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社會觀察 > 正文

看海外華人是如何被騙的


  


  為了防範網絡詐騙活動,許多地方政府成立計算機犯罪預防小組。圖為新州一華裔小組成員向檢查官解釋歹徒如何利用網際網路作案。(美國《世界周刊》檔案照)

  


  曾鈺鈿說,最近「抽中大獎」的詐騙比較多。因此,她把世界日報有關報導貼在牆上,但作用不大。(美國《世界周刊》/韓傑 攝)

  金融危機以來,詐騙案層出不窮,花樣不斷翻新。美國一些金融機構聯合成立的身份被盜援助中心(ITAC)2月 10日預測,經濟衰退為身份盜竊(identity theft)創造機會。「 2009年身份詐騙統計報告顯示,身份盜竊已經增加22%。」紐約一些華人反映,其個人信息被盜,銀行帳戶存款差點被轉走。

  紐約法拉盛羅斯福大道上的西聯匯款營業部曾鈺鈿表示,最近兩個月,因為「抽中大獎」而匯款的華人增加很多,平均每天有三、四個,男女老少都有。匯款的數額約在2000元到4000元之間。香港的公司告訴他們,「匯去手續費就能拿到15萬元」。她說:「他們不相信受騙。你勸他們不要寄,許多人不理會。」

  紐約華人律師劉瑛說,許多華人成為「網上點擊中獎」的受害人。例如,一位畢業於哈佛大學的女醫師深信自己在網上獲得「1000多萬元獎金」。律師經過調查,發現這是一場騙局。「告訴她受騙了,她不相信。」每周在福建同鄉會提供法律諮詢的戴禺律師表示,紐約華人小區金融經濟詐騙很多,「最多的是標會。「 一些會頭拿到錢就走了。」

  騙徒甚至開始利用歐巴馬總統的經濟刺激計劃賺錢。經濟刺激法案簽署後,一些網站就宣稱「分到該法案一部分資金」,可以幫助「獲得刺激法案資金的資格 」。有的甚至以政府部門的名義發出電子郵件,表示政府準備發放支票,「請儘快提供銀行帳號和個人數據,以便錢儘早進入帳戶」。

  路透3月25日報導,聯邦調查局局長穆勒(Robert Mueller)在國會作證時指出,聯邦調查局認為利用刺激法案進行詐騙的高潮即將到來。「我們估計經濟犯罪將持續飆高。」因此,美國聯邦新聞(US Fed News)提醒美國民眾提高警覺,政府的退款或退稅不用專門申請,也不需要他人操辦。「這些人實際上就是想把這筆錢據為己有。」因此,不要向這些人提供個人信息。

  銀行帳戶被盜增多

  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紐約華裔居民說,不久前她接到滙豐銀行的電話。銀行職員告訴她,有人打電話給銀行,要從她的帳戶中轉出幾千元。這個人知道她的所有信息,包括其母親的姓名。「他唯一不知道的是我的社會安全號碼。當銀行問他要社會安全號碼時,他推說自己是聾子,聽不到。」最後,這筆錢沒有轉出。

  她聽說好幾起類似的情況,感到詐騙無處不在。他們不能明白的是,這些人從那些地方獲得自己的銀行資料?滙豐銀行北美公共事務部助理副總裁黃文在接受記者電話訪問時說,該行對此有個書面聲明。

  該聲明稱,最常見的偷竊人們身份的方法是透過「網上釣魚」(phishing)。網上釣魚就是向眾多電子信箱發送電子郵件,謊稱自己是某某銀行,需要信箱主人的個人信息。同時,該郵件還把郵件接收者引到虛設的網站,要求填表,套取收件人的個人信息。許多人信以為真,最後上當受騙。「滙豐銀行時刻檢視這些釣魚網站,並採取行動設法使其關閉。」

  聲明說,滙豐銀行還有防止身份詐騙措施和管理系統,以保護客戶及其帳戶。他說,假如銀行發現詐騙的可能,就會啟動一個系統,保護信用卡、儲值卡 (debit card)和其它轉帳詐騙。如果銀行發行帳戶可能被詐騙,銀行會立即通知帳戶所有人,並進行調查;同時凍結該帳戶,直到問題解決時為止。

