娛樂 > 精品推薦 > 正文

日本的崔健樂迷 現代版的遣唐使

 

1993年8月,日本的崔健樂迷在千葉市中央區,成立了一個「日本崔健歌迷會長征俱樂部」(CuiJianFanClubJapan),至今屹立已逾七年還在運作中,除交流相關資訊外,亦不定期發行關於崔健的刊物。

面對這個自盛唐時期由中國汲取大量文化養分的大和民族,這群崔健的日本樂迷,或許稱得上是現代版的遣唐使吧。

崔健於1991年2月在中國大陸、3月在台灣及香港發行第二張專輯《解決》。這張專輯挾著前一張專輯的聲望,一度掀起一陣風潮,但時持續得出奇的短。我手上的這張CD,是1994年4月由日本東芝EMI株式會社發行,售價2500日圓。好奇嗎?為何崔健的作品要讓日本商人賺這筆錢呢?咳咳,無非是因為國內的代理公司「飛碟」和「可登」在《解決》銷路奇慘的市場生態下,走上了絕版一途。

2000年有份「中國搖滾十大唱片」名單的發表,列名首位的,是崔健的這張《解決》,排在後面的,是崔健自己的《紅旗下的蛋》,以及新生代的許多樂隊及藝人。面對這樣的結果,我細數過往的聆聽經驗,算來還是崔健的這張《解決》躺在放音座及唱片內的次數最多。

1989年初東歐颳起了民主化風暴,4月15日胡耀邦去世,隨之而來的學生運動,蔓延至5月18日清晨,中共總書記趙紫陽接見絕食抗議的學生。當時的電視節目充塞的全是這一幕幕天安門廣場前所未聞的景象;終於,6月4日,解放軍向群眾展開血腥鎮壓。記得那是個安靜的星期天,報紙來得比平常晚許多,一來,頭版上大幅的照片上印著令人一陣陣不忍心的照片。

台視新聞 1989/06/13 崔健近況

事情發生後,崔健消失了半年有餘,到了1990年1月,才又出現在北京市工人體育館,那是為北京亞運會集資的演唱會上。這時的他,演唱了許多新作品,同年3、4月間並繼續前往鄭州、武漢、西安成都等地舉辦巡迴演唱會。

這時的崔健樂隊大幅換血、更新兵器,與1986年開始合作的「ADO樂隊」分道揚鑣,各立山頭。吉他手是當時留學北京的日本學生「甘利匡輔」,貝斯手是劉君利,鼓手是馬禾,三位都是新生代的優秀樂手。

陣中的劉效松為打擊樂手,12歲時前往北京,於中國戲曲學院學習京劇鑼鼓達七年,畢業後又在中國京劇院工作五年,並結識由西班牙遠道而來的女子「易瑪」(InmaGonza),並在其鼓勵下,於1986年至西班牙馬德里習鼓,1988年底學成回到中國。這名偉大的女子,便是後來的劉太太了。劉效松在ADO樂隊時期,便是特邀的打擊樂手,人緣頗佳,是個熱愛生活的人,皮膚曬得黝黑健康,朋友稱他「黑哥」,與崔健都是第一代的搖滾音樂人,日後並曾與魔岩三傑等人合作。

至於王勇,大家不陌生的話,在《假行僧》裡那段華美的箏音,就是出自這位名家的手筆。他生於1964年,九歲時便由其父王璜教導古箏彈奏,1980年~1987年間就讀於中央音樂學院,主修古箏;1987年曾獲海內外江南絲竹比賽一等獎。除了古箏為其所擅長外,鍵盤則溯及1980年代初期的「不倒翁樂隊」任鍵盤手。近來他與好友於北京開設的「KeepInTouch」酒吧,更成為推廣樂隊表演行程的重鎮。

《解決》是繼《一無所有》之後的又一次作品集,多半的作品都早在1989年以前就陸續完成,但手法上則與《一無所有》大異其趣,據崔健所述,這是一次新的嘗試,是一種「在錄音棚做的Live」,當時採用的是同期錄音,沒有任何一個Clip,亦即沒有經過剪接的動作。你可以發現專輯內的十首曲子,確實有不同於以往的現場演唱會氣氛,雖然它還是在錄音室里做出來的效果。

