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軍政 > 正文

普京結束中國行 凸顯俄中戰略關係

俄羅斯總統弗拉迪米爾·普京(Vladimir Putin)星期五(5月17日)結束了在中國為期兩天的訪問。他於此行強調,中俄兩國迅速發展出的戰略關係,及他與習近平的友好關係,兩國結盟旨在展現美國以外的另類全球影響力。

普京星期五在中國東北城市哈爾濱參觀中俄博覽會時,讚揚雙邊貿易的增長。他還選在哈爾濱工業大學會見學生,該校因國防研究及與解放軍的合作廣為人知。

哈爾濱是中國黑龍江省的省會,曾是許多俄羅斯僑民的家園,其建築仍保留了此一歷史軌跡,如聖索菲亞大教堂曾是俄羅斯東正教教堂。

普京尤其強調個人的連結,他表示,哈爾濱工業大學與他的母校聖彼得堡國立大學將開辦一所可容納1500名學生的聯合學校。他說:「我相信,它將成為俄中在科學和教育領域合作的旗艦學校。」

普京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習普會具有「實質性」,他還說,前一天他在北京與習近平和其他中國官員「從早到晚,相處了幾乎一整天」。當他離開北京時,兩位領導人還相互擁抱。

雖然暗指西方的意味濃厚,但普京表示,中俄間的夥伴關係「不針對任何人」。然普京仍藉機批評了美國和其他反對俄中夥伴關係的人,他說:「一個新興的多極世界……正在我們眼前成形。」

俄羅斯和中國經常論及「多極世界的興起」,以回應他們所稱的美國霸權。

美聯社引述史丹佛大學胡佛研究所研究員唐志學(Joseph Torigian)的話說:「此時此刻,他們在提醒西方,只要他們願意,他們就能對抗。」

美國國家安全委員會發言人約翰·科比(John Kirby)則淡化俄中元首會面的重要性,他表示,儘管兩國的行動與美國的利益相悖,但他們之間也沒有長期互信的歷史。

科比表示,美國4月發布的情報評估顯示,中國向俄羅斯出售的工具機、微電子和其他技術大幅增加,莫斯科則利用這些技術生產飛彈、坦克、飛機和其他武器,用於對烏克蘭的戰爭。

科比指出,中俄的共同點是希望挑戰基於國際規則的秩序,並挑戰美國的盟友和夥伴關係。不過,他強調:中俄「沒有長期合作的歷史,且兩國政府的官員也不一定完全信任對方。」

(此文依據了美聯社的報導。)

責任編輯: 方尋  來源:美國之音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4/0519/20562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