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大陸 > 正文

高學歷人群的「心病」 大陸天子驕子自殺潮驚心



  繼農民、破產者、下崗工人、明星等成為自殺高危群體後,高學歷人群也正在成為這一群體中的一員。據《中國日報》報導,自殺已成為我國20-35歲人死亡的第一原因。2005年上半年,北京聯合大學信息學院02級學生程小龍對大學生自殺狀況進行了調查,他在北京聯合大學、對外經貿大學、北京中醫藥大學和北京化工大學發放了200張問卷。調查結果顯示:在收回的189份有效問卷中,有近1/3的被調查者承認自己曾有過自殺念頭。來自《中國青年報》的一份調查顯示,14%的大學生出現抑鬱症狀,17%出現焦慮症狀,12%存在敵對情緒。據《參考消息》報導,我國白領的自殺事件也屢見不鮮,某職業顧問機構針對北京、上海、廣州、深圳四地白領職場生涯做了抽樣調查,結果顯示:上海白領感覺壓力大的占67%,北京占45%,廣州占46%,深圳占64%;因壓力考慮過自殺的,上海占23%,北京占12%,廣州占8%,深圳占10%。最近一份研究中國自殺狀況的報告稱,中國平均年自殺率遠遠超過世界平均水平。另有數據顯示,中國約有70%的白領處於亞健康狀態。一組組數據說明了有很多的高學歷人群受到了心理問題的困擾,他們更需要來自全社會的關心和理解。

  
  一組組令人震驚的「死亡」報導  

  
  2006年6月25日晚近9時,中央財經大學法學院一大二女生從該校主樓北側跳樓身亡。
  
  2006年6月21日凌晨一點半左右,江蘇鎮江丁卯金田花園小區25幢三單元605室發生一起血案,一名在讀醫學博士深夜持刀狂砍妻兒18刀,後割脈自殺未成,從6樓跳下當場身亡。
  
  2006年6月,北方交通大學一名03級學生白某從12層的學生公寓樓跳下,砸傷兩名行人,一人無礙,白某及另一人死亡。
  
  2006年5月24日下午4時許,中科院福建省物質結構研究所一名女研究生,從研究所的公寓樓跳下當場死亡。同日,某大學歷史系研究生二年級的學生劉某,因導師指責其論文開題不好,有不足之處,跳樓自殺。
  
  2006年5月16日上午,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一名即將畢業的40歲女博士董某跳樓自殺。同日,北京理工大學機械與車輛工程學院的大二學生小武從校內招待所五樓跳下身亡。
  
  2006年4月28日,四川省成都某高校博士樓一男博士因愛人的一句玩笑話而自殺。
  
  2006年4月15日,家在甘肅漳縣、就讀於寶雞文理學院的大四學生包海軍,由於患空洞型肺結核,面臨畢業擔心用人單位拒收,貧困大學生投河自殺。
  
  2006年4月,青島某高校大一學生21歲的小柯化名 因失戀跳海自殺。
  
  2006年4月20日下午2時30分左右,衡陽南華大學外國語學院大一學生盧某縱身從7樓跳下,送往醫院搶救後不治身亡。據衡陽市蒸湘公安分局透露,盧某在跳樓之前曾因和同學李某發生過爭執,一怒之下將李某刺死,自己也選擇跳樓自殺。
  
  2006年3月26日凌晨6時許,安徽合肥市紅星路某小區,一名即將畢業的年輕大學生因就業壓力大跳樓身亡。
  
  2006年2月28日下午大約4時,成都電子科技大學一名大四男生因為英語四級未過,從5樓跳下,結束了讓他魂牽夢繞4年的大學生活。
  
  2006年2月,華南農業大學兩周內4人連續跳樓。
  
  ……
  
  2005年僅上半年,北京高校大學生非正常死亡25人,其中有10人為自殺。
  
  大學生自殺「密度」之高,令人咋舌。而「百度」一下「博士自殺」,相關網頁竟高達1800000個。
  
  縱觀他們自殺的原因,無非是生活、情感、學業、健康等「小兒科」問題。按理說,作為高學歷的人才,這些小挫折、小壓力根本就不應該成為他們自殺的理由,可現在,竟然有這麼多的「高才生」選擇了以自殺的方式來逃避現實,這實在是讓人難以理解。
  