崔健《解決》1991北光影音 


1.解決(Solution)4:51

專輯的名稱來自這首曲子,先前原本有意起名為《一塊紅布》,崔健最後仍選擇了以「解決」為名,並且這麼解說道:「我的搖滾樂始終都是樂觀的,我相信今後的一切都會得到解決。」

我們另外可由專輯封面照看出一些端倪,崔健說:「當初封面設計的感覺和音樂創作的主題是同時出來的,有一些人也說漂亮,但內容交待了另一層涵義,不單是為了視覺的好看;你看到左下角的那顆五角星,代表著我們較特殊的生活社會,裡頭有許多問題,但長遠看卻可以都是樂觀的,所以,我讓那一部分是彩色的。」

至於《解決》一曲本身的創作背景,眾說紛紜。一說是與崔健在廣東深圳市的「桑那浴」相關;另一說則與崔健來自Michigan的女友Ann相關。你可以由歌詞裡看得出來,是對一位女子而唱也好,是對著自身危殆的處境所吶喊也罷,總之,在他急速的唇齒爆擦音之下,有別於兩年前《一無所有》時單純的自我覺醒,《解決》一曲里,更多地提到了生活里存在的許多矛盾,以及該如何去面對處置的更深層面。

這裡光是從開頭的吉他、貝斯和劉效松的Conga鼓快速的節奏聽來,就和前作的四平八穩有著天壤地別。首次聽他這首歌的人們恐怕非常不容易辨認他唱的是什麼,專輯裡有太多段落都是這樣的情況。不過,請你專心地聽一聽這首歌的編曲,比方鼓和打擊樂器的流暢明朗,包括間奏在內都是一次接著一次很不同的嘗試。到了後段砰砰作響的樂器聲響里再和著人聲,想想到底你解決了什麼?還是被解決了什麼呢?

解決Solve (又譯Solution)

 

眼前的問題很多無法解決
可總是沒什麼機會是更大的問題
我忽然碰見了你正看著我
腦子裡閃過的念頭是先把你解決

明天的問題很多可現在只是一個
我裝作和你談正經的可被你看破
你好像無謂地笑著還伸出了手
把我的虛偽和問題一起接受

我的表情多麼嚴肅可想的是隨便
我腦子裡是亂七八糟可只需要簡單
我以為我隱藏的心情沒有人看見
可是你每個動作讓我尷尬但是舒坦

雖然我腦子裡的問題很多可是多不過那看不見的無窮歡樂
雖然我和你之間沒有感情可我每次吻你都要表現我的狂熱

昨天我還用冷眼看這個世界可是今天瞪著眼卻看不清你
噢我的天我的天新的問題
就是我和這個世界一起要被你解決


2.這兒的空間(ThisSpace)4:38

這主要是首描寫男女關係的曲子。由甘利匡輔的吉他獨奏開場,旋律並不複雜,但卻帶著十足玄秘曖昧的感覺,就連崔健的唱腔也都在幾個小地方顯露出這種看法。在中國搖滾初期的1991年裡,崔健挑明了以「性」來寫詞,雖然仍有點隱晦不彰,但明眼人看看歌詞也多能明白一二。

時至今日,如歌詞中的「誰知進進出才明白是無邊的空虛」、「天是個鍋,周圍是沙漠;你是口枯井,可越深越美;這胸中的火、這身上的汗,才是真的太陽、真的泉水」,都是明顯的男女情愛的描寫,「雖不中,亦不遠矣!」挺經典的一種帶詩意的寫詞方式。

這兒的空間 Here we got space

打不開天也穿不過地
自由不過不是監獄
你離不開我我也離不開你
誰都不知到底是愛還是賴

錢就是錢利就是利
你我不過不是奴隸
你只能為了我我也只能為了你
不過不是一對一對兒蝦米

這兒的空間沒什麼新鮮
就像我對你的愛情里沒什麼秘密
我看著你曾經看不到底
誰知進進出出才明白是無邊的空虛
就像這兒的空間裡

想的都沒說說的也都沒做
樂的就是彈吉他為你唱個歌
你別一會兒哭你也別一會兒笑
我是什麼東西你早就知道

天是個鍋周圍是沙漠
你是口枯井可越深越美
這胸中的火這身上的汗
才是真的太陽真的泉水

這兒的空間沒什麼新鮮
就像我對你的愛情里沒什麼秘密
我看著你曾經看不到底
誰知進進出出才明白是無邊的空虛
就像這兒的空間裡


3.一塊紅布(PieceOfRedCloth)4:37

MartinD-28吉他那一聲乾淨俐落的刷弦,開啟了這樣悲嘆的一首《一塊紅布》;幾個小節的獨奏之後,手風琴悲天憫人似的音色,也悠悠蕩蕩地加入主奏,這是繼《一無所有》以來,崔健面對中國人更加深沈的一次短吁長嘆,旋律里滿滿地都是悲鳴憤懣。

