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大陸 > 正文

最遲從2013年開始 中國大陸背上「人口負債」

——中國大陸或將面臨「未富先老」的風險

中國社科院學者日前警告說,最遲從2013年開始,中國可能從享有「人口紅利」,變成背上「人口負債」,使中國面臨「未富先老」的風險。

英國《金融時報》星期三在上海召開「2011年度中國高峰論壇」。

中國社會科學院人口與勞動經濟研究所所長蔡昉在會上指出,中國的 『人口紅利』即將消失。拿「人口撫養比」,即非勞動年齡人口數與勞動年齡人口數之比這個指標來看,雖然該指標目前還在下降,但最晚到2013年,該指標的下降就會見底。而且見底之後,不會像有些已開發國家那樣長期停留在低點,而是會迅速反彈。

屆時不僅中國「人口紅利」不保,反而會背上「人口負債」,這使中國面臨「未富先老」的風險,屆時中國的人均GDP還遠低於已開發國家,但老齡化程度卻比西方有過之而無不及,從而陷入「中等收入陷阱」。

現在旅居美國的中國學者程曉農對此評論說:「其實中國未富先老這個說法其實是模仿西方文化的人口老化問題來的。其實這個問題不必要不要放這麼一個帽子。直截了當地說計劃生育的結果就完了。因為中國從70年代末就開始實行計劃生育政策一胎化,而且,在農村還有很嚴重的懲罰措施。可以預見得到,經過兩代人三十年到四十年左右,必然會出現所謂的新生代人口比率下降,與此同時老年人口上升。這是人口研究應該早就知道的結論。所以如果說中共政府不知道這一點,那只能說是有關的學者還有計生委等等部門沒有如實地把情況說出來而已。其實我相信中共政府是很清楚的。實行計劃生育政策必然會有這樣的結果。跟富不富沒關係。」

談到中國社會的老齡化問題和可能出現的「人口負債」,英國商會首席中國顧問吳克剛博士表示:「原因有好多,一方面當然中國實際上作為一個發展中的國家,它的人均壽命一直都是在世界排名榜之前的。它實際上人均壽命比很多已開發國家比起來都相差不遠。所以,這也說明中國的老年化跟生活好,跟人均壽命長也有關係。還有一方面就是大家都知道的,就是從70年代末期、80年代初期到現在實行計劃生育,那麼計劃生育也使得老年化的問題顯得很突出。再有就是現在中國經濟發展還有個不平衡,它有很多經濟的發展是在沿海一帶,所以現在勞動力缺乏,人口紅利的喪失主要是因為沿海地帶的人口增長速度也比較慢。另外它本身的勞動力原來是靠西部跟中國東部來供應。現在中國的東部跟西部經濟發達以後,很多勞動力回流。結果東部出現了缺乏的問題。」

《金融時報》中文網站的報導說,蔡昉還警告說,未來中國經濟的轉型需要高技能的勞動力,但如果年輕勞動力越來越迫於經濟壓力而較早輟學去工作,中國勞動力隊伍的整體技能能否適應經濟轉型的需要,就會成為難題。

程曉農認為,中國在勞動年齡人口的素質和構成方面面臨的問題,比人口老齡化的問題更為嚴重。

目前,中國城市中有一大批「啃老族」,他們的父母喪失經濟能力或去世後,這批「啃老族」可能會成為新的貧困人口。

另外,中共政府長期對農村實行剝削,農村的教育面臨崩潰,這使得大部分農村年輕人無法通過教育提高自身素質,也使得中國勞動年齡人口素質堪憂。



以上是自由亞洲電台記者林坪的報導。

阿波羅網責任編輯:zhongkang

來源: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國 放眼世界 魂系中華
Copyright © 2006 - 2024 by Aboluowang

投稿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