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驚人之語 > 正文

如松:普京,這是要破釜沉舟

文章《普京,如坐針氈!》談論的是烏克蘭戰場的局勢和俄羅斯的地緣政治局勢,這與俄羅斯的國家性格緊密相關。

俄羅斯聲稱自己繼承了蒙古四大汗國之一的金帳汗國,也稱欽察汗國,也就繼承了金帳汗國的政治體制和蒙古文化,當然也就繼承了蒙古人領土擴張的基因。俄羅斯的前身——莫斯科大公國原本只是莫斯科周邊的一個小鎮,經過短短五六百年的擴張就發展成橫跨歐亞大陸的大帝國,在這個過程中歐亞大陸其它國家要麼直接受害,要麼受到俄羅斯的嚴重威脅,決定了俄羅斯在歐亞大陸上並沒有真心的盟友。這就決定了俄羅斯在俄烏戰爭中的地緣政治處境。

假定俄羅斯在戰場上擊敗了強大北約支持的烏克蘭,俄羅斯的自信心和領土擴張的野心就會再次空前膨脹,一個2.0版本的「蘇聯」就有可能崛起於內歐亞大陸,這是歐亞大陸各國期待的結果嗎?顯然不是。一個2.0版本的蘇聯就會與美英爭奪世界的主導權,這也不是海洋國家期待的結果。

當然,如果俄羅斯徹底戰敗甚至分崩離析,這將徹底顛覆歐亞大陸的地緣力量平衡,這不是一些東方國家期待的結果,同時,美英奉行了兩百多年的大陸均勢策略會遭到挫敗,這顯然也不是海洋大國所期待的結果。

這就形成了這樣的局面,歐洲國家抱著「決不能讓俄羅斯贏」的觀點支援烏克蘭,他們甚至希望烏克蘭徹底擊敗俄羅斯;那些不希望俄羅斯輸的國家,每當俄羅斯處於被動局勢、即將「溺水」的時刻就會想方設法拉俄羅斯一把,避免俄羅斯徹底輸掉戰爭。

要注意的是,俄羅斯的軍事和工業實力已遠非蘇聯時期可比,這就決定外部援助對烏克蘭戰場局勢具有重大的影響力,既然有些力量不準俄羅斯贏,有些力量又不希望俄羅斯輸,最終就可能在烏克蘭形成長期的消耗戰,讓俄羅斯被持續削弱,「一個被持續削弱的俄羅斯」就符合了世界上幾乎所有主要國家的利益——但唯獨不符合俄羅斯的利益。在這個過程中,俄羅斯或許可以獲得一些戰術性的勝利,但只要無法徹底吞併烏克蘭,這些戰術性的勝利最終會轉變成戰略上的失敗——蘇阿戰爭就是前車之鑑。

普京顯然也已經看到了這其中的問題所在。

上周傳來了普京關於新一屆總統任期的內閣人員提名,其中最重要的變化是免去紹伊古國防部長的職務,提名安德烈·別洛烏索夫為俄羅斯國防部長。

別洛烏索夫並不是行伍出身,它是一名經濟官員,這個提名讓國際社會有些吃驚。

別洛烏索夫是經濟學博士,一直都是純粹的經濟官員,從2020年開始擔任俄羅斯第一副總理。

普京為何提名一位純粹的經濟官員出任國防部長?

根據俄羅斯衛星通訊社報導,俄羅斯總統新聞秘書佩斯科夫是這麼解釋這項提名的:俄羅斯當前的形勢近似上世紀80年代中期的蘇聯,當時國防安全支出占國民經濟的比例為7.4%,如今為6.7%。他還說:「在如今的戰場上,誰對創新更開放,誰就是贏家。因此總統很自然地決定,俄國防部應該由一名文職人員領導。」

佩斯科夫的解釋直接證實了上周文章的分析,普京開始擔心戰術性的勝利帶來戰略上的失敗,也開始對俄羅斯的地緣政治局勢採取應對措施,他向外界傳達了以下信息:

第一,普京總統認為俄烏戰爭很可能像七八十年代的蘇阿戰爭那樣走向長期化,此時就必須提升戰爭效率,希望用更少的財政資源在戰場上取得最大的戰果,只有如此才能支撐長期的戰爭,避免像蘇聯一樣被持續透支然後倒下。提名別洛烏索夫為國防部長,顯然就希望達到這樣的目的。

第二,我在前面一直在說,俄烏戰爭類似是一場穿越式戰爭,在資訊時代、AI時代卻打起了類似一戰二戰那樣的戰爭,與今天的技術水平相比,這是非常低效率的戰爭。俄烏戰爭打響之後,別洛烏索夫主持的無人機研發與生產部門對俄羅斯軍工水平的進步起到了巨大的推動作用,任用別洛烏索夫為國防部長顯然可以推動戰爭的技術升級,提高戰爭的效率,將傳統戰爭進化為現代戰爭,只有如此才有可能獲得最終的勝利。

