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短評 > 正文

八一電影製片廠翻譯的《銀河護衛隊》遭吐槽

最近八一電影製片廠負責翻譯的《銀河護衛隊》在網絡上又因為翻譯質量問題引起了一片吐槽聲,喜歡在譯製片裡插入「存在感」極強的詩詞和奇怪譯名的翻譯「賈老師」(賈秀琰)又為網友們增加了不少段子,比如把古英語「地球」翻譯成「特藍」,把「指揮官」叫做「兵長」……有這樣一位「神翻譯」,簡直讓人不好意思再去調侃「台灣同胞,再說自己翻譯好我就要報警了!」啊。她的翻譯甚至引起了美國媒體的吐槽,美國《好萊塢報導》網站刊文標題就是:《糟糕的中文翻譯可能影響「銀河護衛隊」在中國表現》。

《經濟觀察報》的一篇文章這樣報導了「賈老師」翻譯的問題:和之前網友們給《黑衣人3》與《環太平洋》的翻譯輪流「捉蟲」相比,10月11日美國漫威影業新片《銀河護衛隊》上映後,一份字幕翻譯bug記錄以更迅速、更完整、更專業的狀態出爐,由看了三遍的網友、長期從事美國脫口秀節目聽譯的谷大白話整理,他憑回憶記錄了錯誤41處,漏譯11處,不準確25處等80餘處足以影響到故事背景、笑料、人物關係的台詞。

在谷大白話羅列的這份清單里,有純英語基礎上的錯誤,把outfit翻成「撿來的」,實際上只是一件「外套」;「green whore」(觀察者網註:原意是「綠色的婊子」)翻成綠老虎;「my father and his father shall finally be revenged」應該是「終於能給我爹和我爺報仇了」,字幕是「我父親和祖父醞釀了這次復仇」;另外,有美國漫畫漢化經驗的網友旅合金也發現,男主角對監獄官員豎起中指,他的原話是「Sorry, I don't know how this machine works」原意是「抱歉啊我搞不清這玩意(指自己的中指)是怎麼回事」,但是字幕是「我沒動這個機器(中指),它是機械自動的」;「Knowhere」(觀察者網註:影片中一個巨大機械頭顱內的宇宙城市,字面意思為:「(你)知道是哪裡」)翻成了「不毛之地」,令網友們懷疑賈翻譯是不是沒見過這單詞,是聽譯的,錯聽成了「nowhere」;更有低級失誤,以複數形式出現的「moons」此時表示衛星,而不應該是字幕里出現的「月亮」。

一直關注這個話題的觀眾不會陌生,最早身份為「伊甸園字幕組老人、大學英語教師」的網友「少數派memetics」就指出賈秀琰英語水平有問題,是把「every two weeks(每兩周一次)」翻成「每次兩周」的那種水準,且沒有對字幕進行嚴格校對,只求八一廠規定的重要數字如年份不能出錯,就這樣「帶著幾十處甚至更多的詞義或情境上的錯誤上了大銀幕」。

令漫威影迷最不滿的是翻譯對原著的輕視,對其中一些固有的背景信息隨意更改。

比如《銀河護衛隊》的男主角Peter來自「Terra」,谷大白話指出,在拉丁文里,terra是指地球、土地。大多數接觸過四六級、專四專八、托福、雅思、SAT/GRE等考試的朋友們在分析詞根、詞綴時都見過這個詞。在劇中,男主角是來自地球的,而不是「特藍」星,「編劇使用terra是為了顯得古雅,可以譯為地星……字幕完全無視了編劇的苦心。」

賈秀琰翻為「特藍」的舉動,是非常自我和大膽的,她已經面對過漫威迷的轟炸了,依然故我勇氣可見一斑。去年夏天《環太平洋》上映時,賈把機甲戰士的攻擊動作「肘部火箭」翻成了日本經典動漫《聖鬥士星矢》裡的「天馬流星拳」,被吐槽到各大網站,看到吐槽後,她回應這是考慮到該片導演是日本動漫迷,兩個動作都是肘部發力,很相似,所以借用一下「天馬流星拳」,沒什麼問題。

這個解釋令影迷更加憤怒。

「她認為很接近就可以借用?嚮導演和製片方核實了嗎?她對漫威系列了解多少?這些都有根源,少則七八年,多則幾十年,形成了幾乎是教科書式的系統。在美國大量漫畫粉絲在等待著電影的上映,誰敢改動其中的專有名詞和人物背景?這就好比去跟美國觀眾說孫悟空不是石頭縫裡蹦出來的。不能因為有文化差異就去歪曲它原本的意思。況且賈秀琰翻譯成特藍,原意是地星,你說這倆詞對普通觀眾來說有什麼接受上的區分?就算你英語不好,你上google,在圖片裡搜terra,出來的全是地球。」星際系列的骨灰粉絲Chris這樣告訴記者。(前文來自《經濟觀察報》作者納狄)