導演張元執導的音樂錄影帶里,璀璨輝煌的煙火凌空射出,或聚或散,耀眼卻帶著一抹揮之不去的悲愴。崔健的眼神略微朝上,以一塊紅布蒙住了雙眼,詮釋這首歌曲。記得專輯《一無所有》的封面嗎?正是那個教人記憶猶新的照片形象,多次演唱會上,他總是這樣眼睛蒙著一塊紅布唱著這首《一塊紅布》,這是他1980年代就已創作完成的曲子。

「紅色」對於1949年以降的中國大陸,確實有著太多我們這岸所不太能理解的怪異情感。太陽是紅的,血液是紅的,國家以紅色為重,國旗、各式旗幟、頭巾、文革時的小紅臂章、小紅書,都與紅色緊密結合。政府在一片紅色的領導宣傳下,意欲取信於人民:

 

那天是你用一塊紅布蒙住我雙眼也蒙住了天
你問我看見了什麼我說我看見了幸福
這個感覺真讓我舒服它讓我忘掉我沒地兒住
你問我還要去何方我說要上你的路

看不見你也看不見路我的手也被你攥住
你問我在想什麼我說我要你做主


人們就這樣,像無主孤魂般地讓政府牽著鼻子走,進一步是一步。隨著各式資訊的發達,民智的發達,意識到了政府的作為究竟是如何,也有著更多的期許:


我感覺你不是鐵卻像鐵一樣強和烈
我感覺你身上有血因為你的手是熱乎乎

這個感覺真讓我舒服它讓我忘掉我沒地兒住
你問我還要去何方我說要上你的路


崔健並沒舍了他自14歲以來吹奏小喇叭的專長,在曲中吹了起來。他在北京市立交響樂團那七年的小喇叭歲月過得如何,我們無從得知,他一直對從小受的這套古典音樂的音樂教育,認為是種束縛,被一大堆的技術給拴得牢牢的,但他卻也未因此放棄這項才能,並且一再妥善地運用在他所創作的音樂里:

我感覺這不是荒野卻看不見這土地已經乾裂
我感覺我要喝點水可你的嘴將我的嘴堵住

我不能走我也不能哭因為我身體已經乾枯
我要永遠這樣陪伴著你因為我最知道你的痛苦
嘟……嘟……


這歌結束前,終於揭去了縛在面上的紅布,睜大了眼睛看看這周遭的世界將如何繼續轉動,生生世世。


4.寂寞就像一團烈火(LonelyLikeFire)4:47

此曲的構想來自於崔健於1985年「七合板」樂隊時期的作品《對視》,收錄在1989年滾石出版的《浪子歸》專輯裡,由崔健及好友兼流行音樂名作詞人「黃小茂」寫詞,曲調上大致雷同,但風格上則透過編曲而改變不少。

你看我我看你彼此相對沈默
我的心在呼喚夕陽已經沉落
夕陽中你遠去拖著長長的身影
餵請你慢走我就要說

要說的話太多還不如相對沈默
我的心已不在呼喚它隨太陽一起沈落
夕陽中我也遠去拖著彎彎曲曲的身影
餵請別攔著我我什麼都不想說

也許這就是生活失去一切才是歡樂
相聚時沒有天地分手後又無事可做
不敢想將來和過去只得獨自把酒喝
忘掉白天和黑夜沒有正確也沒有過錯
噢……


由是觀之,愛情與友情似乎都沒有真正的永恆,生命的本質也只是孤獨,獨自一人時,浮一大白,看得不那麼執拗,也就是了。然而,真地可以這樣單純地看坦然一切嗎?他接著又唱了:


