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存照 > 正文

西坡原創:停滯,是不知不覺發生的

作者:

這幾天的天氣太好了,正是古人所說的暮春時節,天朗氣清惠風和暢還不足以形容,我昨天憋了十分鐘只憋出一句——天氣好得像活在詩裡邊。可憐的詞藻貧乏的我。今天早上穿過清涼明澈的空氣,繼續來星巴克悟道。一邊歲月靜好,一邊苦大仇深,這就是我當前的使命。

這些年下來,越來越多的朋友表示不再關心現實,一是冗事增多,時間精力有限,但主要還是心累了,關心不出個所以然。一個遊戲沒有反饋,就沒人願意玩了。

據我觀察,現在的輿論場還剩幾類人,一類是利益相關方,有東西要賣;一類是各種機構號,機械執行著內容生產的功能;一類是精力無處釋放的學生群體。除此之外的發言者,微乎其微,而且日益凋零。

我還是有些心疼現在的年輕人的,在智力發育的黃金時間,天天浸泡在這樣的信息環境裡。我年輕的時候,還是有很多有見識有水平的人願意公開發言的。雖然你視野打開之後,會發現他們中有些人也沒那麼靠譜,但參差多態才是世界本來面目。而且恰恰是在爭論中,你可以更加接近真實。

現在表面上的爭論還有,有時候還很熱烈,但有意義的爭論幾乎沒有了。遺憾的是,人們已經失去辨別這些的能力和心情了。

停滯,是不知不覺發生的。一邊是鑼鼓喧天,一邊是雞毛蒜皮,間雜以遠方的炮火紛飛。似乎亘古如斯。裹挾與自我說服是同步進行的,順滑極了。只有若干年之後,一些機緣發生,還活著的人們才會猛然發現那些被蝗蟲吃掉的日子。

現實是生產出來的。把無窮無盡的事實元素推送到你面前,這不叫現實。我們必須得藉助一套話語,一種認知體系,一個活著的、開放的場,才能發現現實。關心現實的人少了,生產現實感的鏈條就更加難以維繫。

你不去生產自己的現實,就會被別人生產出來的偽現實淹沒、扭曲。這就是現實。

我絕不是說現實等同於新聞,但現實與一個立體多元的新聞系統分不開。

我一直想要為現實感帶貨,因為我知道這玩意太重要了,它關乎我們的生命質量。但我知道,所有人都關心食品質量、教育質量,但很少有人關心生命質量。人就是這麼奇怪。

如果有人問,你要現實感有什麼用?我該回答這個問題呢。我已經清清楚楚地知道,不只有我們這些天生願意苦大仇深的人需要現實,許多社會問題的重複發生,許多行業的停滯不前,為什麼出不了大師,為什麼出不了偉大的品牌,都與現實感的供應不足息息相關。但我不知道該如何為現實感帶貨。

失去現實感,失去一切。但每個人似乎都能脫離現實而活。活著和生活是有區別的,但怎麼描述這種區別呢?

我還是不願意放棄。我從我的書架找到一位援軍,讓他試一試吧。這本書叫做《現實感:觀念及其歷史研究》,作者是以賽亞·伯林。

伯林告訴我們,好的歷史學家、政治家和小說家具有一種相似的才能,能夠洞察具體時刻的特質和微妙關係,這就是「現實感」。

什麼是現實感?按照蒂莫西·斯奈德在序言裡的說法,擁有「現實感」就是能夠以個人的方式在心中描繪一個特別的時刻,能夠將它的感覺傳達給其他人。

伯林寫道,歷史學家有「一種眼光,能發現獨一無二、沒有重複的東西,看到一連串境況間的特定關係、各種特質的獨特組合,它們賦予一個人、一種情境、一種文化、一個時代以獨有的特徵」。優秀的歷史學家能將某個過去的時刻為我們娓娓道來,就像聽我們這個時代的故事一樣——假設我們這個時代的故事確實能講得清。因此,我們是否理解過去,取決於兩點:歷史學家的文筆如何,以及我們自身能否理解我們身處的這整個時代,也就是我們的「現實感」。

在一個失去現實感的時代,人們會本能地逃向歷史,逃向虛構。可是一個喪失現實感的社會,也沒有可能產生一流的歷史學家,一流的小說家,一流的導演,一流的詩人,一流的建築師。最好的虛構作品,需要最好的現實感來支撐。

所有的精神生產,都是與現實連在一起的。這就是我們必須面對的最大現實。

責任編輯: 李廣松  來源:西坡原創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4/0425/20476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