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中國經濟 > 正文

no zuo no die 華爾街銀團:人民幣或挑戰美元

人民幣挑戰美元暴露了中共挑戰美國核心利益的意圖,在此情況之下,人民幣挑戰的不是美元,而是人民幣本身,no zuo no die Why you try?「推動人民幣挑戰美元全球儲備貨幣的主導地位」,如此重大戰略性的博弈與決策正在以一種非正式的方式不斷被媒體輕易放出,難道真是no try no high give me five?

阿波羅網鄭浩中點評:對於美國來說,或許並不在意俄羅斯的能源報復和凍結在俄美國投資的報復,但卻會在意俄羅斯外貿不再使用美元。在歐元挑戰美元霸主地位、人民幣國際化加速的情況下,俄羅斯外貿如果拋棄了美元,那麼美元的地位將會被進一步動搖。人民幣挑戰美元暴露了中共挑戰美國核心利益的意圖,在此情況之下,人民幣挑戰的不是美元,而是人民幣本身,no zuo no die Why you try?「推動人民幣挑戰美元全球儲備貨幣的主導地位」,如此重大戰略性的博弈與決策正在以一種非正式的方式不斷被媒體輕易放出,難道真是no try no high give me five?


聖路易斯聯儲主席:美聯儲在接近宏觀經濟目標人民幣或挑戰美元

2014年06月10日

周一,聖路易斯聯儲主席James Bullard在田納西州銀行家協會年會上發表講話,主題為「美聯儲FOMC距離目標有多遠」。Bullard稱,美聯儲比過去5年中任何時候都更加接近宏觀經濟目標,儘管近期開始縮減QE,但貨幣政策仍遠遠未回歸常態。美聯儲正面臨如何以適當的步伐將貨幣政策恢復至常態的經典挑戰。

Bullard指出,美國經濟狀況在改善,特別是失業率持續下行,通脹雖然較低,但朝著美聯儲2%的目標前進。不過,當前的擔憂包括勞動力市場的整體表現,以及通脹水平出乎意料之低。

近期看美元作為儲備貨幣沒什麼問題。然而未來人民幣可能挑戰美元的儲備貨幣地位。長期看,由於競爭對手的出現,美元作為儲備貨幣不可能一家獨大。

今日Bullard在問答環節上就人民幣表態。他稱,近期數據也多少印證了Bullard此番觀點。上周,環球同業銀行金融電訊協會(SWIFT)最新報告顯示,4月美國和全球其他國家人民幣交易規模同比增長327%,大量美國公司轉而使用人民幣支付從中國進口的商品。此外,因擔憂美國進一步制裁,俄羅斯企業加速轉向用歐元、人民幣等貨幣結算的進程。

美聯儲不應一直干預市場。

Bullard認為,美國失業率將在未來數月輕易跌破6%,勞動力參與率下滑是結構性因素所致。美國政府財政的基礎並不牢靠,美國國會需要改善財政政策,這樣才可以促進經濟復甦。Bullard還提到,

負利率是歐央行更加可行的貨幣政策。對美國而言,QE作用比負利率更加強大。

關於歐央行近期的一系列火箭炮式貨幣政策,Bullard稱,

以下是今日Bullard重點討論的兩個問題的概要。

關於美聯儲距離宏觀經濟目標有多遠

Bullard

為了衡量美國經濟距離美聯儲的目標有多遠,Bullard用了一個簡單的公式:通脹距離FOMC的長期目標2%有多遠,以及失業率距離長期平均水平5.4%有多遠。通脹和失業率給出的權重是一樣的,

Bullard指出,1960年來,有75%的時間裡,美國經濟偏離美聯儲目標的程度,比當前要糟糕。如果只考慮2006年以後,美聯儲比過去5年中任何時候都更加接近宏觀經濟目標,但貨幣政策仍遠遠未回歸常態。

關於美聯儲貨幣政策立場

美聯儲為了應對金融危機,將政策利率降至接近0,並推出了QE。儘管美聯儲開始縮減QE,但兩個主要政策行動尚未回到正常:一是美聯儲資產負債表規模依然很高且仍在增加,二是聯邦基金利率仍接近於0。

