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軍政 > 正文

中宣部禁止報導伊利董事長潘剛被舉報貪腐事件

6月15日,中國媒體陸續收到中宣部對奶業巨頭伊利集團董事長潘剛被舉報捲入巨額貪腐醜聞一事的報導禁令,接到禁令的媒體從業者透露,此項禁令語氣「克制」,以此案仍在調查為由,要求全國媒體不得報導。而以實名舉報潘剛的原伊利集團董事長助理、73歲的張三林卻神秘地與外界失去聯繫,傳言稱,73歲的張三林正四處躲避抓捕。

6月13日晚間,《第一財經日報》記者李曉曄通過中間人聯絡到住在內蒙古呼和浩特回民區的張三林。當時,他對記者表示,舉報內容「絕對真實」,已經遞交到最高人民檢察院等機構了。他又解釋說,雖然舉報信出自他手,但帖子並非他本人所發。

當晚,伊利集團對外宣稱,已經以「誹謗」為由,向當地警方報警。6月13日晚7點,呼和浩特市警局開發區分局以伊利集團所述的「誹謗」為由正式進行立案。伊利甚至對媒體表示,張三林此人年輕時曾參加「反革命活動」。
張三林舉報信中曾指,潘剛的親屬,以內蒙古利興商貿有限公司、內蒙古信禾廣告有限公司、內蒙古銳信達科貿公司等公司為平台斂財。有記者前往呼和浩特工商局,調閱上述公司的註冊資料檔案,發現三家公司有兩家已註銷,但是原始註冊股東和股權結構確如舉報材料所說的,均有潘剛親屬參與其中,並且上述三家公司法人代表確為潘剛親戚。

有記者據此認為,張三林的舉報中或者有些「小錯誤」,但絕對談不上「誹謗」。
 

6月15日,多位媒體記者前往張三林的戶籍住址蹲守多時,卻未能找到他,而他的手機也一直關機,鄰居們最後一次見到張三林已是三四天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李曉曄透露,原本張三林通過中間人,約定在6月13日晚間6點接受她的採訪,此後「便聯繫不上張三林,中間人也聯繫不上他」。
 

張三林的舉報信中稱,「伊利每年的廣告費都交給有關領導的子弟去承辦,為他們提供業務來源和相對更高的收益,伊利同一時段的廣告費用比蒙牛等同行企業高出20%以上」,潘剛也就順勢借用或盜用他們的名義作為自己的保護傘。」
 

業內人士認為,這可能是伊利迅速獲得中宣部禁令保護的原因。
 

對中宣部的禁令,當事記者說,「記者、編輯又是一片哀嚎,趕緊兒找稿子去吧,免得明天開天窗。真相就應該是赤裸裸的,何必遮掩?」

阿波羅網責任編輯:楊秀

來源:法廣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國 放眼世界 魂系中華
Copyright © 2006 - 2024 by Aboluowang

投稿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