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軍政 > 正文

何清漣: 中美「鬥而不破」之秘:以經濟合作為綱

9月16日,正值華府智庫人士及政界要人紛紛發言,批評中國的網絡入侵及人權狀態、追問南海衝突中的北京責任之時,《94位美國公司CEO聯名呼籲 中美締結雙邊投資協定》適時發表,曾「在中國撞了牆」的傳媒大亨默多克旗下的《華爾街日報》接著發表了對習近平的獨家專訪,默多克本人還接受了財新網采 訪,表示他對中國經濟與形勢看好。原來對習近平訪美極為不利的言論氣場開始轉向。

習近平造訪波音工廠

習近平2015年訪美,與歷次中共領導人訪美略有不同,重要舞台搭建在西雅圖。這種安排其實體現了中國式智慧與目前中美關係的實質:經濟合作是個綱,綱舉目張。只要抓住這一提挈全局之綱,中美關係就會維持「鬥而不破」狀態。

經濟合作為何是「綱」?

在美國,影響白宮對華政策的至少有三支力量:一支是以兩國經貿關係為優先考量的財政部與商務部(支持者為美國金融界與產業界的跨國公司),代表美國的即期利益需求;另一支以國務院為代表,從柯林頓時期的人權外交開始,一直希望通過接觸、說服,影響並引導中國進入西方體系。這兩支力量構成「擁抱熊貓派」的主體,是近年主導美國對華政策的重要力量。第三支被稱為「敲打熊貓派」(由藍隊與弒龍派演化而來),以強調地緣競爭的五角大樓為代表。在過去很長一段時期內,這支力量無論從人數還是從影響來看處於衰退狀態,直到近兩年勢頭變得稍旺。與之相應的是亞太地區地緣政治也發生同步變化,在南海問題上主張強硬立場的就是這支力量。

長期以來,「政冷經熱」是中美關係的特點。中美關係多年處於「鬥而不破」狀態,全賴美國商界、金融界這根「中美關係的民間支柱(洪博培語)」的鼎力維持。此次習近平訪美首站選在西雅圖顯然經過精心考慮。這裡曾是波音總部,現在還有數萬員工。波音公司與中國有極為密切的合作關係,該公司上月發表對中國市場展望的年度報告,預料中國在2034年前將要增加6330架新的民航客機,總值達9500億美元。顧客是上帝,手持巨款待購的中國元首,自然更是上帝之最了。在這裡舉行中美企業家座談會,與此刻華府以網絡攻擊、南海衝突、人權話題等構成的言論氣場相比,幾乎是冰火兩重天。

習近平在西雅圖的講話,比如中國不會降低人民幣匯率以刺激出口,他將繼續推進2013年確定的宏大經濟改革計劃,中國政府也不會歧視外國公司,中國將堅持市場經濟改革方向,這些言論對美國朝野均是極好的撫慰。習近平還特別回應了美國94位CEO寫給白宮的聯名信,呼籲早日談成雙邊投資協定,為各自國家的外企創造更公平的競爭環境。

可以說,只要中美沒進入戰爭狀態,有美國商界人士為中國遊說,天大烏雲也終會散去,比如2013年以來中美關係被稱為降至冰點,目前這冰塊似乎已經開始消融。因為無論是政府財政稅收,還是NGO,都離不開商界金融界的支持。

北京曾經砍削「中美關係民間支柱」

從柯林頓時代開始,美國對華外交國策可以用幾個字概括:接觸、說服、影響。希望通過經濟合作,促使中國市場開放,並通過中美法律合作援助項目、外國NGO組織大量進入中國,產生「涓滴效應」,促使中國政治慢慢改變。

中國方面的願望是:加強經濟合作,拒絕西方價值觀滲透。上世紀90年代初中期中國處於缺錢狀態,被迫在經濟合作的同時接受了美國法律援助並允許 NGO進入中國。到2010年代,外資如潮水般湧進,中國政府的財政收入節節拔高,北京就開始反對顏色革命,限制外國NGO的活動,不為幾個小錢妥協了。同時公開聲言今後對外資要進行挑選,逐步收緊外資政策:2008年正式實施「兩稅合一」,取消外資的稅收優惠。

從2013年開始,中國政府雙管齊下,調查外企行賄與反壟斷並行,調查名單上的大型跨國公司名單變得越來越長,2013年8月,美國微軟公司受到反傾銷調查,美國克萊斯勒公司、德國大眾-奧迪接受反壟斷調查。與此同時,國家發改委對數十家外資奶粉企業進行反壟斷調查,其中美贊臣、恆天然6家企業共上繳6.68億元巨額罰款。國際醫藥行業巨頭葛蘭素史克(中國)投資有限公司(GSK)等因行賄受到嚴厲調查,部分高管涉嫌嚴重經濟犯罪依法立案偵查。隨著外資政策收緊,美資陸續撤出中國。