美聯儲的擔憂包括勞動力市場的整體表現,以及通脹水平出乎意料之低。這使得美聯儲貨幣政策尚未回至正常。目前的挑戰是,美聯儲將以什麼速度將貨幣政策回歸至正常水平。Bullard預計今年美聯儲將就未來政策展開激烈討論。

來源:華爾街見聞


俄防備制裁中俄貿易結算或「去美元」

更新時間2014年6月9日

金融時報》頭版報導引述兩名資深銀行家說,俄國大企業正設法對外貿易結算貨幣多元化,增加人民幣、港幣和新加坡元等亞洲貨幣,減少對美元的依賴,為美國對俄實施制裁可能將俄國排斥在美元市場之外的情況做準備。

報導說,俄國的大企業和國有銀行從5月份開始這項工作,表明莫斯科在俄歐關係惡化後準備貼近亞洲。

俄國與西方關係轉惡後,據報開始準備採用多種亞洲貨幣結算貿易,以應對制裁可能造成的後果。

俄國央行正在設立一個全國性的支付系統,以減少對西方信用卡系統的依賴程度;美歐金融機構在俄國吞併克里米亞之後大幅度減少在俄國的放貸活動。曾有俄國政界人士呼籲讓俄國經濟徹底「去美元化」,但普京總統的經濟顧問表示除非遭到「有系統的制裁」,否則不會採取「人為去美元化行動」。

報導引述德意志銀行在俄國的負責人說,這不像是偶發現象,更像一個趨勢。

「輸出」老人

《金融時報》網絡版周一報導說,香港特區政府準備在廣東「借地」設福利養老院安置部分享受政府福利的香港老人,緩減香港老年人福利設施和資源日益緊缺的壓力。

作者稱老人過界養老雖早已有之,但港府「向大陸輸出部分老人」之舉堪稱「新穎」。

人口老齡化不光挑戰香港,日本、新加坡、韓國和中國大陸同樣面臨老齡化和養老服務需求激增的壓力,都在嘗試不同的解決方案,但考慮到香港民意對大陸民眾日益反感,港府這項計劃便顯得引人矚目。

香港民政部門等候名單上有3萬名65歲以上有資格享受政府養老服務的老人,等候時間平均是20-30個月,現有養老設施嚴重不足;根據與廣東省政府達成的協議,每年不超過400名香港老人可入住港府設在廣東的養老院。

報導說,負責養老服務的官員表示,去廣東養老並非強迫,而是提供更多選擇。據信在香港和廣東養老的香港老人享受的醫療等福利待遇沒有區別。

假病假條

《每日電訊報》網絡版報導說,足球世界盃賽即將開場,中國的假冒病假條網購業務突然火爆,據信不少球迷在巴西世界盃期間會用網上買的偽造醫生開出的假條請病假。

巴西和中國有11個小時時差,不少場比賽從中國時間凌晨3點開始。

報導說,偽造的病假條網購價格最高可達300元人民幣(28.5美元),但該報最近花100元就從淘寶網上為駐中國記者買了張假條,6月15日星期天請病假,英格蘭和義大利首場比賽在15日北京時間早晨6點開始。

網購的假條還附病歷,貌似出自上海最有名的瑞金醫院,症狀是上呼吸道感染,建議休息一天,假條上還蓋了很仿真的公章,日期填的是6月15日,但實際上是一周前由一家名叫「上海假條」(Shanghai Sick Notes)的造假公司印製的。

瑞金醫院表示可以為僱主鑑定員工假條的真偽。該院以前曾接到過此類請求。

報導說,南京、北京等大城市也有人兜售偽造假條,即使被捉住賣空白或偽造假條可以判刑最多5年。

報導指出,偽造假條的質量無保障,網上曾有自稱買得劣質假條被老闆識破而丟了飯碗者發貼怒斥:「騙子!絕對不能信!」

來源:BBC


石油人民幣能否挑戰石油美元

2014年03月01日16:16:51來源:國際金融報

CFP圖

石油美元因其資產規模大,影響廣泛,在全球石油金融中的地位難以撼動。因此,中國在國際油氣貿易中仍處於被動接受國際價格的困境。為了逐步改變這種被動局面,我們應擴大與石油出口國的經貿合作和油氣領域的直接投資,增強人民幣的國際地位,以及充分利用上海自貿區契機,加快推出原油期貨,石油人民幣的地位才能不斷提升