如果你在眼前坐著我要全部對你說
雖然說不說都一樣雖然你也沒有聽著
寂寞就像一團烈火像這天地一樣寬闊
燃燒著痛苦和歡樂還有我這身上的枷鎖
噢……

要說的話太多還不如相對沈默
我的心已不在呼喚它隨著太陽一起沈落
夕陽中我也遠去拖著彎彎曲曲的身影
餵請別攔著我我什麼都不想說

你們以為呢?呵呵,留點想像空間吧,我說。


5.投機分子(TheOpportunist)5:40

一把空心吉他開跑,輕鬆明朗的刷弦;另一把空心吉他跟上,兩把吉他就這麼和諧地說著話。貝斯、鼓、劉效松的鈴鼓、主唱、和聲,及至搬出了中國大鼓,強化了節奏,專輯聽到《投機份子》這裡,方才確信崔健的態度里有著底蘊的光明樂觀,對於音樂的配器總是有著他自己獨特的一套理解方式,歌詞的語構也是那麼地個人化:

突然來了一個機會空空的沒有目的
就像當初姑娘生了我們我們沒有說願意
機會到底是什麼一時還不太清楚
可行動已經是雷厲風行而且嚴肅

我們根本沒有什麼經驗我們也不喜歡過去
可是心裡明白幹下去一定會有新的結果
不知生活真地需要手段還是生活就該苦幹
反正事情已經重新開始就不能夠怕亂

噢……我們有了機會就要表現我們的欲望
噢……我們有了機會就要表現我們的力量


一直以為,中國大鼓那紮實的節奏運用在崔健的音樂里真是妙哉!在這曲你可以聽到樂隊成員在和唱方面的表現,還有點類似輪唱的感覺在,劉君利順暢不拖泥帶水的精彩貝斯;再者,由崔健所吹奏的那渾圓內斂的次中音號;間奏時貝斯有一小段的暫停,馬禾的鼓在這裡敲打得像軍樂隊的進行曲,讓人振奮不已。


真理總是在遠方姑娘總是在身旁
可是面對著她們的時候總與她們較量
明天還要繼續繁忙雖然還是沒有目的
只是充實著每個機會就像堅持在天堂

朋友請你過來幫幫忙不過不要你有太多知識
因為這兒的工作只需要感覺和膽量
朋友給你一個機會試一試第一次辦事
就像你十八歲的時候給你一個姑娘

噢……我們有了機會就要表現我們的欲望
噢……我們有了機會就要表現我們的力量


那麼,到底誰是「投機份子」呢?是崔健自己?這個樂隊的六位成員?靠著玩音樂起家的一群群烏合之眾?掌握時勢潮流大撈一筆的芸芸眾生?潮起潮落,一佛出世、二佛涅盤的普羅大眾?

弄清楚到底誰是投機份子的主人翁並不太重要,因為太多人隨時都可能成為故事的主角,就像歌詞所說「只是充實著每個機會,就像堅持在天堂」,以及「我們有了機會就要表現我們的欲望」。


6.快讓我在這雪地上撒點兒野(WildOnTheSnow)7:38

近期以《城邦暴力團》聞名的作家「張大春」,於1991年崔健《解決》在台出版當時,曾親自走訪了大陸廣州市、北京市,於4月3日~4月7日連載了四篇《在這塊土地上撒點兒野》的文章,在4月7日的最後一篇里,張大春這麼寫道:

「……然而,在《快讓我在這雪地上撒點兒野》的前奏里,聽者卻可以很清楚地掌握古箏如何藉著線性發展的不規則樂句之逐漸穩定,再經由低音吉他的溶入而襯出整個鼓組精嚴整秩的強烈節奏。到了曲子的中段,不絕如縷的箏聲和有如呻吟(或誦經)的人聲遙遠地穿梭在主唱者狂野的嘶喊之間。仔細聆賞這首曲子的聽者不難發現:掩藏在所謂「融合」大帽子之下的兩個音樂傳統是如何艱難而毫不妥協地對話著。此一對話之所以成為可能,正由於崔健從未試圖像語言中的「翻譯」一樣去「融合」它們,「語言」的一套在音樂里行不通!也正因為「民族/搖滾」透過「各說各話」的互反、互滲,兩個音樂傳統也才有了互相引爆和彼此豐富的機會。」

先看看下面這段有些駭俗的歌詞,咱們再說說這首曲子: 

