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政黨 > 正文

陳奎德 曹旭云: 習近平訪歐歸來日,得失知幾何?(圖)

—訪歐歸來日,得失知幾何

中共國家主席習近平5月7日造訪法國庇里牛斯山區的一家餐廳。

主持人:陳奎德

座談人:曹旭雲先生,華裔作家,現居匈牙利

5月11日,習近平訪歐之行已經結束。狗苟蠅營,熙熙攘攘,皆為利往。他收穫了什麼利益,達到了什麼目標?需要做一番客觀評估。

習之訪歐,有三大難關須闖,一為離間歐美分化歐盟;二為援俄辯解;三為傾銷辯護。

一、法國——宴會背後的僵局

習選法國為出訪第一站,其算計精明:我去年高規格接待了你,你總不能不投桃報李吧?馬克龍當然不傻,首先給了他風光體面的接待(但卻沒有凡爾賽宮迎賓儀式的頂級風光),然而在關鍵議題上,對不起,我們各有各自的立國原則,各有各自的盟邦價值,各有各自的國家利益,沒有讓步餘地。

因此,在法國,習碰了馬克龍的軟釘子,更碰了歐盟馮德萊恩的硬釘子,實質內容針鋒相對,沒有真正的交流,離間歐美更是竹籃打水。習近平沒有意識到中共被指以某種形式資助俄羅斯侵烏戰爭以及向歐洲市場傾銷中共國家補貼的產品是何其嚴重的指控。鑑於歐洲在俄烏戰爭、中國電動車傾銷等議題上立場基本一致,北京沒有見縫插針的空間,難怪因遭遇馬克龍和馮德萊恩雙重施壓,從而使習近平在法國無功而返。

習近平訪法,難掩失敗之相。

二、習近平訪問塞匈的得與失

訪法失利塞匈補。習近平另在歐洲選擇了自己的粉紅政府,那就是具有專制傾向、深陷中國投資而又不會批評其領導人的小兄弟國——塞爾維亞和匈牙利。那是習傾力安排用以撐開歐洲所謂「戰略自主性」之內應,以擴大與美國的裂痕的籌碼,也是他用以干預歐洲政治經濟的兩個小小的立足點,同時還可以用其在兩國所受的熱情接待來彌補和平衡他在法國談判不利的沮喪心理。

概觀得失

習近平這次訪問歐洲,雖然在法國碰了釘子,但也不能說毫無所獲。

其一,他最重要的地緣政治收穫是明確了並強化了北京在反西方軸心國中的老大地位。現在,中、俄、伊朗、北韓再加上匈牙利、塞爾維亞的軸心國集團已經隱然確立。北京已經無可置疑地成為了這個軸心國集團的重心和經濟支柱。

其二,這個軸心國集團現在已經排兵列陣,壁壘分明,明目張胆地與全球民主陣營對峙叫板,與美國、歐盟、北約、G7、澳英美同盟(AUKUS)、五眼聯盟(Five Eyes)、美日印澳四方安全對話(QUAD)、美日韓同盟、美日菲同盟打起了擂台。

其三,習近平也為自己與即將來華訪問的俄國總統普京的協商合作談判預留了砝碼,為自己不容置疑的老大哥地位未雨綢繆。

以上三者,可謂習之所得。

然而,習之所失將大於其所得。

1)習中共雖然口口聲聲「多極化世界」,但他訪問匈牙利、塞爾維亞的大肆喧譁,卻濃墨重彩地使這個世界的兩極化輪廓日益分明。

2)同時,由於習近平低估了大多數歐盟國家現在將北京視為安全威脅和經濟威脅的程度。他這次招搖過市的「鐵桿朋友」,是歐洲大家庭中令人頭疼的成員,向處於歐洲邊緣的匈牙利和塞爾維亞強人示好,無助於緩解歐盟主要國家對習近平獨裁世界觀的擔憂,反而更加重了歐洲對中共的不信任。尤其是習近平避開了柏林和布魯塞爾等主要首都,而選擇訪問與莫斯科有密切關係的貝爾格勒和布達佩斯,人所共知後二者發出的聲音是與絕大多數歐洲國家不協調的邊緣的聲音。這就加深了北京與歐盟的裂痕,而他出行的目的本是為縮小裂痕而去的。