醞釀已久的中國原油期貨或將在2014年4月推出,據知情人士透露,原油期貨有望以人民幣計價。

隨著人民幣跨境使用推進,央行層面的雙邊貨幣合作的拓展,人民幣逐漸躋身全球大宗商品結算、計價,這為「石油人民幣」平台建設提供了可能。

市場分析人士指出,石油人民幣的目標還非常遙遠,由於石油美元的發展已久,地位穩固,石油人民幣的發展既要借鑑石油美元發展的成功經驗,又要彎道超車,唯有自主創新,才能發出自己的聲音,進一步助力中國對國際原油定價話語權的提升。

萌芽

隨著中國石油進口量不斷攀升,以及人民幣國際化步伐加快,國內外關於「石油人民幣」的呼聲也越來越高。

全球「去美國化」

在2013年10月中國人民銀行與歐洲中央銀行簽署了規模為3500億元人民幣/450億歐元的中歐雙邊本幣互換協議後,歐洲智庫「DeDefensa」和歐洲政治預測研究所的刊物《全球與歐洲預測快訊》不僅贊同「去美國化」,甚至推崇「石油美元的終結和石油人民幣的崛起」。

墨西哥《每日報》也在2013年10月刊發文章《世界去美國化:從石油美元到石油人民幣》,此文作者阿爾弗雷多·哈利費·拉默認為,美國債務問題引發的政府關門危機,幫助中國「為即將到來的從『石油美元』過渡到『石油人民幣』時代做好準備」。

雖然市場興起石油人民幣探討的熱潮,但是不少業內分析師卻認為,石油人民幣聽上去非常美好,但就中國石油貿易的現狀來說,離石油人民幣這一目標還非常遙遠。

卓創資訊原油分析師朱春凱在接受《國際金融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在多年的石油貿易中,用人民幣結算的例子非常少,最樂觀地估計,可能只占到石油總貿易量的5%。」

安迅思息旺能源研究與策略中心總監李莉對《國際金融報》記者表示:「到目前為止,基本還沒有較為成功地用人民幣結算的石油貿易案例,即便有也是特例,只能說中國正在嘗試推動石油貿易中啟用人民幣結算。」

中伊有望「試水」

2011年12月,蘇丹央行行長祖貝爾透露,該國正在與中國討論,研議兩國間的交易能否以蘇丹鎊和人民幣來取代美元。「我們已經向中國提出正式請求,希望以蘇丹鎊和人民幣來進行交易,可能再過不久,我們就可以不再使用美元。」但是,蘇丹內亂、政局不穩都給當地石油貿易和石油產業帶來不良影響,進而也影響了人民幣結算進程。

中伊石油交易可能是最接近人民幣作為石油貿易結算的交易,這與伊朗特殊的國情有關。在外媒看來,伊朗受到西方國家制裁,為中伊石油貿易用人民幣計價、結算帶來機會。

2012年5月的英國《金融時報》報導稱,伊朗接受用人民幣結算其向中國供應的一部分原油,將人民幣用於購買中國的商品和服務。《金融時報》指出,中伊兩國之間的石油貿易額每年達200億至300億美元,其中一部分以易貨貿易的形式進行,比如中方向伊朗提供鑽井服務。不久後,伊朗駐阿聯大使Mohammed Reza Fayyaz對這篇報導作出回應,稱伊朗接受供應給中國的原油部分以人民幣支付。

不過,中伊石油貿易也受到挑戰。早在2012年1月,美國國務院就已宣布,制裁3家與伊朗進行能源業務的外國公司,其中包括中國國有石油貿易商珠海振戎公司。而伊朗賣給中國的石油中,大部分是由珠海振戎和中石化旗下的貿易公司聯合石化經手。而2012年7月,美國總統歐巴馬宣布,對伊朗石油行業進行新的制裁。同時,以涉及伊朗業務為由,對中石油旗下的崑崙銀行實施制裁。