  身份被盜援助中心(ITAC)在3月25日發表一份身份被盜原因的調查報告。報告說,對1530個受害人的統計顯示,72%不知道犯罪原因。「 許多人感到很沮喪,因為他們不知道自己的信息如何落到壞人的手裡。」提供個人和公司身份風險管理服務的公司「交集公司」(Intersection Inc.)總裁史坦斐德(Michael Stanfield)說,偷取消費者信息的匿名犯罪越來越多,因為「技術使得犯罪分子能夠通過關鍵記錄軟體(key logging programs)從你的計算機中偷取信息」。

  該調查報告顯示,在1530個受害人中,28%的受害人知道犯罪原因。在這些案例中,26.5%的受害原因來自朋友、親戚和同一個辦公室的雇員;21.6%認為是歹徒通過計算機獲得自己的信息;認為丟失皮夾、支票本、信用卡為原因的占15.1%;從信件中獲得信息的占11.6%;屬於公司和雇員原因的為11.6%;消費者數據丟失的占4.7%。

  會頭詐騙時有所聞

  自2008年1月起,戴禺律師每周一下午在美國福建同鄉會為華人提供免費法律諮詢服務。他說,每天前去諮詢的華人有十個左右,至今為止約七、八百華人參加。「前來諮詢的以福建人為主。」他說,遭受詐騙最多的是「標會」詐騙,即華人常說的互助會。

  他說,在紐約華人小區,標會集資活動相當風行,會頭攜款逃亡而倒會的事也時常發生。他舉例說,2008年8月,幾位福州人前往諮詢。他們指稱,會頭李美金2004年6月攜款潛逃,至今下落不明。李為福建長樂人,今年約50多歲,曾經在衣廠打工,沒有合法身份。

  2002年,李美金組織標會,共有22人參加,其中有李在佛羅里達開店的妹妹李美英和弟弟李美貴。李的妹妹和弟弟都在一開始率先標得會錢。一位曾是會員的林姓婦女說,她與丈夫於2003年4月加入,每人每月交700元,一直交到2004年5月。從此,李美金人間蒸發。他與丈夫已經交14次會錢,損失金額1萬9600元。另外一名會員把一生的血汗錢投入標會,希望坐收高利,結果被騙,事發後中風臥床。

  2008年12月初,一位鄭姓福州女士前往諮詢說,她幾年前參加會頭陳麗明組織的標會活動。這名會頭是50多歲的福建長樂人,家住布碌侖。「她參加過兩次,大家都是按時付錢,合作也很愉快。」但是,該會第三次標會發生問題。2007年2月,會頭將100多萬元全部帶走,回到中國。受害者有幾十人,每人損失約在五、六萬元以上。

  她回到中國後,還一直和這些會員聯繫,表示自己因為丟失綠卡,故無法返回美國。「該會頭還告訴他們,等自己賺錢後會把錢還給他們,希望他們耐心等待。 」現在,兩年多過去了,仍然沒有音信。他們關心如何追回被會頭捲走的會款。戴禺認為,這是標準的詐騙。因為標會在美國不合法,這些錢很難追回。

  許多華人上當受騙

  戴禺說,華人小區的身份盜竊也時常發生。他分析,這些騙徒有的是室友,可以收到別人的信件,知道別人的社會安全號碼,看到別人的信用卡簽名,這樣,他們就可以用別人的信息申請信用卡。有的是餐館的老闆,知道雇員的數據。有的騙徒是受騙人的男女朋友。因為兩人的關係比較密切,因此騙徒知道對方的所有信息,甚至對方母親的姓名。現在,人們經常收到所謂銀行的電子郵件,要求更新個人信息。「如果仔細看,寄信人的地址並不是銀行。」

  他自己曾經有過信用被盜的經歷。不久前,他接到一家大銀行的防止詐騙部門的電話。銀行問他最近是否開支票買過某種東西。他回答「沒有」。原來,有人用他的支票購物,但是,新支票的序號與原來支票的序號相差太多,引起銀行的懷疑。他估計,可能有人冒充他給銀行打電話,佯稱支票丟失,重新訂購支票本。

  他認為,這種情況可能與美國的大銀行的服務部門外包有關。許多銀行的服務部門設在印度。在這些外包的部門裡,當地職員可能通過某種技術能夠拿到用戶的信息,包括社會安全號碼。

  一直流行的奈及利亞詐騙(Nigeria Scam)也侵入華人小區。騙子廣發電子郵件,導致多人受騙,但是礙於顏面,不願向外透露。有一次,一位熟人在半夜打電話給戴禺,講到有人給他發電子郵件,說一位外國高官在銀行存有幾千萬美元,但是這個高官已經去世。發信人希望找個外國帳戶轉出這筆錢,事成之後將拿出20%作為報酬。「這位熟人在美國受過教育,獲得碩士學位,竟然相信這樣的事情,還向我諮詢意見。」戴禺當時就告訴他,這是一個古老的騙局,不要上當。「但不知他回信沒有。」