3)在吸引投資方面,中國歐盟商會5月10日最新公布的一項有關聯的調查顯示,隨著企業尋求規避地緣政治風險並轉向東南亞和歐洲,中國作為最佳投資國的地位正在喪失,將中國列為首要投資目的地的歐洲企業比例創下紀錄新低。該商會表示,在中國營商前景也處於該報告發布20年以來的最低水平。

4)在出口與技術獲取方面,就在習近平出訪期間,北京公布的4月貿易數據凸顯了中國商品進入歐美市場更加艱難,以及中國經濟疲軟的現狀。貿易數據顯示,推動中國經濟增長的汽車和電子產品等產品出口正面臨美國越來越強烈的抵制,而在美國制裁下,北京獲取歐洲的投資和歐洲的技術的渠道日益狹窄。這既是習近平迫切訪歐的原因,接下來恐怕更是他訪歐的後果。

以上四者,可謂習之所失。

三、中國—塞爾維亞:鮮血凝成的友誼?

何以習近平要提中國和塞爾維亞的「鮮血凝成的友誼「?

5月8日,在習近平訪問貝爾格勒期間,中國和塞爾維亞宣布了「鐵桿友誼」和「共創美好未來」,突顯了兩個對美國懷著共同戒備的國家之間密切的政治和經濟聯繫。

習近平於5月7日晚間抵達塞爾維亞。當天是1999年科索沃戰爭期間美國空軍錯誤空襲中國駐貝爾格勒大使館的25周年紀念日,貝爾格勒是塞爾維亞的首都。三名中國記者在空襲中喪生。

這一時間顯然是精心安排的。

兩國領導人隨後簽署了一項協議,宣布他們打算「深化和提升全面戰略夥伴關係、構建新時代中塞命運共同體」。

中國是塞爾維亞最大的外國投資者,日益密切的經濟關係有助於擴大20世紀90年代初南斯拉夫(其首都為貝爾格勒)解體之前雙方通過共同防範西方和蘇聯勢力而建立起來的聯繫。

北約轟炸25周年之際,習近平政府正試圖穩定與美國和西歐的關係。他在上一次2016年訪問塞爾維亞時參觀了被轟炸的大使館遺址,這通常是中國官員訪問貝爾格勒時必去的一站。但在周三晚間離開貝爾格勒前往下一站匈牙利首都布達佩斯之前,習近平並沒有出現在那裡。

習近平決定不去大使館舊址,那裡現在是一個中國文化中心,有一座黑色墓碑般的大理石碑,悼念中國和塞爾維亞的「烈士」,這表明他希望避免重新點燃反美情緒,1999年的爆炸事件導致數萬中國人在美國駐北京大使館周圍憤怒抗議,一些人投擲瓶子和石頭。

但是他沒有無視轟炸事件,然而卻避免了反西方的抨擊。

「我們不能忘記,」習近平周二在塞爾維亞報紙《政治報》(Politika)發表的文章中說。他回憶道,「25年前的今天,北約悍然轟炸中國駐南聯盟大使館,」他說。中國與塞爾維亞「用鮮血凝成的友誼」,「成為兩國人民的共同記憶。」

塞爾維亞和中國也因相互支持對方的領土主張而團結在一起——中國對分離的台灣的領土主張,以及塞爾維亞對科索沃的領土主張。科索沃原為塞爾維亞領土,在北約轟炸行動後宣布獨立。

「正如我們在中國領土完整問題上有明確立場——台灣是中國的——他們也毫無保留地支持塞爾維亞的領土,」武契奇周三表示。科索沃戰爭期間,武契奇擔任塞爾維亞總統斯洛博丹·米洛舍維奇政府的信息部長。

習近平說,中國「支持塞方在科索沃問題上維護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的努力」。但習又怕過分開罪美國,故不去中國駐南聯盟大使館憑弔。首鼠兩端,進退失據。