據網絡資料,賈秀琰並非專職翻譯,她是一個1984年出生的年輕人,原本只是八一電影製片廠的一名普通工作人員,然而「機緣巧合」,與她同一辦公室的一位王進喜老師因為看到她常看英文書而覺得她可以勝任翻譯電影的工作……有意思的是,她翻譯的電影幾乎全是科幻類作品。她翻譯過的影片包括:《黑衣人3》(2012年5月)、《飢餓遊戲》(2012年6月)、《普羅米修斯》(2012年6月)、《環太平洋》(2013年7月)、《飢餓遊戲2:星火燎原》(2013年11月)、《機械戰警》(2014年2月)、《火雞總動員》(2014年3月)、《極品飛車》(2014年3月)、《超驗駭客》(2014年4月)、《不懼風暴》(2014年9月)、《銀河護衛隊》(2014年10月)等。

偏偏「賈老師」顯然對科幻和現代歐美流行亞文化幾乎毫無認識,又喜歡在翻譯中凸顯自己的存在感……於是,她為中國影迷們帶來了一段不平凡的「魔幻之旅」,如果說《黑衣人》裡的吟詩作對、《環太平洋》裡的「天馬流星拳」、《銀河護衛隊》裡的「兵長」還只能說是讓影迷們感覺像是吃了只蒼蠅,那麼《普羅米修斯》這部充滿隱喻的科幻大作的翻譯就只能說是讓人徹底「暈菜」了。這部影片的英文台詞本來就晦澀難懂,如果不看英文原版字幕,恐怕英文水平一般的影迷也要看不懂。而經過「賈老師」的「二次創作」,更是讓人云里霧裡,基本上大部分影迷對於此片「看不懂」的抱怨其實應該說和字幕翻譯關係更大。而這次《銀河護衛隊》中許多歐美80年代文化(尤其是用很多70-80年代歐美明星來說笑話)的「梗」在「賈老師」翻譯以後也完全失去味道,有網友這樣吐槽:「唯一的問題就是當英文梗出現英文好的女友哈哈大笑,你不知道她在笑什麼,會顯得自己特別low」

這讓人不能不聯想起當初和台灣網友熱議「台灣翻譯為何如此奇怪」時他們說的一個重要理由:「台灣,英文教育水平高,『有文化』的影迷都直接聽懂英文原版啦,所以翻譯根本不重要,那是給沒文化的人看的……」其實這段話要經過「翻譯」才能正確理解:「台灣電影產業高度商業化,大部分對電影的文化層次有一定要求的影迷乾脆就直接繞過糟糕的翻譯了。字幕只是用來在電影院裡煳弄『普通』人的」。

可悲的是,這樣的情況正逐漸在我們的身邊成為現實,真是兩岸同文同種的鐵證啊!

中國電影行業的整體素質之低下、製作水平之粗劣、對核心觀眾群體需求之漠視、對市場之急功近利現在都已經不亞於港台,至於「文化」,電影製作和發行方會問「能賣多少錢?」——事實上歐美的「亞文化圈」產業一點也不比電影本身賺錢少。只不過那是需要長期培養,小心翼翼維護的一個特殊產業,國內在這方面根本沒有任何積累,在急功近利的製作方看來,「十年後才能賺錢啊,那十年後我再考慮」,於是繼續沒有任何積累,永遠距離「建立文化產業」還有「十年的距離」。

同時,老老實實認認真真做翻譯的時代也早已過去,我們現在看到的「經典譯製片」在它們剛剛誕生的時候都是幾年才有一部的「政治任務」,和現在的譯製片絕對不可同日而語。而且,其實很多我們熟悉的「經典譯製片」本身也有翻譯上「篡改原意」,「誤譯術語」之類的問題。畢竟「翻譯是一門遺憾的藝術」,要想完全理解外文作品,不學好外語依然是不可能的。

在這種環境下,網絡上不喜歡「賈老師」的網友們也必須明白,「賈老師」是中國這片土壤上生長出來的一朵奇葩,她的生長不是一朝一夕之功,消亡自然也不可能一夜之間。所有的希望,還是只能寄托在未來。只是,在這之前,恐怕我們很難有底氣再去嘲笑台灣的「奇葩翻譯」了,嗚呼,哀哉!

但也有好消息,中國目前是好萊塢最大的市場,這個事實已經促使好萊塢做出不少改變。舉例來說,原本設定為中國侵略美國的奇葩電影《紅色黎明》在製作後期生生把所有八一五星標誌PS成了朝鮮的軍徽,還給所有台詞重新配音,讓片中的「壞人」改說朝鮮語……雖然它從一開始就不打算在中國上映,但製片方擔心這樣一部影片會影響中國觀眾製片公司的觀感……足見現在中國市場在好萊塢心中的地位。而「賈老師」此前也因《環太平洋》一片中的「天馬流星拳」被製片方華納集團投訴,導致中影集團將她暫時「封殺」。這次她又上了美媒……欲知後事如何,我們拭目以待吧。

阿波羅網責任編輯:夏雨荷

來源:經濟觀察報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國 放眼世界 魂系中華
Copyright © 2006 - 2024 by Aboluowang

投稿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