  他們就這樣解脫了,身後留下了痛苦的親人們——他或她的父母、子女、愛人、在意她或他的朋友,他們的痛苦又有誰來承擔呢。
  
  「高才生」為何走上了不歸路
  
  心理專家通過對35位大學生自殺案件的調查後,發現幾乎每位自殺者都有程度不等的人格障礙和情緒失調,這兩個因素是導致他們走上自殺道路的首要因素。與社會上的一般青年相比,大學生的自我意識非常強烈,富有理想和抱負,憧憬未來。心理上的需求也相對較多,包括實現自身價值、受人尊重、愛情和審美等等。除生理上的發育成熟與文化知識技能的提高以外,大學生在成長過程中,需要完成的是個體角色的定位以及獨立性的形成。同時,當今的大學生面臨著社會變革、市場經濟迅猛發展的社會環境,他們對自我的期望值也不時地受到大的社會環境變化的影響,加上自身生理和心理不成熟,使得他們的心理適應能力面臨巨大的挑戰。這些特殊的心理特點使得他們在現實生活中更容易產生各種心理上的反差,導致各種心理挫折,因而更易走上自殺的道路。
  
  據專家們分析,當代大學生自殺率攀升的主要因素可以歸納為:
  
  1.心理疾病。北京心理危機研究與干預中心的研究顯示,引發自殺的第一誘因是嚴重的抑鬱症,我國年輕人尤其是擁有大學學位的人在抑鬱症患者當中占有極高的比例。哈佛大學精神病研究者阿瑟·克萊因曼認為,年輕人缺乏應對困難的經驗,容易患抑鬱症並由此引發更嚴重的心理危機。
  
  2.戀愛失敗。南京危機干預中心的調查顯示,戀愛失敗占大學生自殺原因的44.2%。
  
  3.學習壓力。南京危機干預中心的調查顯示,學習壓力占大學生自殺原因的29.8%。北京高教學會心理諮詢研究會會長林永和教授表示,過去高校自殺的學生中以本科生居多,現在碩士和博士自殺的比例呈增長趨勢,這是由於高學歷學生面臨的壓力比過去更突出。
  
  4.家庭原因。據社科院心理研究所王極盛教授的研究,中國有70%家長的教育方式不合格,其中30%是過分保護,30%是過分監督,10%是嚴厲懲罰、傳統的打罵式。這些不合格的教育方式帶來的結果就是年輕人的承受挫折能力差,適應能力差。此外,上世紀80年代出生的獨生子女們,心理承受能力比較弱,缺乏社會責任和對人生價值觀的認識,遇到挫折可能採取極端行為。
  
  5.社會壓力。當前社會上對大學生的評價及其待遇、地位都較以前下降,加上市場經濟帶來的競爭壓力,讓學生們對找工作深感焦慮,並產生自卑感。
  
  最近一段時期接連發生的大學生自殺事件引起了四川省社科院社會學研究所副所長胡光偉教授的關注,他認為這些自殺事件的發生各自有各自的特點和原因,但是他們也有相同的因素,就是暴露出了我國目前教育方式存在一定的缺陷。
  
  一是挫折教育的缺失。從小到大,他們不缺少關愛,但缺少挫折的教育。在面臨挫折的時候,哪怕是很小的挫折和委屈,自身也無法找到釋放的方式,採取極端的行為來解決,這往往導致悲劇的發生。
  
  二是責任感教育的缺失。家庭責任感、社會責任感教育的缺失,現在的年輕人責任心太低了,根源是極端個人主義,沒有家庭責任心,沒有社會責任心。誠然,生命是自己的,但同時也是屬於你的家庭和整個社會的。
  
  三是珍愛生命教育的缺失。在傳統的教育中,在珍惜生命教育這一環節上,還存在很多問題,這在某種程度上導致青少年不珍惜生命。自殺未遂的人,事後是非常後悔的,但往往在這個時候已經晚了。作為學校,開展珍愛生命教育是很有必要的。
  