中重政治塞重經貿

由於烏克蘭戰爭,歐洲大部分地區的公眾輿論對中國的態度急劇惡化,尤其是在東歐的前共產主義國家。但與俄羅斯關係密切的塞爾維亞,仍然堅定支持中國,並向中國尋求數十億美元的投資。

但就像幾乎所有歐洲國家一樣,塞爾維亞對中國的貿易逆差也在不斷擴大,武契奇希望通過一項新的自由貿易協定來縮小這一差距。武契奇周三表示,該協定將允許塞爾維亞95%的出口商品免稅。雖然塞爾維亞幾乎沒有中國需要的產品,但武契奇說,塞爾維亞農民將從與中國新簽訂的西梅、李子和藍莓合同中受益。

2023年10月,武契奇和匈牙利總理歐爾班是僅有的兩位出席在北京舉行的慶祝「一帶一路」基礎設施項目會議的歐洲領導人。俄羅斯總統普京和其他數十名外國領導人也出席了該會議。

實質上,中共與塞爾維亞,雙方各取所需:中國看重的是政治,塞爾維亞重在經濟。「鮮血凝成的友誼」云云,無非是政經交易上貼的商標。誰都知道25年前那一事件的內幕。

四、中國—匈牙利:全天候全面戰略夥伴關係

全天候全面戰略夥伴

5月9日,習近平在布達佩斯會見了匈牙利總理歐爾班,讓其心情可以放鬆兩天。歐爾班是歐盟中的異類,毫不掩飾地表達要與中國和俄羅斯建立友好關係。

匈牙利警方禁止了計劃於5月9日布達佩斯市中心舉行的抗議活動,一面懸掛在可以俯瞰歡迎會場的山丘上的一面西藏旗被中國國旗覆蓋。

習近平和歐爾班舉行了一場被稱為新聞發布會的活動,但只是宣讀聲明,不接受提問,這是具有習近平特色的形式,他總是避免沒有事先起草講稿的媒體見面活動。他沒有底氣隨機應變回答外國記者提問。

他們承諾將兩國業已友好的關係提升為「全天候全面戰略夥伴關係」——這與歐盟——匈牙利是其成員國——將中國視為「合作夥伴、經濟競爭對手和系統競爭對手」的看法截然不同。

從反共煽動者到中共崇拜者——歐爾班的政治轉折歷程

匈牙利:動盪多變的近代史

第一次世界大戰後,奧匈帝國瓦解。曾經的強權匈牙利喪失大量人口與土地。其後的動盪期,匈牙利加入了軸心國並參與第二次世界大戰,傷亡慘重。二戰後匈牙利成為蘇聯的衛星國直至1989年。

提及匈牙利,人們不會忘記其歌頌自由的詩人裴多菲「生命誠可貴,愛情價更高,若為自由故,二者皆可拋」的膾炙人口的詩篇,不會忘記裴多菲俱樂部,不會忘記1956年的匈牙利革命以及納吉之死,不會忘記八十年代匈牙利在東歐率先推行經濟改革,不會忘記1989年匈牙利與奧地利互相開放邊界加速了東方集團和蘇聯的瓦解。

1989年10月23日,匈牙利成為多黨議會制民主國家。

歐爾班如何使匈牙利轉向反自由的選舉式威權主義混合政體?

但是,2022年9月15日,歐洲議會通過決議,認定匈牙利不再是一個完全民主國家,歐爾班·維克多治下的匈牙利政府是一個「選舉式威權主義的混合政體」,並且嚴重違反歐盟民主規範。

2024年1月18日,歐洲議會通過決議,呼籲歐盟領導人限制匈牙利在歐盟的權利,並譴責「匈牙利政府蓄意、持續和系統地破壞歐盟基本價值觀的行為」。決議條文呼籲,當包括歐洲理事會在內的所有歐盟成員國領導人確定匈牙利是否一再「嚴重且持續違反歐盟價值觀」時,可能暫停匈牙利在歐盟的某些權利,包括在歐盟理事會的投票權。

這一切是如何發生的?

