住宅專項維修資金的繳存比例,一般為當年建築工程每平方米造價的5%至8%,顯然不足以支撐20年以後較大規模的維修改造。2023年全國兩會期間,有人大代表指出,以南京為例,當地有大約30%的房屋未歸集維修資金,而維修資金有結餘的老舊小區中,又有28%餘額低於10萬元。

根據《住宅專項維修資金管理辦法》,業主分戶帳面住宅專項維修資金餘額低於首期交存額30%的,業主應當及時續交維修資金。因此在更換電梯時,往往還需要業主分攤一部分費用。而要達到100%的交費率並不容易,低層住戶或準備賣房的業主,往往拒絕交費。這時,就只有物業墊付或其他業主分攤。

當物業不作為,亦有小區業主集體選擇更換物業公司,通過成立業委會、盤活公共資源等辦法,將舊電梯全部更換。有網友建議,若業主們不能團結一致為房子重新存上一筆「養老錢」,那就「趁早賣房走人,神仙也救不了這個小區」。

某種程度上,關於電梯故障的焦慮,也是房產持有者對房屋老化的焦慮。

高層住宅因為拆遷的溝通成本、安置成本十分高昂,未來拆遷重建的概率並不高,因此更加依賴小修小補的維修保養。

而更換電梯,只是一棟房子老去的開始。

鑑於原有維修資金的不足之處,2022年以來,國內有關部門已多次提及探索建立房屋養老金制度,要求通過體檢、養老、保險制度,為房屋提供全生命周期安全保障。

在這方面,中國香港也有一些經驗可供借鑑。

首先,香港住宅的物業費稱得上十分昂貴,確實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物業服務的質量。2023年5月,香港消委會發表物業管理費研究報告,顯示受訪業主每月支付管理費在200港元至3700港元之間,平均占家庭每月收入的7.4%左右。

折算起來,香港住宅的物業管理費相當於每平方米20至40元,遠超內地一線城市每平方米幾元的水平。

此外,香港還規定,3樓以上、樓齡30年以上的住宅,每10年需接受一次強制檢修,並有專人負責監督相關維修工程。

不過,相較於內地的人均收入,提高物業費需要慎之又慎,解決好眼下的問題更為緊迫。今年全國兩會上,就有人大代表建議全國開展老舊住宅電梯安全評估及隱患整治,多渠道籌措資金參與電梯更新改造。

或許,從電梯的更新改造開始,人們需要真正地重視房屋的「養老」問題了。

責任編輯: 方尋  來源:新周刊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4/0323/20338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