  心理問題困擾著當代大學生
  
  來自北京高校大學生心理素質研究課題組的報告顯示,有超過60%的大學生存在中度以上的心理問題,並且這一數字還在繼續上升,大學生中常見的心理障礙有抑鬱、焦慮、強迫症、人際關係敏感、睡眠障礙、網絡及遊戲成癮、物質濫用等。2004年,華中科技大學社會學系陳志霞等人運用「自殺態度調查問卷」,採取分層抽樣方式,對1010名大學生的自殺意念與自殺態度進行調查,結果發現有過輕生念頭的學生占10.7%。
  
  專家們經過長期的調查研究,認為困擾大學生的心理問題主要有:
  
  抑鬱 這是大學生中常見的情緒問題。不少學生在遇到學習成績落後、失戀、生活受挫、家庭出現意外事件等刺激後,心理上無力承受由此帶來的壓力而出現的情緒反應。大多數學生都多少有過消極情緒,但體驗的時間比較短暫,隨著時過境遷也就消失了。但其中也有少數性格內向、孤僻、自尊心強、懷疑心重、承受挫折能力低的學生容易長期陷入抑鬱狀態,導致抑鬱性精神症的出現。患者中有的可能認為人生無味而有過自殺的念頭,甚至採取過自殺行為。
  
  最近的流行病調查統計結果顯示:罹患抑鬱症的大學生達到在校大學生總人數的35%,抑鬱症越來越「偏愛」高學歷人群。因自卑、失戀、受挫等心理因素自殺、輕生已成為大學生非正常死亡的首要原因。目前,大學生抑鬱症群體已不容忽視。
  
  悲觀 大學生都對自己未來的生活和工作充滿著美好的希望,力圖塑造完美的自我,但理想的我與現實的我顯然是存在差距的。如果不能正確地看待這種差距,遇到一點挫折、失敗,便認為自己「無能」,是個失敗者,那麼就會使自己陷入悲觀的消極狀態之中。以悲觀來對待生活中的挫折和失敗等於是在原有的失敗感中增添新的失敗感,這必定會導致不良情緒的惡性循環,很容易對人生失去信心以至產生絕望,走上自殺的道路。
  
  自卑 自卑是因生理上的傷殘、疾病或智力水平低及其他社會因素的影響對自我認識所產生的消極態度。表現在能力、自身價值等方面低估自己,看不起自己,並且認為自己會得不到別人的尊重,因而終日憂慮不安、抑鬱沮喪乃至自暴自棄。
  
  某大學三年級學生張某,該生身體瘦小,皮膚偏黑,眼睛近視,身體素質差,體育成績常處於全班最後一名。一天,全班上體育課,內容是100米跑,兩人一組,由於男生的人數是單數,而他又排在最後,老師只好將他和一名女生排在一組,結果他沒有跑贏這名女生。從這以後,該生變得更加沉默和孤僻,一天夜晚外出未歸,第二天早晨發現他在學校的後山上吊身亡。不難看出,這名學生是因自卑而引發自殺的。
  
  成功焦慮 28歲的北京大學信息科學技術學院碩士研究生柳劍鋒,2005年8月15日凌晨離校出走,至今音訊全無。據媒體報導,柳劍鋒從小成績很好,考上北大後發誓要混出個人樣來,「周圍的同學都有女朋友了,他還沒有;好多同學都考了駕照,他考了但沒通過;出國留學也受挫了;馬上面臨畢業,還不知道能否找到好工作,又沒有錢買房子……」大約因為不堪現實和未來的壓力,柳劍鋒選擇了逃避。
  
  像柳劍鋒這樣渴望擁有出國留學、有好工作、買房子、交漂亮女朋友等多種「硬體」,渴望用這些「硬體」來證明自己成功的年輕人,由於他們對成功抱有很高的期待,一旦不能如意或落魄失意,就可能陷入一種欲罷不能的焦慮之中,這就是所謂的「成功焦慮」,嚴重的還可稱為「成功焦慮症」。
  
  「成功焦慮」和「成功焦慮症」的誘因,則在於流行的社會意識對所謂「成功」的片面認定與過度強化。目前大學生普遍存在競爭壓力大的問題,在全國的重點大學裡尤為突出。

阿波羅網責任編輯:zhongkang

來源:中國日報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國 放眼世界 魂系中華
Copyright © 2006 - 2024 by Aboluowang

投稿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