歐爾班的政治蛻變歷程

習近平抵達布達佩斯,標誌著歐爾班從一個由匈牙利裔美國金融家喬治·索羅斯資助的反共自由主義煽動者轉變為中共領導層在歐洲最狂熱的崇拜者和保護者之一,這種轉變是如何發生的?

這是一場漫長而穩步的轉變。請簡單概述一下該歷程:

歐爾班1987年畢業於匈牙利羅蘭大學法學專業,1989-1990年曾在牛津大學彭布羅克學院學習政治學,後回國從政。

他1988年參與創建青年民主主義者聯盟(青民盟),當時他領導反共產主義的青年民主運動,並作為東歐劇變的參與者之一。當時歐爾班是一個匈牙利裔美國金融家喬治·索羅斯資助的反共自由主義者。90年匈牙利結束一黨制後,他進入匈牙利國會。1993年任青年民主主義者聯盟-匈牙利公民黨主席,曾任匈牙利國會代表和國會歐洲一體化事務委員會主席,當時青民盟仍為中間派的自由主義政黨,尚未轉為民族保守主義政黨。

2000年,在歐爾班擔任總理的第一個任期內,他在布達佩斯會見了西藏流亡領袖達賴喇嘛

2011年之後,在與(左翼)社會黨的激烈政治競爭中,歐爾班和他領導的一度強烈反共的青民盟開始向(胡溫時期的)中國傾斜。在他第二次擔任總理後不久,他宣布了名為「東方開放」的新外交政策方向,旨在吸引來自亞洲的投資,主要是來自中國。

青民盟及其選民的態度發生了180度大轉彎。

歐爾班轉向保守主義、民族保守主義、歐洲懷疑主義、極端種族主義以及主張「非自由國家」。後來公開批評索羅斯利用移民潮撈錢。自2010年歐爾班第二次執政以來,匈牙利經歷了民主倒退,轉向威權主義。匈牙利開始放棄傳統的民主方式,建立起事實上的一黨制。歐爾班政府控制了匈牙利的一些民主機構,包括新聞媒體和法院。歐爾班政府已經通過法律程序建立起獨裁統治。

(2011年4月18日,匈牙利議會以262票贊成、44票反對的投票結果,通過名為《基本法》的新憲法,取代1949年的舊憲法,於2012年1月1日起生效,改國名為「匈牙利」(原為「匈牙利共和國」)。同年更改選舉制度,由兩輪投票制改為單一選區兩票制並立制,議會議席減半,由386席減至199席,106席由單一選區產生,93席由比例代表制產生,比例代表制部分需要有5%的得票率才能進入議會。2014年4月6日,匈牙利舉行第七次議會選舉,在新的選舉制度下,青民盟再次贏得選舉,取得三分之二的絕對多數(133席),歐爾班第三次出任總理。)

2018年3月,德國貝塔斯曼基金會發表報告,稱匈牙利接近於獨裁的門檻。

2018年4月9日,匈牙利舉行第八次議會選舉,青民盟再次取勝,取得三分之二的絕對多數(134席),歐爾班第四次出任總理。

2022年4月3日,匈牙利舉行第九次議會選舉,青民盟再獲1席,歐爾班第五次出任總理。

但如今,歐爾班在歐盟內部堅決反對就中國的西藏、香港和西部地區新疆(受迫害的維吾爾少數民族家園)政策提出任何批評。

2021年,匈牙利阻止了一項批評北京鎮壓香港抗議活動的聲明,從而激怒了歐洲集團的其他成員。匈牙利一再努力淡化對中國人權記錄的任何譴責,歐爾班指責歐盟領導人對一個正在崛起的經濟和軍事超級大國的「輕浮」行為,他認為中國對歐洲未來的繁榮至關重要。

布魯塞爾研究機構俄羅斯、歐洲、亞洲研究中心主任特蕾莎·法倫說,歐爾班已經成為「中國在歐盟的得力助手,可以阻止或淡化他們不喜歡的任何事情。為了幫助中國,他在布魯塞爾動用了大量政治籌碼。」