據業內人士透露,大部分中伊交易資金通過俄羅斯的銀行轉至伊朗,這些銀行從交易中抽取高額佣金。

2013年10月,伊朗伊斯蘭議會議長拉里賈尼訪問中國大陸,當中國媒體提出由於伊朗受到經濟制裁,中伊之間石油天然氣的交易是否有可能使用人民幣計價時,拉里賈尼回答:「當然可以,我們相信中國的人民幣是非常可靠的貨幣,為了以人民幣結算,我們可以提供更多投資的機會。」他同時透露,一些商談已經有了進展。

不過,伊朗邁赫爾通訊社稱,拉里賈尼此次中國之行的主要使命是解決兩國經貿合作中存在的問題。中國目前是伊朗石油的最大買家。但由於西方對伊朗的金融制裁,中國購買伊朗石油的款項無法回到伊朗,導致滯留在中國銀行業的伊朗石油款項高達220億歐元。

「可以看出,在石油貿易中,人民幣擔任結算貨幣都只是一些試探性的交易,量還非常小。」李莉指出。

困境

石油人民幣能否打破美國經營多年的石油美元格局?對此,業內人士指出,石油人民幣的形成條件還很不成熟,而且面對的競爭對手十分強勁。

貿易有阻力

2013年9月,中國石油單月淨進口量超過美國,引發市場關注。甚至有觀點提出,若中國接下來高調推進石油人民幣交易,將影響「石油美元」的貿易結算體系,打破美國經營多年的石油美元格局。對此,李莉指出,石油人民幣「上位」面臨著強勁的對手。

除去石油美元,在金融全球化和國際貨幣體系變革進程中,以歐洲為代表的很多國家和地區均採取了措施來應對石油美元,一些產油國政府開始要求其石油買家用美元以外的貨幣進行結算,石油歐元、石油日元等陸續登場。這些都是石油人民幣的競爭對手。

而前不久,奈及利亞央行宣布,將人民幣外匯存底份額由2%大幅提升到7%,並將拋售美元。奈及利亞是非洲第二大石油和天然氣出口國,也是中國在非洲第二大出口市場和第三大貿易夥伴。截至2013年,奈及利亞探明礬油儲量372億桶,居全球第十位,日產量達240萬桶。

奈及利亞擴充人民幣外匯存底的行為,為兩國之間石油貿易啟用人民幣結算創造了條件。

不過,縱觀非洲原油市場,石油人民幣想要站穩腳跟,還將面臨重重阻力。

安哥拉最近以小幅領先奈及利亞的石油出口成績,位居非洲第一大石油出口國。並且,美國將大幅增加與安哥拉的貿易合作和軍事聯繫。

而在安哥拉「安營紮寨」的都是國際石油巨頭,比如美國埃克森美孚、英國BP、義大利埃尼集團、法國道達爾、丹麥馬士基等。其中,法國道達爾已經控制著近1/3的安哥拉石油產量,且份額還在持續擴大。而這些巨頭背後流動的則是石油美元、石油歐元等結算貨幣。

信用還不夠

李莉指出:「美國創建石油美元體系時,美元早已是國際儲備貨幣。而人民幣國際化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從目前來看,人民幣在國際貿易結算中,並沒有什麼優勢。」

朱春凱向《國際金融報》記者指出,雖然受惠於近年來人民幣匯率的快速上升,但目前人民幣跨境結算業務也僅占外貿總量的10%左右。

中國石油大學(北京)中國能源戰略研究院常務副院長王震在接受《國際金融報》記者採訪時表示:「美元作為貿易結算貨幣的地位不是一朝一夕建立的,美國所具有的強大的國際政治、經濟和軍事實力,奠定了美元在國際儲備和結算中的超強地位。」

「無論美元還是人民幣,都是信用貨幣,從國際貿易市場來看,人民幣的信用還比不上美元。」朱春凱強調。因此,美元作為國際主要儲備貨幣、結算貨幣和計價貨幣的主導地位,在短期內難以改變。

