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中國經濟 > 正文

留洋歸來不敢自稱海歸 海歸含金量急速下滑?

  兩位「80後」男生用求職故事解讀《我們是怎樣的一代海歸》

  網上一度流行一個描述年輕人生存狀態的段子——《我們是怎樣的一代人》:上小學時大學不要錢,上大學時小學不要錢……

  澳洲求學歸來的杭州人趙楠(化名),辭掉了幹了幾個月的銀行卡推銷員工作,在家做了一段時間的「宅男」後,痛定思痛地編寫了一段《我們是怎樣的一代海歸》:

  當我們沒留學的時候,留學生回國是人才;

  當我們去留學的時候,國外「教育產業化」了;

  當我們從國外大學畢業,國外鬧金融危機了;

  當我們成為「海歸」的時候,國人說,還真以為從國外回來,就是人才啦……

  帶著這段《我們是怎樣的一代海歸》,記者請杭州幾所大學的學生團隊協助,向百位海歸發放了問卷:是海歸含金量在急速下滑,還是現今「海歸」應該被重新定義了?

  留洋歸來他不敢自稱「海歸」

  兩位「80後」男生用求職故事解讀《我們是怎樣的一代海歸》

  海歸一詞的出現,可以追溯到上世紀90年代末,中國在外留學人員掀起新一輪迴國浪潮。那時的海歸是個令人仰視的名詞,標籤上都打著「高級」的烙印。

  面對記者的採訪,趙楠直言不諱地說,他從來不對人說自己是「海歸」,也從來不提自己是人力資源管理碩士,在杭州某個銀行做了幾個月的信用卡推銷員之後,他辭職了。

  [故事一]

  「英語差生」走上留洋路

  回國後托遍關係,暫時解決飯碗危機

  趙楠當初到澳洲去留學的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恰恰是他英語很差。

  1983年生的趙楠,原來在杭州某大學念傳媒專業,大多數課程都能及格,唯獨英語,拼了4年竟連三級都過不了,結果畢業沒有學位證書。

  2005年,父親就命令他到澳洲去留學。

  出國前,他還特意去留學機構參加英語突擊班,但效果並不理想。「也只能說澳大利亞那邊學校確實比較容易申請,我考得很差,居然也申請到學校了。」趙楠說,那所學校大概只能算「三流」。

  有一次,他在餐館吃飯想喝牛奶,竟想不起「MILK(牛奶)」一詞。

  在澳洲學了一年的傳媒後,他抽空回了次國,發現他學習的知識和國內現狀根本不接軌,就業單位也對他的理論不感興趣。一年半後,他趕緊轉了人力資源管理專業。 

  前後3年時間,花了四五十萬元,趙楠最大的收穫就是游遍澳洲。

  去年,趙楠畢業回國了,看看大學同學,3年前已經工作的人,居然有人都已經是單位中層了。

  而他不得已當起了某銀行的信用卡推銷員。沒過多久,他自己就覺得落差太大了。

  他還是靠著父母的老情面,要去一家文化傳播公司落腳。

  他並不樂意被人當作海歸,甚至把此作為一種奚落,女朋友也不想找,「事業愛情都是低谷。」他說。

  [故事二]

  月薪一萬,我很知足很知足了

  本科生放棄4份offer去美國,回來遭遇求職難

  「當時覺得找工作並不是一件很困難的事,剛好美國又來了全獎通知,所以義無反顧去了美國,沒想到碩士畢業後,工作反而比本科畢業時更難找了。」9月初,剛回國的Kevin有些心灰意冷,在美國找工作時剛好趕上了金融危機,「面試一家、倒閉一家」的求職境遇,讓他不禁開始想念本科畢業時那4份還算不錯的offer。

