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大陸 > 正文

媒體指李克強報告預示中共計生國策將退出

——總理報告預示計生政策將退出

作者:
中共兩會正在召開,3月5日,中共總理李克強在政府工作報告中就有關人口與計劃生育方面的內容,被媒體解讀為,預示大陸計劃生育政策將退出。有評論人士指出,本來計生政策就是滅絕人性的,早就應該被糾正、取締。就像勞教制度,本來不合法,就應該廢除。

2015年3月5日,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有關人口與計劃生育方面的內容如下:「推進計劃生育服務管理改革。健康是群眾的基本需求,我們要不斷提高醫療衛生水平,打造健康中國。」

這些表述對人口政策改革釋放了何種信號?

不妨將此與往年政府工作報告的文本對比。去年報告的有關內容是:「堅持計劃生育基本國策不動搖,落實一方是獨生子女的夫婦可生育兩個孩子政策。」而2013年報告的相關文字則是:「逐步完善人口政策。堅持計劃生育基本國策,適應我國人口總量和結構變動趨勢,統籌解決好人口數量、素質、結構和分布問題,促進人口長期均衡發展。」而之前各年的政府工作報告,即使沒有明確提到堅持計劃生育基本國策的,也基本都有落實或做好計劃生育工作、甚至穩定低生育率水平的表述。

與往年相比,對低生育率危機的擔憂,對進一步放開生育的期待,乃至對計劃生育的質疑在過去一年越來越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在這種大形勢下,今年非但沒提「堅持計劃生育基本國策」,而是提到「計劃生育服務管理改革」。我們認為,這種表述的變化可能表明中央在對待人口問題的態度上有了顯著的改變,預示著以生育限制為核心的計劃生育政策將逐步退出歷史舞台。

近幾個月來,衛計委罔顧基本事實,多次聲稱單獨二孩政策實施效果基本符合預期,以此混淆視聽的說法來掩蓋其對政策預期效果的嚴重誤判。我們特別注意到,總理報告沒有一處提到單獨二孩政策。對這個在過去有一年最引人矚目的公共政策變化做如此處理,顯然不會是疏忽之舉。更大可能是,總理對該政策的實施效果的評估非常謹慎,不認同衛計委的說法,甚至沒有把政策的實施當作成績來看待。

單獨二孩政策實施一年來的效果表明,申請人數遠低於預期。在單獨二孩政策實施之前,國家衛計委言之鑿鑿地預測單獨二孩政策實施後每年新增出生人口約200萬。而根據國家衛計委在今年1月公布的數據,截至2014年底,單獨二孩申請人數只有100萬左右,而且整個趨勢是逐月減少。如果扣除申請未被批准的,被批准卻沒有如願生育的,沒有「單獨二孩」政策本來也是要生育的,還有雙獨家庭作為單獨申請而生育的,政策實施滿一年的新增出生人數會遠低於100萬。

今年的報告提到「推進計劃生育服務管理改革」,這個表述意涵豐富。一是側重於計劃生育的服務性質;二是強調管理改革。這可能表明,政府是在為人口政策的重大改革在做機制上的鋪墊工作。人口政策需要大的逆轉,但這將會是中央的一個重大決定,不會草率出台。

總理報告強調發展的核心意義,中國經濟下行壓力加大,穩增長是個重大挑戰。長期來看,除了收入分配等因素外,人口結構對經濟發展有重大影響。中國勞動年齡人口已經連續三年下降,這一下降趨勢將長期持續下去。未來一二十年,中國新增勞動力數量更會大幅萎縮,這首先將影響勞動力市場,然後會影響到內需。要維持經濟的健康發展,人口也需要可持續地繁衍。人口政策的進一步放開將會對此起到積極作用。

根據國家統計局的人口普查和抽樣調查數據,2010、2011、2012、2013年的生育率分別僅為1.18、1.04、1.26、1.23,即使生育率被低估10%,那實際生育率也不到1.4,遠低於更替水平。長期低生育率會對經濟造成什麼影響呢?隨著養老負擔增加,經濟產出中可用於撫養之外的消費將減少。在扣除城市化和技術進步的影響外,消費和生產同步縮減,整體經濟規模隨人口減少而相對萎縮;除了醫療、養老、殯葬等,其他行業都將步入衰微,國內投資動力將嚴重不足。因為老人的消費意願低於中年和年輕人,消費萎縮可能快於收入萎縮,引發通貨緊縮。因為經濟規模的不斷縮小,家庭累積的名義財富將持續泡沫化,可能表現為投資收益低下和房地產市場長期低迷。