進入2010年代之後,美國工商界遊說團體中國美國商會(American Chamber of Commerce in China)在其年度報告中,都要指出中國投資環境正在惡化,美資對在華投資信心下降。今年2月發布的一項調查報告仍然顯示,超過半數的美國企業認為中國的保護主義是它們最為擔心的挑戰之一。

北京終於省悟:商界不高興,後果很嚴重

中美經濟合作關係日顯頹勢之時,中美關係日趨惡化,南海衝突、網絡攻擊等幾乎成了近幾年中美關係的關鍵詞。但熟悉中美關係的人心中很清楚:中國因暴發戶心態的膨脹,肆意砍削美資公司這根「支柱」,因而失去了中美關係中最有效的潤滑劑。

我曾在《中國「遊說」美國的道路正在變窄》(2013年7月)一文中指出中國成功地學會利用美國政治的「遊說文化」。在美國,遊說是合法的政治活動,大批智庫、遊說集團、公關公司和民間組織雲集於華盛頓北部的K街,形成了有名的K街政治。中國政府僱傭了多家K街的遊說公司幫助其在美國政界進行遊說,「基辛格顧問公司」(Kissinger Associates, Inc.)是其中最著名的一家。這次習近平到訪西雅圖,年近90的基辛格也不憚辛勞前去捧場。

更重要的是,過去20年多年當中,中共政府還擁有一支不花錢的遊說隊伍,即在中國投資的各大跨國公司,其中的主力是微軟、通用汽車、波音等美國公司及花旗銀行等金融巨頭。它們一直主動幫助中國政府遊說美國政界,效果遠比中國花巨資聘請美國K街專事遊說的公關公司好得多。中國加入WTO之前,這些公司每年都呼籲美國政府無條件延長對華最惠國待遇。面對中國惡劣的人權狀態與專制政治,他們遊說國會的主要理由是:「經濟發展將會促進中國的政治改革」、「網路普及將給中國帶來新聞自由」等等。這些遊說活動中有一項在中美貿易史上可載入史冊:2000年(即中國加入WTO的那一年),波音等美國數百家跨國公司結成團體,發動了聲勢浩大的遊說行動。參與人員包括各公司的政府關係專家、行業聯合會的遊說機構以及共同僱傭的專門遊說公司,終獲成功。這次集體遊說總共花費1.12億美元--此前,美國商界集體行動的最高紀錄是建立北美自由貿易區的遊說,花銷總額為3000萬美元。

這些跨國公司對自己那「中共政府的老朋友」地位信心十足。微軟、通用、大眾-奧迪等企業面對北京政府的調查,採取積極配合的態度。通用汽車表示,2012年以來,上海通用汽車一直「積極回應」中國發改委價格監督檢查與反壟斷局的要求,並協助對汽車產業的調查和研究。當微軟在中國受到反壟斷及逃稅指控並受到巨額罰款之後,這些公司對中國政府頗有意見,基本不再為中美關係緩頰,中美兩國從此進入摩擦多發時期。

習近平訪美前,北京與美國商界互釋友好信號

經歷了兩年左右的摩擦,北京終於意識到,對美在華企業的不友好等於傷害友誼之手,結果是雙輸。在華府政治中,北京需要美國商界這根「民間支柱」,於是開始釋放友好信號,一直在苦等北京回心轉意的美國商界對此積極回應。

9月16日,正值華府智庫人士及政界要人紛紛發言,批評中國的網絡入侵及人權狀態、追問南海衝突中的北京責任之時,《94位美國公司CEO聯名呼籲中美締結雙邊投資協定》適時發表,曾「在中國撞了牆」的傳媒大亨默多克旗下的《華爾街日報》接著發表了對習近平的獨家專訪,默多克本人還接受了財新網採訪,表示他對中國經濟與形勢看好。原來對習近平訪美極為不利的言論氣場開始轉向。

只要對1989年以後中美關係有所了解,就會明白美國商界這根「中美關係的民間支柱「有多重要。所以,北京需要牢記中美關係中,」經濟合作是綱,綱舉目張」,只要有美國商界的老朋友在,中美關係就能夠「鬥而不破」。

阿波羅網責任編輯:zhongkang

來源:VOA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國 放眼世界 魂系中華
Copyright © 2006 - 2024 by Aboluowang

投稿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