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中國經濟 > 正文

北京連出「大招」提振房市 專家:成效難料

日前,中共當局公布了多項新措施,旨在拯救深陷困境的中國房地產。這些舉措包括:地方政府收購存量住宅為保障性住房,降低購房首付款比例和房貸利率下限等。有金融專家對媒體表示,此舉類似金融機構紓困,能否成功擺脫困境尚難預料。

星期五(5月17日),北京當局推出一系列為中國房地產行業紓困的新舉措,其核心措施是由地方政府大舉收購當地滯銷的商品房,將其用作面向中低收入家庭的保障性住房(俗稱「公租房」)。這項措施此前已在部分城市開始試行。

當天,中國人民銀行(央行)副行長陶玲在國務院政策吹風會議上宣稱,央行將設立3000億元人民幣的保障性住房再貸款,用於支持地方國有企業以「合理價格」收購已建成未出售商品房,用作配售型或配租型保障性住房。

中國人民銀行和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也在周五當天發出通知,宣布下調住房相關貸款利率,並調整最低首付比例。措施包括:其一,取消全國層面首套住房和二套住房商業性個人住房貸款利率政策下限;其二,讓銀行業金融機構根據各省級市場利率定價自律機制確定的利率下限(如有),並結合自身的經營狀況、客戶風險狀況等因素,「合理確定」每筆貸款的具體利率水平;其三,取消全國層面首套住房和二套住房商業性個人住房貸款利率政策下限,並下調個人住房公積金貸款利率等。

具體來說,對於貸款購買商品住房的居民家庭,首套住房商業性個人住房貸款最低首付款比例調整為不低於15%,二套住房商業性個人住房貸款最低首付款比例調整為不低於25%。

同時,從5月18日起,下調個人住房公積金貸款利率0.25個百分點,五年以下(含五年)和五年以上首套個人住房公積金貸款利率分別調整為2.35%和2.85%;五年以下(含五年)和五年以上第二套個人住房公積金貸款利率分別調整為不低於2.775%和3.325%。

受上述措施的刺激,中國股市上的地產股價出現快速上升,上證房地產指數因此而上漲了6.2%。

對此,《華爾街日報》評論說,這是中共政府迄今「最大膽」的一攬子房地產救市舉措,目的是結束多年來拖累國內經濟增長的房地產危機。但是,經濟學家們估計,要清理遍布中國全國各地的大量積壓空置房或未完工樓盤,需耗資數千億美元。

報導指出,中國房地產業負債沉重,仍在延續幾年來的低迷狀態,大型房企銷售下滑,在流動性緊縮和疫情後經濟復甦乏力的沉重打擊下,全國各地有數以千計的未完工項目處於停滯狀態。而中國大規模的房地產蕭條正在削弱投資和消費,拖累整體經濟增長。所以,北京當局這次的賭注很大。

有金融專家在接受媒體採訪時,對於上述舉措是否能夠達到中共官方預期的目標,也表達了謹慎觀察的立場。

彭博社報導說,中國(中共)央行宣布的3000億元人民幣保障性住房再貸款,與此前外國分析師麼們所提出的解決中國住房供需失配所需資金相比,只是「一小部分」,而且許多潛在購房者還在觀望,他們等待著房價再下降一些才會入場。

「這有點類似金融危機期間的金融機構紓困,」報導引用上海高級金融學院金融學教授朱寧的話說,「最後還是要中央政府介入並將自己的信貸擴大至房地產市場,否則要我們相信我們已經擺脫困境還是有點困難或者說為時過早。」

中共國家統計局的官員也承認,中國的內需依然「不足」,恢復房地產行業發展的基礎仍有待加強。在國務院新聞辦公室的新聞發布會上,中共國家統計局的發言人劉愛華表示,當前外部環境的「複雜性」、「嚴峻性」、「不確定性」顯著增加,而國內「有效需求不足」,企業經營壓力較大,風險隱患較多。

外界注意到,中共國家統計局最新公布的統計數據顯示,雖然4月份企業產出同比增長6.7%,固定資產投資增長4.2%,但是,4月份的房屋開工率卻大跌了近25%,房屋銷售面積也下降了20%。

自從2021年監管部門開始去槓桿化整頓以後,中國整個房地產行業就陷入了嚴重的債務危機。大批房企因銀行斷貸而陸續爆發債務危機,包括恆大、碧桂園、萬科等房地產頭部企業均發生債務違約,樓市持續低迷不振,甚至處於幾乎停滯的狀態,全國各地的房價則普遍持續下滑。最新統計數據顯示,今年中國房價的跌幅已經達10%。

責任編輯: 李華  來源:新唐人電視台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4/0519/20563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