我光著個膀子我迎著風雪
跑在那逃出醫院的道路上
別攔著我我也不要衣裳
因為我的病就是沒有感覺

給我點兒肉給我點兒血
換掉我的志如鋼和毅如鐵
快讓我哭快讓我笑
快讓我在這雪地上撒點兒野

YiYe──YiYe
因為我的病就是沒有感覺
YiYe──YiYe
快讓我在這雪地上撒點兒野

我沒穿著衣裳也沒穿著鞋
卻感覺不到西北風的強和烈
我不知道我是走著還是跑著
因為我的病就是沒有感覺

給我點兒刺激大夫老爺
給我點兒愛情我的護士姐姐
快讓我哭要麼快讓我笑
快讓我在這雪地上撒點兒野

YiYe──YiYe
因為我的病就是沒有感覺
YiYe──YiYe
快讓我在這雪地上撒點兒野


1989年,有位名叫「張元」的學生自北京電影學院畢業,1963年出生於江蘇的他,自小其實是由學畫畫起家的,才甫一跨出校門,便開始自資籌拍電影《媽媽》,描寫殘障兒童的故事;1990年,與崔健樂隊開始合作,籌拍中國大陸最早的音樂錄影帶,便是這首《快讓我在這雪地上撒點兒野》。與張元同一時期畢業的幾位導演,被通稱為「中國第六代導演」。(註:1999年,張元以《過年回家》一片榮獲威尼斯電影節四項大獎)

這首曲子由古箏手王勇及崔健共同掛名作曲,開頭以1分20多秒鐘的散板古箏獨奏,間以幾短聲梆子,以及一長聲大鑼;大鑼之後,古箏由細語式的樂句,逐漸發展,像是在黑暗中兀自盲目摸索探尋,那節奏……漸快……漸強,吉他的音色摸著空隙緩緩地與之兜了起來,馬禾敲下了十多聲的鼓,領了貝斯、吉他,爆發出令人難以理解的扭曲與糾葛。

歌詞出現時,古箏便暫時退居背景伴奏;至間奏時,則像再度走到台前表演。其實倘使你抽去人聲的部分,整個編曲幾乎沒剩下任何可以令人聽來心曠神怡的旋律,每一個字都像打結了似的理也理不清。但你聽著這樣的音樂,愈聽是愈坦誠了,愈聽是愈不能再無動於衷了,像是你聽到了血液在血管里流動的聲音,像是你再不起而行,身軀就要從此被凍結在冰天雪地里。

間奏的古箏更加狂放,王勇在這裡的手法大膽而富極度的實驗性。張元在這支音樂錄影帶里以介於黑白及彩色間的色調處理,搭配出色的音樂,使得1991年10月在美國奪下MTV音樂頻道的「MTVAsiaViewersChoiceAward」獎項。

7分38秒的一曲子,長嗎?不,一點兒也不,我認為崔健在這首曲子裡表達了太多至今仍難望其項背的內涵:音樂錄音帶的影音震撼、古箏與搖滾樂艱苦卻難能可貴的對話、人聲也是樂器的另一種形式、狀聲詞的廣泛運用(如中段的無意識的誦讀聲、吶喊聲),甚至結尾那個眾樂器齊放的高潮,從開始細膩纖巧到終了時之間的多處轉折,也許新一輩的樂隊會嫌它羅唆繁複,可我以為這是必要的手法和過程。


7.像一把刀子(LikeAKnife)3:07

紅彤彤的心它放著光輝照得我這雙手紅得發黑手中的吉他就像一把刀子它要割下我的臉皮只剩下張嘴

不管你是誰我的寶貝
我要用我的血換你的淚
不管你是老頭子還是姑娘
我要剝下你的虛偽看看真的

JinJinJin……

光禿禿的刀子放著光輝
照著那個老頭子露出恨悔
他緊皺著眉頭他還撅著嘴
不知是憤怒還是受罪

不要著急呀我的寶貝
我們生下來就不是為了作對
可我身上的權利就像一把刀子
它要牢牢地插進這塊土地

JinJinJin……

你光溜溜的身子放著光輝
照得你那祖宗三代露出羞愧
你張開了胸懷你還伸出了手
你說你要的就是我的尖銳

你在流淚我的寶貝
不知是脆弱還是堅強的美
這時我的心就像是一把刀子
它要穿過你的嘴去吻你的肺


這是一首不消我多說的曲子,就是完完全全的俐落痛快,帶著許多PunkRock的感覺,連歌曲長度都相對地很短、更加地「語不驚人死不休」。

當年飛碟唱片內頁有幾段文字,其中一段這麼寫著:「所以我們要解決,解決我們文化中的精神陽萎症,解決我們長期的社會病痛和思想痴呆!」這段文字是太急切了些,適當性也待商榷,但語意中也有幾分切直之處。