  戴禺說,紐約華人中的另一個問題是借錢不要借據。例如,有的人要開餐館、買房子,向親戚朋友借錢,但是最後不還錢。這類經濟詐騙經常發生。因此,他建議花點錢請律師寫個借據,說明借多少錢、何時借與何時還,利息是多少。借錢最好有抵押。「有華人太信任別人,貪圖高利,最後吃虧上當。」

  哈佛畢業也遭詐騙

  以追債為主的劉瑛律師說,華人受騙的事經常發生。但是,讓人不能理解的是,有的人受過高等教育,甚至畢業於哈佛大學,照樣被騙子騙得團團轉。有的甚至受騙後仍然不認為自己受騙了,讓人覺得可悲。

  去年,一位華人女士來到劉瑛位於法拉盛的事務所。這位女士首先問律師畢業於何校,並介紹自己畢業於哈佛大學,現在是位醫師。她說,她在網上點擊一家網站,中了1000多萬元。她很高興,已經按照要求寄去費用。但是,該網站還要她再交其它的錢。她認為該網站食言,因此請律師打官司,把這1000多萬元錢要回來。

  劉瑛一聽就知道這是一個騙局。但是,當事人認為自己很有知識,覺得自己不會受騙。劉瑛表示,律師將進行調查研究,看看是否真的贏了這些錢。「我們的美國律師上網調查很久,發現是個騙局。」

  她說,類似的案件甚至死過人。例如,有位30多歲的婦女訪問某網站「中了大獎」。公司讓中獎人付了許多費用後,還讓她去南非領獎,結果中獎人在當地被殺。她說,如果是真的,倒可以打官司。「但是這明明是騙局,打了也沒用。」

  等到女客人再來時,劉瑛如實相告。但是,該醫師不信,堅持認為就是贏了這些錢。劉瑛說,如果要打官司,客人要付律師費。「但是,客人不付,提出打贏官司後從1000多萬元中支付三分之一。」因此,劉瑛沒有接下這個案件。

  她說,現在網絡上的詐騙很多。例如,一名香港移民希望儘快發財。不久前失業後,他收到一封電子郵件。郵件說,該公司專門提供儘快發財培訓,讓人「在家裡發財」。於是,這名香港人按照要求寄去七、八千元。培訓資料寄來後,他發現這都是一般的知識,並無發財訣竅。於是,他聘請劉瑛打官司。

  劉瑛根據情況,寫了一封律師信。信中把有關的法律一一列出,並警告如不退錢,立即將其告上法庭。「結果,公司一周內將錢退回。」劉瑛估計,該公司已經騙了許多人,並不想讓官司纏身,壞了自己的賺錢大計,於是退款了事。

  最近騙局「中大獎了」

  西聯匯款的曾鈺鈿說,中大獎是最近紐約華人小區最熱門的詐騙手法。常見的中獎金額是15萬元。匯款寄往的地點是香港、馬來西亞、澳門和中國。受害人有東北人、上海人、福州人和溫州人。「有的人像是讀過書的。」

  她說,這些詐騙公司都要求通過西聯匯款寄錢,因為這樣騙徒可以很快拿到錢。從客人填匯款單的情況可以看出那些人給騙徒寄錢。例如,有的人不知道對方的收款地址,因此他們邊打電話邊填表。她一看到這種情況,就問:「你是不是中了15萬?」匯款人很吃驚,反問:「你怎麼知道?」

  她說,一遇到這樣的情況,她就會和匯款人多說幾句。「這些華人在美國打工不容易,有的甚至是借錢寄走。」為了不讓別人知道,他們一下子說收款人是親戚,一下子又說是朋友。「親戚要買房子,向我借錢。」

  她說,有的匯款人還講實話,但是有的人不說給誰寄錢。這些匯款人後來解釋說,收款人告訴他,不要對西聯匯款的工作人員說,「一旦西聯匯款知道,就要求你們繳納美國收入稅」。

  客人有時還讓她給收款人打電話。對方就怪她問的問題太多。最後,對方還說:「是不是你沒有中獎,嫉妒別人?」她說,後來有人到警察局報警。但是,警察表示,錢是受害人自己主動寄出,並沒有人逼迫他們寄,如果因此受騙,只能自己負責。

