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官場 > 正文

汶川「最牛校長」被虛名累倒 死在任上

  頂著「最牛校長」光環的葉志平防到了地震,卻沒有防到自己的身體。6月27日,因突發腦溢血陷入昏迷的葉志平沒有留下一句話,就走了。

  情緒稍微平復後,葉的兒子想起父親生前曾說的「此生無憾」。

Loading...

  在6月29日的追悼會上,四川安縣副縣長安瑛讀了悼詞,一份由安縣組織部和宣傳部共同起草審定的生平介紹寫道:「(葉志平的一生)是奮鬥的一生,光榮的一生,為安縣的教育事業做出了重大貢獻。」

  悼詞沒有提到「5·12」大地震時桑棗中學2200多名師生用1分36秒逃生的細節。遺體告別後,葉的一位同學甚至感嘆,葉就活了那1分36秒。

  在告別儀式上,很多人哭了,朱玉的眼睛裡也淚花閃動。

  三年前,還是新華社記者的朱玉在地震災區採訪,跟隨心理諮詢隊來到桑棗中學,然後她見到了校長葉志平,《一個災區農村中學校長的避險意識》的報導就此出爐。

  很快,「最牛校長」葉志平的名字傳遍全國。

  突然出名讓葉甚為驚詫,之後他很低調地說自己做的很多事情其實就是「歪打正著」。

  安縣桑棗中學以前的實驗教學樓建成於1985年,花費17萬元,每平方米的造價折合下來才100元,工程質量堪憂,甚至無人敢驗收。葉志平從1995年起擔任桑棗中學校長,他擔心這棟教學樓會垮塌,遂決定花三年時間整修和加固。

  一位老教師回憶,葉志平先是拆了樓里的廁所,然後砸了水泥欄杆,換成鋼管,最主要的是給教學樓加了立柱,「類似鋼結構的,很粗,20多根,直接從一樓通到頂」。

  樓體加固的項目很多,前後花費了40萬元。當時安縣每年教育系統學校維修經費只有17萬,葉就一點點地向教育局要,還不夠,他就四處化緣。很少有人知道他憑私人關係,向當地一水泥廠要了大量水泥,變現後支付工人工資。

  大修之後,葉還不放心。2004年,他到上海參加一個高級研修班,恰逢一座辦公大樓進行消防演習,他稀里糊塗地參加了。回到學校後,他也想搞一次演習,不過目的是為了防止停電或火災時出現群死、群傷事件。

  即便有人反對、有人麻痹,疏散演習還是被葉堅持下來,每學期至少會有一次。

  不過葉始終沒想到他的所有安全措施最終經受的是一場大地震的考驗。

  地震的第一波震盪過後,2200多名師生在1分36秒內全部順利撤到操場上。這天,加固多年的實驗教學樓里坐著700餘名學生。

  「憑我的專業知識,實驗教學樓如不多次加固,在地震央必垮無疑。」葉的兒子斷言,而他所學專業是西南科技大學建築設計專業。

  時隔三年,綿陽市區通往桑棗的道路經遼寧省援建,已變成寬闊的六車道,一路驅車,兩邊青山蔥翠,半小時內就能到達桑棗鎮,那是一片被山包圍的平坦開闊地。

  桑棗中學搬離後,原校址轉給了連心小學使用,那棟加固過的實驗教學樓早已拆除,原地上矗立起一座四平八穩的4層教學樓。

  現在的連心小學依然能看到地震的痕跡。水泥地面上還有長條的裂紋,角落裡兩棟桑棗中學教師家屬樓的牆皮大面積剝落,幾戶人家的陽台窗戶玻璃震碎後一直敞著,無人翻修。

  除了家屬樓,葉沒有再置房產。震後,葉忙著校舍重建,家只是葉睡覺的地方。桑棗中學司機王顯明印象最深的是,很長時間葉的口頭禪就是「幫我買一個干餅子回來」,他常常不吃早飯就趕到學校,晚上十一二點才得以回家。

  葉不得不為「最牛校長」的虛名所累。一位老師介紹,震後一年裡,葉到全國各地參加大型活動有16次之多,接待各地的考察團不計其數。

  一位彭姓老師直言:「校長是勞累而死的,至於壓垮他身體的最後一根稻草,那恐怕就是『最牛校長』這個名號了!」

  葉很豪爽,桑棗當地一司機說,葉沒有架子,為人親和,酒桌上也很爽快,常被贊為「酒品如人品」。

  而在兒子眼裡,葉是個完美主義者。這使得葉在學校大小事務上,都事必躬親。

  學生常常看到葉一個人圍著校園轉,見到地上有垃圾會一點不落地拾起來。遼寧援建桑棗中學時,雖然只需學校進行一些配合,但葉卻全程參與。他事先就想好了各種細節,新校園要留足夠多的空地,新建樓的走廊增加到約2米寬,房子不貼瓷磚,不用大塊玻璃,不裝外掛防盜窗等等。工程開工後,葉還執意每天去工地查看。

  出名沒有給葉的生活帶來實質性的改善。有民辦學校曾邀請葉去做校長,年薪15萬元,葉沒有答應。他說:「離開桑棗,我就不再是『最牛校長』。」

  對於桑棗,葉認為這是他一生的作品。他從1978年就到桑棗中學當英語老師,干到校長後,葉創下了桑棗中學全縣中考的16連冠。

  2010年,桑棗中學搬進了新校園,面積是之前的兩倍多。

  出名也許意味著葉只能在桑棗繼續幹下去,因為這所學校無一處不打上他的印跡。一位老師惋惜:「葉校長57歲了,按照他的年齡,早就該退二線了,到頭來卻死在任上。」

  一位與葉相熟的當地記者私下說,雖然葉出名了,但當地政府似乎並不是特別願意宣傳葉,畢竟葉的出名源於教學樓質量太差,這有意無意地指向為政府的責任。

  這僅停留於猜測,該記者表示:「這些政治生態只可意會,不可言傳。」

  但葉在接受一系列採訪時,被問及籌款翻修教學樓之事時,他總會強調翻修得到了教育部門的大力支持,只是安縣的財政收入實在太少,經費有限,以至於翻修頗費周章。

  有人說葉不懂政治,「也可能是他年齡太大了」。也有人覺得葉太直,太仗義,只適合當他的校長。

  受訪的幾位學校老師都說葉善於用人,並一直考慮為老師們改善居住條件,以留住一批年輕骨幹。

  葉去世後,安縣向四川省有關部門詢問過葬禮事宜,省里回話由綿陽市和安縣牽頭處理,綿陽市說一切由安縣自行處理,只需上報相關程序即可。「這不能叫追悼會,可以叫悼念會,不過由縣裡牽頭成立治喪委員會,這是不多見的。」安瑛說。

  一紙悼詞也並非蓋棺論定,安縣宣傳部部長譚莉說:「會不會追認葉志平為烈士,到時得看上級的意見。」

  兒子始終覺得父親這輩子活得很灑脫,「有點兒像令狐沖,」他說,「小說里寫,平一指好意勸有內傷的令狐沖不能飲酒,不能近女色,沒想到他哈哈一笑,說有好酒不能喝,看到美色不能接近,那活著還有什麼意思?」葉就這樣,兒子猶記得過年時,親戚不讓喝白酒,欲換成紅酒,葉拿過白酒說:「我就是想喝白的!」

阿波羅網責任編輯:zhongkang

來源:齊魯晚報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國 放眼世界 魂系中華
Copyright © 2006 - 2024 by Aboluowang

投稿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