8.南泥灣(NanNiWan)2:38

「南泥灣」是個地名,位於陝西北部延安城東南方,原是個森林蓊鬱之地。1940年,共軍總司令「朱德」將120師359旅部隊,調往此地開荒生產,在旅長王震帶領下於短短三年內,硬是將原先的山林地,開墾成田地、畜牧區。經過多年來的演變,南泥灣的植被遭破壞,氣候及環境因此惡化,水土保持嚴重受到人為侵害。

《南泥灣》便是流傳數十年的當地傳統歌謠,內容也對當地開荒情況做了番描述,後來也就順理成章的演變成莊嚴的革命歌曲,凡宣傳共黨的文藝工具手段,大抵也就都那麼不外如是。

1986年11月,崔健於上海市體育館,以搖滾樂的編曲,演唱了這首《南泥灣》,成為「地地道道的資產階級靡靡之音」,從此不見容於官方,特別是當年那位120師359旅旅長王震還為此事而勃然大怒,一度封殺一切崔健在全國各地電視台露臉的機會。以下是崔健演唱的《南泥灣》:

花籃的花兒香聽我來唱一唱唱一唱
來到了南泥灣南泥灣好地方好地方
好地方呀麼好風光好地方來好風光
到處是莊稼遍地是牛羊

往年的南泥灣處處是荒山
沒呀人煙如今的南泥灣
與往年不一般不呀一般。
如今的南泥灣與往年不一般
再不是舊模樣是陝北的好江南

以下則是另一段《南泥灣》的歌詞,看看就更了解它到底是怎麼樣的一首曲子了:

陝北的好江南鮮花開滿山
開滿山學習那南泥灣
處處是江南是江南。
又學習來又生產三五九旅是模範
咱們走向前鮮花送模範鮮花送模範


9.從頭再來(StartAgain)5:12

這是首張專輯就已收錄的歌曲,在這裡,以一種現場方式重新編曲演奏,少了幾分Reggae的味道,多了許多現場熱鬧的煽動與交流。

我腳踏著大地我頭頂著太陽
我裝做這世界唯我獨在
我緊閉著雙眼我緊靠著牆
我裝做這肩上已沒有了腦袋

啦啦啦……
我不願離開我不願存在
我不願活得過分實實在在
我想要離開我想要存在
我想要死去之後從頭再來

那煙盒中的雲彩,那酒杯中的大海
統統裝進我空空的胸懷
我愈來愈會胡說我愈來愈會沈默
我愈來愈會裝做我什麼都不明白

啦啦啦……
我難以離開我難以存在
我難以活得過分實實在在
我想要離開我想要存在
我想要死去之後從頭再來

看看前後左右看看男女老少
看看我那到了頭的金光大道
感覺不到心跳感覺不到害臊
感覺不到自己想還是不想知道

啦啦啦……
我難以離開我難以存在
我難以活得過分實實在在
我想要離開我想要存在
我想要死去之後從頭再來

10. 最後一槍(Last Shot) 5:19

《最後一槍》一直有兩個版本,有完整歌詞的演唱版收錄於成龍洪金寶主演的《火燒島》電影原聲帶,背景是「中越戰爭」。另一個版本則因為「六四」的原因過不了審查,只好妥協,把歌詞刪剩了三句,成為現在大陸歌迷能看到的流通版本。


 

一顆流彈打中我的胸膛剎那間往事涌在我心上
哦只有淚水哦沒有悲傷
如果這是最後的一槍我願接受這莫大的榮光
哦最後一槍哦最後一槍

不知道有多少多少話還沒講
不知道有多少多少歡樂沒享
不知道有多少多少人和我一樣
不知道有多少多少個最後一槍

安睡在這溫暖的土地上朝露夕陽花沐自芬芳
哦只有一句話留在世界上

一顆流彈打中我的胸膛剎那間往事涌在我的心上
哦最後一槍哦最後一槍


 

阿波羅網責任編輯:鄭浩中

來源:本站原創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國 放眼世界 魂系中華
Copyright © 2006 - 2024 by Aboluowang

投稿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