  一位哥倫比亞大學的華裔教授曾經受騙。一年多前流行的詐騙手法是外國人用支票向美國人購物,因為支票數額超過物價,就讓收款人將多餘的錢退回。實際上,該外國支票是空頭支票。但是,等到銀行通知跳票後,收款人退錢已經寄出。這位教授到該營業點寄錢。她看後就告訴這位教授有可能是個騙局。但這位教授不信,認為自己是大學教授,不會受騙。後來,這位教授來到該營業點,坦承受騙了,損失2000多元。

  廣泛撒網試圖釣魚

  來自中國浙江的張先生是中獎詐騙的受害人之一。他說,和其它華人受到香港等華人公司的詐騙不同,他受到哥斯大黎加(Costa Rica)一家講英語的公司詐騙。他說,他在一家中餐館做管理工作,住在皇后區一個租來的獨立房屋裡。

  1月底,他收到一份通知,告訴他中了100多萬美元的獎金。通知說,他必須在十天內回信,「不回信就失去獲獎資格」。他考慮兩天後,「感覺好像不是假的」,就按照要求回信,並寄去20元費用。

  3月24日上午10時44分,一位講英語的人給他打電話,先核對他的姓名和地址,然後告訴他中獎了,獎金是100多萬美元。他說,等一會就會有人打電話給他。11時15分,果然一個人打來電話,自稱他是Erick Sosat,在該國機場政府部門工作。目前,他正在翻譯獲獎文件,要收翻譯費1600元。

  張先生問,他如何相信這個獎是真的呢?Sosat讓他給Paymaster Cash Award公司打電話核實,號碼是702-966-9460。他說自己知道這個號碼在拉斯韋加斯,因為他「曾在那裡打過工」。這個電話一撥就通。一位自稱是Alicidia的女士接電話。

  Alicidia告訴他,因為在國外獲獎,這筆獎金不要交稅,而且翻譯費將來可報銷。其辦法是,收到獎金支票後,將翻譯費發票傳真給該公司,公司就會將翻譯費退回。此前,Sosat還告訴他中獎號碼是JC1404,而且這個號碼和Alicidia講的號碼一樣。「這樣,我就相信了。」

  下午1時40分,Sosat打電話催他趕快寄錢。他說,自己沒有這麼多錢。Sosat立即做出讓步,說自己的翻譯費就不要了,但是政府1050元費用一定要交,因為需要去領事館辦理登記。於是,他趕到法拉盛羅斯福路上的西聯匯款營業點將錢寄走。

  故弄玄虛吊人胃口

  張先生以為這筆錢寄走後就可以拿到獎金了,其實不然。當天下午,他將錢寄走後,Sosat就打來電話,要了匯錢密碼,告知現在去領事館給他辦事了,並讓他第二天在家等電話。

  3月25日上午10時34分,Sosat打來電話,講手續已經辦完,現在將郵件寄到邁阿密機場,讓他等候機場電話。過了一會,一名自稱Katherine Gustafson的女人打來電話,手機顯示的號碼是305-760-4684。她先和張先生核實姓名、電話,然後告訴他郵包已到,要他給拉斯韋加斯打電話,確認郵包。

  令他吃驚的是,這位女人還告訴他,再給拉斯韋加斯打電話時,如果對方問到個人信息,不要給他們,因為 「他們可能是騙子」。他打電話過去,Alicidia只是核對號碼,並未索取個人信息,因此他「相信Alicidia不是騙子」。他給邁阿密打電話告知結果,對方說他在一兩個小時內就能收到郵包。但是,他在家裡沒有等到。

  下午3時11分,Sosat打來電話,講到郵包已經寄到新州,讓他打新州電話號碼 718-705-7199,找一個叫Fitz Springer的人,聯繫如何拿到郵包。他說,這個號碼是紐約的號碼,但當時根本沒有產生疑問。他發現,接電話的是一個老頭。老頭說,郵包在他手裡,但是不能直接寄給他。「按照聯邦政府規定,這筆獎金要繳納兒童教育基金費用。」

  然後,老頭讓他等一下,稍後一個老太婆過來接電話。她自我介紹說,她在政府的法律部門(legal department)工作,說賭博贏錢都要繳稅。他的獎金是免稅,但是要交2625元的兒童教育基金費。「老太婆還說,交完錢,才能拿到郵包。不交錢,只能保留24個小時,過期退回。」她讓他自己考慮,或者和Sosat商量。