制度需完善

除了激烈的外部競爭,石油人民幣體系建立的自身條件也不成熟。

李莉指出:「石油人民幣的推進,還缺少很多基礎性制度支撐,如匯率的自由兌換等,國內資本現在還處於管制狀態,利率還未市場化,國際認可程度低。」

人民幣國際化的程度還非常低。依據2013年中國人民大學發布的人民幣國際化報告,截至2012年末,人民幣國際化指數達0.87,相比2011年的0.58增長49%。同期美元國際化指數為52.34,歐元為23.60,日元為4.46,英鎊為3.98。

著名經濟學家成思危在新著《人民幣國際化之路》中指出,要想實現人民幣國際化,我國有三項工作要做:匯率制度改革、人民幣可自由兌換、資本項目開放。

成思危提出了十年(2014年-2023年)基本實現人民幣國際化的時間安排。其中,2014年至2015年,建立匯率目標區制度,目標區寬度為±5%;放寬對境內企業境外投資的匯兌限制,鼓勵企業走出去;放開大額定期存款的利率上限限制。

朱春凱指出:「在人民幣沒有完成國際化進程、中國匯率還未實現自由兌換的背景下,用人民幣結算石油交易,企業需要承擔兩種風險:一是石油市場波動的風險,二是匯率波動風險,也就是即便石油價格是穩定的,匯率波動也可能讓企業受到損失。」

突破

原油期貨作為定價的重要一環備受關注,而人民幣計價原油期貨的推出有望提升國內油企在國際市場上的議價能力,也將促進石油人民幣的發展。

人民幣標價有望

中國已成為世界第二大石油消費國和第二大石油進口國,第六大天然氣生產國和第三大天然氣消費國,但在國際油氣貿易中仍處於被動接受國際價格的困境。

有消息稱,國內原油期貨有望於今年4月推出。目前,原油期貨已經確立了「國際平台、淨價交易、保稅交割」的基本方案,這將是中國第一個真正意義上的國際化品種。

按照計劃,原油期貨將在上海國際能源交易中心掛牌上市。該中心已於2013年11月22日在上海自貿區揭牌,是經中國證監會批准,由上海期貨交易所出資設立的面向全球投資者的國際性交易場所。其經營範圍包括安排原油、天然氣、石化產品等能源類衍生品上市交易、結算和交割。

近日,一位知情人士向《國際金融報》記者表示,原油期貨以何種貨幣標價一直是爭論的焦點,國家曾考慮三種方案,分別是以人民幣標價、以美元標價或採用人民幣和美元雙幣種標價。據該人士透露,「最後方案可能是以人民幣標價」。

衝擊定價模式

朱春凱指出:「對中國企業來說,原油期貨是衝擊現有定價模式的重要手段。」

通常情況下,原油期貨價格被視為國際石油現貨市場的參考價格,具有重要的價格導向功能。

目前國際原油貿易是長約合同居多,短期現貨合同較少。對於長約合同,原油出口國大多每月公布自己的官價。這種官價有兩種:一種是公布每個原油品種的絕對價格(如中東的阿曼、卡達、阿聯,東南亞的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汶萊等);一種是以其他價格為參照,公布一個升貼水(如中東的沙特、伊朗、伊拉克、科威特、葉門、敘利亞,非洲的阿爾及利亞、利比亞、奈及利亞,東南亞的越南等)。

朱春凱表示:「大體上,歐洲市場的原油定價是以洲際交易所(ICE)的布倫特加權平均值報價(BWAVE)為基準的;北美市場的原油定價基準雖然從美國西德克薩斯輕質原油(WTI)期貨轉向阿格斯含硫原油指數(ASCI),但ASCI指數的評估也離不開WTI原油期貨;亞洲市場雖然以普氏阿曼/杜拜均價作為定價基準,但阿曼/杜拜均價的評估很大程度上依賴布倫特原油期貨。在這樣的定價基準下,作為原油進口大國,中國不僅無法對原油價格產生影響,還要一直被迫接受國際油價高企,以及『亞洲升水』的事實。最為明顯的是,中國進口的原油品種不及美歐,但價格卻比美歐要高。」