匈牙利已經是德國汽車製造商的主要中心,現在正在尋求中國投資,將自己打造成歐洲首屈一指的電動汽車、電池和其他新技術製造中心。

中國電動汽車巨頭比亞迪去年12月宣布將在匈牙利建立一家裝配廠,這是該公司在歐洲的第一家工廠。中國另一家大型電動汽車公司長城汽車正在考慮在匈牙利建一家更大的工廠。

歐爾班是唯一一位參加去年10月在北京舉行的世界領導人聚會的歐盟領導人,與會者還包括俄羅斯總統普京,那次聚會是為了慶祝中國的「一帶一路」基礎設施項目,也就是習近平最為看重的外交政策倡議。

習近平在《匈牙利日報》上的文章中表示,中國希望與匈牙利在「一帶一路」項目上密切合作,並承諾「加快」布達佩斯和塞爾維亞首都貝爾格勒之間高鐵的建設。這條鐵路是中國在該地區的旗艦基礎設施項目,但在五年的建設過程中一直受到監管和其他問題的阻撓,進展緩慢。

歐爾班因在烏克蘭問題上推行所謂「和平政策」——實際上是要求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向俄國屈服,以避免進一步的流血衝突——而受到許多歐洲領導人的抨擊,他對「中方為推動和平解決所提出的方案」向習近平表示了「特別感謝」。

中國拒絕譴責俄羅斯對烏克蘭的全面入侵,而且中國還向俄羅斯軍隊提供衛星圖像,以及戰鬥機零件、微晶片和其他軍民兩用設備,從而幫助俄羅斯軍隊繼續攻擊烏克蘭領土。

在俄烏戰爭問題上,歐爾班說:「我們的聲音,匈牙利的聲音,在歐洲是孤獨的。今天,歐洲站在戰爭的一邊。匈牙利是唯一的例外,我們呼籲立即停火併進行和平談判,」歐爾班說。他對中國去年宣布的措辭模糊的和平計劃表示讚賞。

在烏克蘭問題上,匈牙利和中國除了呼籲和平之外並沒有其他東西可以宣布,因此兩國將重點放在經濟合作上。匈牙利外交部長西雅爾托·彼得宣布了18個合作項目,其中包括一條從布達佩斯市中心通往國際機場的高速鐵路,以及一條穿越全國的新鐵路線,用於將中國計劃在匈牙利東部建立的工廠生產的電動汽車、電池和其他產品運往西方的歐洲市場。雙方還同意在核能項目上進行合作。

在由歐爾班所在的執政黨青民盟控制的《匈牙利日報》上發表的文章中,習近平大談自己與匈牙利領導人的「深厚友誼」,稱匈牙利是他所稱的「黃金航道」中值得信賴的「夥伴」,將兩國關係帶入了「歷史最好時期」。他指出,匈牙利是「中國在中東歐地區投資的第一目的地」。

實用主義和機會主義的歐爾班政治

但與民意調查顯示公眾強烈支持中國的塞爾維亞不同,「匈牙利的大多數人並不是中國的堅定支持者」。

由於他的政黨牢牢控制著匈牙利大多數新聞媒體,歐爾班成功地壓制了國內對中國的批評。

但歐爾班對習中共的支持,主要源於經貿關係,是相當實用主義的。其實,他在與他的美國仰慕者之間,他還面臨著微妙的平衡。

由匈牙利青民盟資助的一家研究機構的佐爾坦·基賽里周四對《匈牙利日報》表示,匈牙利和中國都秉守家庭價值觀,反對移民,支持和平。這些媒體並不提及馬克思主義和毛思想。

在匈牙利這個多變的實用主義國度,未來不排除任何可能。它與俄烏戰爭的戰局變化,與美國大選都有其相關性。

五、結論

總體而言,習近平的訪歐之行,由於其三大目標——離間歐美分化歐盟,為援俄辯解,為傾銷辯護——在歐盟與法國皆未達成,故雖有小收穫於塞爾維亞與匈牙利,但總體來看,他仍然是失敗的。

責任編輯: 李廣松  來源:RFA(中國透視)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4/0516/20550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