  過了一會,Sosat打來電話,說這點錢對100多萬元獎金來說「是小意思」。但是,他仍然不願交錢。下午4時18分,又有一人打來電話,號碼是202-629-9740。電話一開始就核對姓名和住址,發現與張先生的不符。對方就說:「對不起,電話打錯了,電話是打給那位中了300多萬元的中獎人的,因為其手續全部辦完。」他後來想起,這是Sosat的聲音。

  設定期限逼迫交錢

  張先生說,因為沒有寄錢,這些人就不停打來電話。當天晚上8時16分,Sosat又打來電話,但這次的電話號碼是911947。Sosat勸他,不要為這點小錢耽誤賺大錢。張先生告訴他,自己只有800元。Sosat建議他寄800元,一定不讓郵包退回。

  第二天,那位自稱新州海關的老太婆打電話給他,用的仍然是紐約的電話號碼,告訴他她將於晚上7時30 分下班,因此錢必須在這之前寄到,否則將郵包退回。她還說了一個新州的收款人地址。他擔心羅斯福大道上的營業點可能關門,就去附近一家西聯匯款營業點寄錢,錢還是寄給Sosat。「這家西聯匯款營業點還是Sosat告訴我的。」

  3月26日是他開始匯款的第三天(星期五)。上午10時45分,新州老太婆打來電話,表示已經收到800元,郵包可以再保存24給小時。餘下的錢寄清後,郵包就會寄來。下午1時20分,Sosat打來電話,告訴張先生,現在就剩下1195元,要趕快寄錢,把郵包拿到。

  為了儘快拿到郵包,他下午2時到羅斯福大道上的西聯匯款營業點匯款。曾鈺鈿告訴他,這肯定是個騙局,勸他不要寄錢。張先生不信,就打通那個紐約的電話,讓曾鈺鈿和她對話。曾鈺鈿說,她一接電話,對方就問她,「你知道你在和美國海關的官員說話嗎?」

  張先生說,他越想越感到這裡面有詐。他就告訴那位「海關人員」,自己需要考慮一下,就沒有寄錢。下午4時10分,Sosat給他打電話,說「不寄錢太可惜了,這麼多錢沒有拿到」。張先生要求對方退錢,但遭到拒絕。

  他說,他最近每天都能收到五、六封這樣的信件,最多時有十幾封。公司的名稱不同,姓名不同,金額不同,但是仔細查看,簽字的筆跡是一樣的。他說,自己一開始信以為真,「後來收到太多,就麻木了」。他的體會是,千萬不要相信這些中獎。「如果天天有幾百萬元收入,就不要上工了。哪有這樣的好事?」

  提高警覺防止被騙

  國寶銀行董事長孫啟誠在接受電話採訪時表示,因為經濟不好,金融詐騙的確有所增加。他說,金融詐騙由來已久。「只要有錢,就有詐騙。」因為銀行的產品是現金,所以針對銀行的詐騙就很多。

  他說,對銀行來說,最多的詐騙是信用卡詐騙。有人盜用別人的信用卡購物,受害人沒有損失,損失由金融機構承擔,但對受害人很麻煩。也有人冒充銀行帳戶所有人去轉帳。有的是電子轉帳,也有的是通過電話轉帳,但是必須轉到有帳戶的人手上。「這也不是客戶的損失,而是銀行的損失。」

  有的騙徒利用別人的支票、冒充別人的簽字去銀行取錢。客戶收到帳單後,可以報告銀行,予以否認,避免損失。還有一種是銀行內部工作人員作弊。如果發生,銀行有責任去懷疑。「如果不懷疑,就是銀行的問題了。」

  他認為,預防金融詐騙很難。人們只能多加小心,尤其在經濟不好的時候。最近,紐約發生一起金融詐騙案。馬多夫(Bernard Madoff)詐騙投資人650億元。實際上,馬多夫有許多疑點。例如,馬多夫的年報酬率穩定在12%左右。「為何別人做不到?」但是,很少有人懷疑。

  他建議的預防方法是,信用卡一定要小心保管,不交給別人。一旦發現有人盜用,就立刻通知銀行。「社會安全號碼、自己的生日、父母的姓名等也不要告訴別人。」還有不要申請太多的信用卡。現在,支票也不太安全,因為銀行有時不查簽字就付款了。

阿波羅網責任編輯:陳柏聖

來源:世界周刊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國 放眼世界 魂系中華
Copyright © 2006 - 2024 by Aboluowang

投稿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