但普京總統解決問題的方式依舊是技術性的。

任何戰爭都著巨大的消耗,這是毫無疑問的。以今天北約和俄羅斯之間的綜合國力和技術水平對比,無論怎麼提高戰爭的財政效率和技術水平,俄羅斯要徹底擊敗甚至吞併烏克蘭都是十分困難的,所以,普京的這些技術性手段可以緩解問題,但卻很難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最終,依舊要落實到戰略層面上。

過去兩百多年來,美英奉行的都是大陸均勢策略,當大陸力量維持均勢之時,大陸主要國家之間就會形成互相制衡、互相消耗的態勢,就無法威脅到美英等海洋國家的海洋霸權。從綜合實力來說,今天的俄羅斯顯然已經不是歐亞大陸上最強大的國家,這意味著俄羅斯只能是制衡其它大國的角色。俄羅斯的這種角色與拿破崙戰爭、兩次世界大戰時期差不多,當時歐陸上最強大的國家是法國和德國,俄羅斯只是制衡法德的角色,或者說是扯後腿的角色,這種角色與蘇聯時期並不相同。

但目前,美國內部民主黨和共和黨的對俄策略又略有不同,民主黨更重視與歐洲之間的傳統盟友盟友關係,如此一來就難以與俄羅斯建立起更緊密的關係,共和黨則不然,尤其是共和黨內部的極右勢力,由於信仰的原因它們更重視與俄羅斯建立緊密關係,比如就有共和黨的議員直接說,美國不應該軍援武器打擊同為基督教國家的俄羅斯,他們的目的是建立拿破崙戰爭和兩次世界大戰時期英美與俄羅斯之間的關係。兩黨對俄問題上的差異在援烏法案上已經充分顯示了出來,由於共和黨部分議員的阻擾讓援烏法案遲遲無法得到通過,這是烏軍在戰場上陷入被動的主要原因之一,也嚴重地打擊了烏軍計程車氣,讓俄軍在最近半年來逐漸奪取了烏克蘭戰場上的主動權。

現在川普拜登作為共和黨和民主黨的候選人,民調支持率的差異並不大,川普在戰場州還占據一些優勢,如果普京能助川普勝選,就有助於改變自己所處的地緣政治困局。

普京有辦法嗎?還真的有。

高通脹是拜登支持率低迷的關鍵因素,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拜登是否能夠連任,如果油價繼續上漲甚至快速上漲,美國的通脹就會加速惡化,拜登的總統夢基本就會泡湯。

但普京要想推動油價卻並不容易。

拜登早已經洞察到了這一點,無論正在與沙特商討簽訂美沙安全協議,還是解除對俄羅斯油氣交易所涉及銀行的制裁,都是為了打壓國際油價,這意味著普京很難指望沙特會配合自己的石油戰略,此時要想推動國際油價,很可能就需要伊朗的配合,一旦伊朗在波斯灣製造事端,油價無疑會迅猛上漲。

但伊朗在這件事上顯然並不願意配合普京,源於拜登在伊朗問題上是綏靖政策,希望通過協議解決伊核問題,而川普對伊朗是強硬的制裁政策。這也是過去一段時間在以色列——伊朗問題上伊朗不願意將問題擴大化的根源,以色列轟炸了伊朗駐敘利亞大使館之後,伊朗反擊之前還要通過瑞士將自己的反擊計劃通知美國,目的就是不願意將中東問題升級。因為一旦以哈戰爭擴大為中東戰爭,油價就會受到嚴重的刺激,拜登的總統夢基本就結束了,川普就會成為還鄉團,這對伊朗十分不利。

國際油價,是普京解決自身地緣困境的一把「鑰匙」,但怎麼推動油價,就看普京能否找到發力點。

普京當然也可以選擇其它手段來助選,不再多說,而且這些手段並不違背任何國際遊戲規則。

為美國總統選舉合規「助選」,或許就是普京的「錦囊妙計」。

普京的「錦囊妙計」最終能否實現,現在是不確定的。

如果普京最終真的達成了目標,就意味著俄羅斯的黑海擴張行動獲得了成功,俄羅斯這個對領土擴張異常狂熱的國家將再次進入升勢,就會對歐亞各國提出以下的問題:

從地緣關係來看,這個結果對歐亞大陸各國來說是福還是禍?

在這個過程中,俄羅斯會向美國支付什麼樣的地緣戰略對價?

東方國應該對這種地緣局勢的變化保持清醒的認識。

責任編輯: 方尋  來源:如松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4/0522/20575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