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民生 > 正文

沒有水怎麼活?大陸靠什麼走出缺水危機?


武漢東湖:無數死魚

儘管中國大陸擁有第四大飲水儲備,但愈發嚴重的清潔飲水短缺問題卻對中國大陸經濟的持續發展構成威脅。尤其令北京政府深感頭痛的是水資源的分配不均。在中國北部缺水的同時,長江以南地區則水源充足,長江以及支流占中國水資源的80%。儘管如此,長達數十年的快速經濟發展致使長江以南地區也出現清潔飲水短缺問題。

在660個中國大陸城市中已有440個出現了飲水短缺問題。中國四川的地質學家范曉(音)表示:「主要的問題是水污染和單位GDP所消耗的水量非常高。如果我們的經濟發展模式仍然是一種很粗放的模式,用大量的消耗來換取一種不可持續的發展的話,那麼肯定會帶來一個很嚴重的情況。因為水資源是一個不變的東西,不是我想增加就增加的。天然的降水和可利用的水資源是有限的。因此滿足水的供應不是能靠增加水資源的供應來解決的,而更多的是要通過節約來解決。」

中國大陸人均耗水量比國際平均值超出20%。國內外專家很早就發出呼籲,要求中共政府對水資源進行可持續性管理。但到目前為止,低廉的用水價格使工業和私人用戶都缺乏節約用水的熱情,認為,為更為現代化的技術設備進行投資不大有必要。

與其採用市場經濟的解決方案,北京政府更注重建設大型的技術項目。早在奧運開始前,北京中央政府就已開始實施毛澤東時期出台的水力工程:開鑿300公里長的運河,通過四個大壩將河北省的水引入北京。

河北省居民叫苦不迭,因為多年乾旱使河北省的水源己近枯竭。當地農民為自己的收成和收入倍感擔憂。儘管如此,人們計劃將加緊落實此項飲水工程:三個各長1千公里的運河負責將長江,黃河和另外兩條支流的水匯集在一起,從而每年為少雨的中國北方供水4百80億立方米。相關批評家們警告說,此一工程造成的生態後果將超過三峽大壩工程。

中國地質學家范曉還指出, 尚不得而知的是,中國北方飲水短的問題是否能為此而得到解決。另外,他對工程的巨大耗資提供警告,「調水的成本是非常高的。而且南水北調工程不可能純粹靠國家來補貼,還是要通過市場來維持它的運轉。但是由於調水的成本非常高,人們能否用得起這麼貴的水,也是問題。要麼就是國家長期大量補貼,那也是一個很沉重的負擔。

世界銀行也警告說,如果北京政府不能解決這一難題,截至2020年,由於水源短缺,中國大陸將有3千萬人不得不背井離鄉。

阿波羅網責任編輯:於飛

來源: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國 放眼世界 魂系中華
Copyright © 2006 - 2024 by Aboluowang

投稿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