李總理在報告中指出:「我國有13億人口、9億勞動力資源,人民勤勞而智慧,蘊藏著無窮的創造力,千千萬萬個市場細胞活躍起來,必將匯聚成發展的巨大動能,一定能夠頂住經濟下行壓力,讓中國經濟始終充滿勃勃生機。」這表明中央非常正面看待中國龐大的人口規模,不再片面強調人口是負擔的一面,而是偏重於把人口當成是國家的核心力量。李總理的報告如此正面地看待人口規模,與習近平主席在印度尼西亞國會的有關」兩國人口的巨大力量」的表述一脈相承,再此印證了中國高層人口思想的重大轉變。

李總理的政府工作報告多處提到老齡化和養老問題,這說明老齡化已經越來越成為政府關注的問題。在世界範圍內,中國的人均壽命屬於中等水平,而老齡化程度則靠前,並且在快速上升。與其他國家相比,中國老齡化更嚴重的根本原因是長期低生育率導致孩子和年輕人比例太低。中國目前60歲以上老年人的比例是15.5%,在未來數十年內將會直線上升至40%左右,老齡化之痛只是剛剛開始。如果生育率無法提升,老齡化並不會在嚴重惡化後就趨於好轉,而是隨著人均壽命的提高而更可能進一步加劇。

隨著老齡化加深,一方面,老年人增多推高養老金支出,另一方面,工作者減少降低養老金收入,出路只有延遲退休年齡,減少老人福利或者提高工作者的保費。延遲退休年齡的提議在中國遭遇普遍反對,但很多人並沒有認識到需要延遲退休的根本原因是長期低生育率。老齡化嚴重的原因是嚴重少子化,要真正緩解老齡化的根本出路是多生孩子。

李總理在報告中一再強調創新和創業的重要性。研究表明,年輕人口比例對一國的創新和創業活力有直接的關係。由於人的創新和創業活力在30歲左右達高峰後快速下降,人口越年輕的國家創新和創業的活力就越旺盛。年輕人口比例減少,創新活力會以更大幅度減少。這意味著,老齡化不僅減少年輕人的比例,也減少年輕人本身的創新動力;整個經濟將患上老年病,特徵是知識更新緩慢,創新精神缺乏,創業活動減少,技術進步相對遲緩。而且,嚴重老齡化導致社會撫養壓力持續上升,惡化財政狀況,大大擠壓對科學的投入。日本的高科技業在1990年代之前如日中天,現在卻萎靡不振。學界普遍認為日本人口嚴重老化是主要原因。

現在已經有越來越多的人認識到限制生育政策的弊病,進而呼籲人口政策改革。在本屆兩會上,人口政策改革也成為一個熱門話題。雖然現在兩會才剛剛開始,但已經有許多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在兩會上提交人口政策改革的提案議案,例如,賀優琳、張育彪、何寄華、陳澤民等人大代表分別提交了全面放開二胎的建議;王名、劉大鈞委員聯名提交兩份關於生育政策改革的提案,一份建議是取消生育限制、鼓勵生育,另一份建議是廢止社會撫養費徵收;王樹理、高體健等委員分別提交了全面放開二胎的提案。甚至,一些衛計委官員也開始呼籲人口政策改革。例如,全國人大代表、甘肅省衛計委副主任郭玉芬說,甘肅實施「單獨兩孩」政策前,預計有三萬多對夫婦申請,沒想到受養育成本等因素影響,申請二胎的夫婦只有四千多對。郭玉芬建議,應深入分析,儘快放開二胎生育,以應對未來勞動力短缺。

我們認為,推進計劃生育服務管理改革的方向,是進一步放開生育,讓以限制生育為特徵的計劃生育政策儘快退出歷史舞台,並採取合理措施減輕育齡夫婦養育孩子的負擔,並最終將生育率穩步提升至更替水平附近,促進人口長期均衡發展,為實現中華民族復興的中國夢奠定堅實的人口基礎。

阿波羅網責任編輯:白梅

來源:財新網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國 放眼世界 魂系中華
Copyright © 2006 - 2024 by Aboluowang

投稿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