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工作職業 > 正文

5則故事教你如何借力

故事一:整合身邊的資源

一個小男孩在院子裡搬一塊石頭,父親在旁邊鼓勵:「孩子,只要你全力以赴,一定搬得起來!」但是石頭太重,最終孩子也沒能搬起來。他告訴父親:「石頭太重,我已經用盡全力了!」父親說:「你沒有用盡全力。」小男孩不解,父親微笑著說:「因為我在你旁邊,你都沒有請求我的幫助!」

很多時候,我們就是那個小男孩。判斷一件事情能不能做到,往往是看自己的能力夠不夠。其實一件事情結果的達成,誰又規定只能用自己的能力呢?很多成功者並不是他的能力有多強,而是他能整合更多的資源。我們也把這個叫「借力」。

故事二:三國時候的諸葛亮是「借力」用得最好的人之一

有一天,周瑜諸葛亮說:「你3天之內,給我打造10萬支箭來。」這是根本不可能完成的任務,諸葛亮還是滿口答應。為什麼?打造不出可以借嘛!他跟曹操說「我想殺你,借我10萬支箭好嗎?」你肯定會說曹操除非腦子進水了才會答應。

曹操腦子沒進水,他真的借給諸葛亮10萬支箭。在一個大霧蒙蒙的早上,諸葛亮派出幾千艘木船,船上扎滿了稻草,佯裝攻打曹營的樣子。曹操一看諸葛亮你真的要殺我呀,我先用箭射死你,命令所有的弓箭手萬箭齊發,結果箭一支支射到了船的稻草上。不到一個時辰,諸葛亮就收到曹操送來的10多萬支箭。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草船借箭」的故事。

誰說借力只能面向「我的同事、我的朋友、我的親人」,有時候你的競爭對手也是很好的借力對象。突破「我」的局限,世界才會更寬廣。

故事三:一個國外的故事

英國大英圖書館,是世界上著名的圖書館,裡面的藏書非常豐富。有一次,圖書館要搬家,也就是說從舊館要搬到新館去,結果一算,搬運費要幾百萬,根本就沒有這麼多錢。怎麼辦?有人給館長出了個注意。

圖書館在報上登了一個廣告:從即日開始,每個市民可以免費從大英圖書館借10本書。結果,許多市民蜂擁而至,沒幾天,就把圖書館的書借光了。書借出去了,怎麼還呢?大家給我還到新館來。就這樣,圖書館借用大家的力量搬了一次家。

你肯定也想像大英圖書館那樣「四兩撥千斤」。如果你能發現自己的「四兩之力」(圖書),並且敢於把「四兩之力」用出去(免費借閱),一切就都不是問題。給予,有時也是一種借力。

故事四:烏鴉吃核桃

有一個盛產核桃的村子,每年秋末冬初,成群的烏鴉總會來到這裡,到果園裡撿拾那些被果農們遺落的核桃。

核桃仁雖然美味,但是外殼那麼堅硬,烏鴉怎麼才能吃到呢?原來烏鴉先把核桃叼起,然後飛到高高的樹枝上,再將核桃摔下去,核桃落到堅硬的地面上,被撞破了,於是,烏鴉就得到了那美味的核桃仁。

可是,讓核桃從高空墜落,核桃殼破裂的概率很低,很多時候,烏鴉都是望而興嘆。然而,失敗並未難倒烏鴉,不久後,它們又發明了一種更有效的方法:我們村子附近有一條環山公路,過往的車子很多。烏鴉把核桃摔在公路上,車輪很輕鬆地就軋碎了核桃。於是,烏鴉等車子過去後,就迅速落地,品嘗美食。

順天應人,懂得發現自身所處環境的特點也能使自己事半功倍,烏鴉只是把核桃帶到公路上而已,就能輕鬆享用核桃。借力,不僅僅只局限於人與人之間,也可以向環境「借」力。

故事五:窮人與富人

有個窮人,因為吃不飽穿不暖,而在佛祖面前痛哭流涕,訴說生活的艱苦,天天幹活累的半死卻掙不來幾個錢。

哭了半晌他突然開始埋怨道:「這個社會太不公平了,為什麼富人天天悠閒自在,而窮人就應該天天吃苦受累?」佛祖微笑問:「要怎樣你才覺得公平哪?」窮人急忙說道:「要讓富人和我一樣窮,干一樣的活,如果富人還是富人我就不再埋怨了。」

佛祖點頭道:「好吧!」說完佛祖把一位富人變成了和窮人一樣窮的人。並給了他們一家一座山,每天挖出來的煤當天可以賣掉買食物,限期一個月之內挖光煤山。

窮人和富人一起開挖,窮人平常干慣了粗活,挖煤這活對他就是小菜一碟,很快他挖了一車煤,拉去集市上賣了錢,用這些錢他全買了好吃的,拿回家給老婆孩子解饞。

富人平時沒幹過重活,挖一會停一會,還累的滿頭大汗。到了傍晚才勉強挖了一車拉到集市上買,換來的錢他只買了幾個硬饅頭,其餘的錢都留了起來。第二天窮人早早起來開始挖煤,富人卻去逛集市。不一會帶回倆個窮人來,這兩個窮人膀大腰圓,他們二話沒說就開始給富人挖煤,而富人站在一邊指手畫腳的監督著。

只一上午的功夫富人就指揮兩個窮人挖出了幾車煤去,富人把煤賣了又雇了幾個苦力,一天下來,他除了給工人開工錢,剩下的錢還比窮人賺的錢多幾倍。一個月很快過去了,窮人只挖了煤山的一角,每天賺來的錢都買了好吃好喝,基本沒有剩餘。而富人早就指揮工人挖光了煤山,賺了不少的錢,他用這些錢投資做起了買賣,很快又成了富人。

成功,不在於你能做多少事,而在於你能借多少人的力去做多少事!

阿波羅網責任編輯:宋雲

來源:香港百事通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國 放眼世界 魂系中華
Copyright © 2006 - 2024 by Aboluowang

投稿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