  放棄4個offer去美國

  1982年出生的Kevin 4年前還是浙江大學國貿專業的一名畢業生,跟班上很多同學一樣,他一邊找工作,一邊等國外大學的錄取通知書。

  「幾乎每個學校都有國貿專業,國貿的畢業生每年都是一抓一大把。」Kevin的很多同學都發現工作並不好找,相比之下,Kevin就要幸運得多,就在同班同學還在為「飯碗」焦頭爛額時,Kevin手上已經捏了4個offer:「德勤」會計師事務所、中國銀行、五礦集團和中大集團。「到底選哪一個呢?」 正當Kevin左右為難時,一封來自美國一所大學的全獎通知書,將他的為難一掃而空。

  「找工作好像也不是太難,等在美國念完碩士後,肯定會有更多、更好的工作機會。」2005年秋天,Kevin扔下讓同學羨慕的4個offer,意氣風發地去了美國。但事情並不像他想像得那麼美好。

  美國求職又遇上金融危機

  「感覺自己運氣不太好,在美國畢業開始找工作時,剛好是金融海嘯發作的高峰期,標普500指數(美國股指的一種,一定程度上反映經濟形勢)直線向下,很多公司都不行了,有的裁員,有的倒閉,有好幾次,我剛去面試沒幾天,那家公司就倒閉了。」讀書的簽證很快到期了,但Kevin不甘心,為了留在美國等機會,他一邊在一家期貨公司實習,一邊靠著實習簽證的期限,繼續考CFA(國際金融分析師),但一年過去了,工作還是沒有著落。

  擺在Kevin面前的只剩一條路:回國。唯一值得安慰的是,在實習簽證到期前,Kevin終於拿到了CFA三級證書,國際金融分析師的最高等級。

  回國後,Kevin一直待在家裡,上上網,投投簡歷。那段時間,Kevin的MSN頭像一直都是暗的,不是他沒有上線,而是怕被同學看到後,詢問工作的事。

  回國投簡歷居然沒人回音

  「原來本科那些同學,很多在單位已經混得不錯了,還有幾個已經擠進了中層隊伍,難道讓我去給他們打下手嗎?」回國後,Kevin投簡歷的一個原則是,不投本科畢業時投過的那些單位,他說,拉不下面子倒是其次,更重要的是:不甘心,「如果現在再去那些本科畢業時就能去的單位,我在國外這麼多年豈不是白混了?」

  「感覺合適的工作不多,很多崗位還只招應屆畢業生,有時候灰心起來,想乾脆隨便找份工作將就一下算了。」最後,Kevin被老爸老媽「趕」出了家門。

  「我爸幫我買好了火車票,讓我去上海投簡歷。」就這樣,Kevin捧著簡歷,到上海的一些期貨公司和基金公司,挨家挨戶地拜訪,「這樣沒頭沒腦地送上門去,真怕被人家趕出來,但沒辦法,總比待在家裡等工作強,好在那些HR都還比較客氣,但遺憾的是,沒有一家有回音。」

  現在的工作還是老美公司推薦的

  「海歸的簡歷,招聘方難道不會稍微重視一點的嗎,更何況你還有CFA三級證書?」記者很好奇。

  「很多HR的桌上都堆著一大疊簡歷,估計有幾百份,他根本不管裡面有沒有海歸,很多都是看也不看就扔掉了……」說到這裡,Kevin的聲音突然低了下去。

  正當全家人一籌莫展的時候,事情有了轉機:10月底,上海的一家私募基金要Kevin去面試。但Kevin卻不記得自己向這家公司投過簡歷。原來,這家私募基金是美國總公司在上海的分公司,而Kevin曾去美國的總公司面試過,老闆對他印象很不錯,雖然總公司暫時不需要人,但還是向上海分公司的老總推薦了Kevin。

  現在,Kevin已經在上海上班了,雖然每月一萬的薪酬並不算高,但Kevin還是很知足。

阿波羅網責任編輯:沈波

來源:浙江在線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國 放眼世界 魂系中華
Copyright © 2006 - 2024 by Aboluowang

投稿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