原油定價權缺失,使中國在國際原油定價體系中處於非常被動的地位,中國原油期貨推出將有望改變這一現狀。

「如果原油期貨推出後運行較好,一旦中國進入用油淡季或者原油進口數據回落,那麼在中國原油期貨上就會有所反應。」李莉指出。

不過,市場人士也指出,人民幣標價的原油期貨對境外投資者的吸引力是個挑戰。

「最終,進入交割程序的量可能非常小。」李莉擔心,那麼這樣來說,原油期貨短期內對現貨市場影響還比較有限。

「即便推出原油期貨,也不能改變國內石油現貨市場『供不應求』的基本情況,我國對產油國依賴程度依然將不斷加劇,目前原油對外依存度超過60%,繼續上升的概率也很大。而在原油期貨推出初期,對石油人民幣的推動作用也比較小。」朱春凱表示。

儘管困難很大,但中國推出原油期貨勢在必行。美國能源信息局提供的數據顯示,中國將於2014年超過美國,成為世界上最大的石油進口國,而且目前中國消耗的石油一半以上要靠進口。然而,定價缺失讓中國已經付出了很多成本。市場人士指出,原油期貨有助於形成以中國為核心的遠東原油定價中心,提升國內油企在國際市場上的議價能力。

當然,國家應鼓勵更多企業進入石油金融市場,積極嘗試石油交易人民幣結算,從而逐步嘗試建立石油人民幣體系。

借鑑石油美元經驗

石油美元的形成,既是20世紀70年代國際金融力量較量的結果,也是美國在特定國際石油格局下的戰略選擇。石油人民幣會遵循石油美元的發展軌跡嗎?

「要追趕石油美元的發展難度很大,石油人民幣的發展既要借鑑石油美元發展,又要彎道超車,自主創新,才有望發出自己的聲音。」李莉表示。

「石油美元」是1971年美元與黃金掛鈎的布雷頓森林體系崩潰後的產物。當時,因美國持續數十年的雙赤字,導致了大量超發的美元流入全球,推升了全球糧食、石油等大宗商品和資源資產的價格水平,造成了國際貿易的嚴重失衡,引發了西方主要國家間競爭性的貨幣超發與貶值競賽。

為了緩和這種惡性競爭,時任美國國務卿的基辛格說服了沙特等中東產油國,用美元作為石油貿易的標價和結算貨幣,並以石油兌換的美元回流至美國國債市場。其債券收益用於投資沙特等石油資源國的基礎建設和軍備採購,由此形成了石油美元的回流機制。

王震在接受《國際金融報》記者採訪時表示:「石油美元發展過程中,有很多人民幣可以借鑑的地方。」

在布雷頓森林體系瓦解的背景下,將美元與全球貿易量最大的商品——石油掛鈎,對維持美元的國際貨幣地位起到了重要作用。

王震指出:「借鑑石油美元形成機制,在推動人民幣國際化中,貨幣與大宗商品貿易綁定發展是有效的措施。如在國際能源合作中,加強海外油氣投資和進口與金融之間的整體協作戰略。」

王震進一步指出,其實石油貿易是個大範疇,包含油氣兩大類,由於國際原油市場格局已定,機會較少,中國的石油人民幣發展路徑可以選擇天然氣市場作為切入口。

「隨著液化天然氣(LNG)貿易的快速發展和頁岩氣革命帶來的北美「過剩」現象,天然氣的定價機制也在發生著一些微妙的變化。LNG的發展,讓天然氣市場從區域市場整合為全球化市場,統一定價成為可能,而目前該市場還未形成較為穩固的定價模式,機會良多。隨著天然氣在我國能源戰略中地位的提升和對外依存度的持續上升,積極研究並參與國際天然氣貿易定價和計價機制,更具有戰略意義。」王震補充道。

阿波羅網責任編輯:鄭浩中

來源: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國 放眼世界 魂系中華
Copyright © 2006 - 2024 by Aboluowang

投稿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