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大陸 > 正文

中共警告不要借抵制《我的戰爭》「抹黑」抗美援朝

最近一周來,中國社交網絡上關於韓戰電影《我的戰爭》上映之前的一部宣傳片的爭議非常熱烈。97日發布的這部網絡短片據說並非《我的戰爭》的導演編劇團隊所製作,而是這部電影的投資方製作的宣傳片。

影片《我的戰爭》宣傳廣告之一

兩分鐘的網絡視頻中,一群來自中國大陸的老年遊客,在首爾的旅遊大巴上,對年輕的韓國導遊炫耀歷史,「我們當年是文工團!我們當年是鋼刀連!我們當年來的時候不用護照!我們當年來的時候還叫漢城!我們當年是舉著紅旗進漢城的!」

新京報的評論描述,「說這些話的時候,老藝術家們的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仿佛他們談論的不是戰爭,而更像秋收的農民伯伯在回憶春種時希望的田野。

六十年前的朝鮮戰場上,以中國和北韓為一方,韓國和美國和聯合國軍為另一方,漢城作為拉鋸戰的戰場幾度易手。「1950年6月,三八線上打響了第一槍,北韓人民軍3天後占領了漢城;9月29日,美軍仁川登陸,很快攻克漢城;1951年1月4日,中朝軍隊占領漢城;隨後聯合國軍發起反攻,又於同年3月15日二次奪回這座城市。」

這部宣傳片很快引起了大多數網民的反感和批評。

有網友認為「離開戰爭現場幾十年,我們最應該看到的是戰爭的殘酷。戰爭作為一種解決國際衝突的方式,代價總是過於沉痛。任何一場戰爭都應該被嚴肅對待,而不是輕鬆消費。」

對這一宣傳片最有力量的質疑,是這樣一個類比。

「換位思考一下,如果日本人拍了一個廣告宣傳片,內容是這樣的:一群年過九旬的日本老人來南京旅遊,中國導遊熱情洋溢的鞠躬,歡迎大家第一次來南京,而這群日本老人卻用顫抖的聲音亢奮的說:我們七十多年前來過!中國當年還叫支那!我當年正在16師團服役!我們當年是舉著太陽旗進南京的!」

交戰雙方,尤其是兩國交戰,往往都有自己的敘述角度和立場。但一個顯而易見的事實是,韓戰給韓國人帶來了巨大的創傷。據韓國國防部編寫的《韓國戰爭史》披露,韓戰韓軍的傷亡數字是116.8萬人。

1949年韓國進行第一次人口普查時,人口總數也只有2000萬出頭,這就意味著,如果除掉女性、老人和孩子,韓國幾乎是全體適齡男性參戰,傷亡1/4─1/3左右。

從朝鮮這方來看,金家三代的極權統治下,已經成為全世界最典型的侵害人權的暴政國家,第三代金正恩上台後,更是直接處決了與中國關係較好的張成澤等人。

幾年來,在中朝邊境附近的核武試驗,也使仍然和朝鮮簽署有軍事同盟條約的中國立場尷尬,更成為中國東北地區安全的心腹大患。

一方面,與中國關係不錯的韓國因宣布將部署薩德反飛彈系統,而遭遇中方的批判和台面下的經濟制裁,但就在中國在剛以舉國之力在杭州舉行的G20大會後的幾天內,朝鮮宣布進行了第五次核子試爆,使這一壓力基本成為笑話。

幾天來,由於各方批評,官方一方面施加壓力,刪除了這部引起爭議的宣傳片,並下令對批評的聲音消音刪帖。

另一方面,官方發起了反擊,9月14日,《環球時報》發表了主編胡錫進執筆的社評,提出「罵《我們的戰爭》請別捎上抗美援朝」。

胡錫進的說法是,宣傳片,它的創意可能有些俗,但對它政治上「上綱上線」就沒必要了。「韓國人還沒抗議,你們急個啥?就算有個別韓國媒體抱怨兩句,又算個啥?」

《解放軍報》的中國軍網的評論措辭則更加嚴厲,值得關注的是,這篇文章被官方要求多家網絡媒體轉載。

根據中國軍網的說法,毫不誇張地說,抗美援朝是一場「立國之戰」,是中國近現代百年屈辱史的真正終結的一戰,而抗美援朝絕非「性質未定」,而是一場抵抗帝國主義強權干涉和侵略的「正義戰爭」。

與這一觀點相呼應,相對溫和的批評者認為,「抗美援朝是防禦性質的,是美軍越過三八線,甚至開始轟炸丹東,中國東北領土安全受到威脅的情況下,我國才決定參戰的。這場戰爭代價非常慘痛,志願軍死傷重大,即使倖存的戰士,都是地獄裡滾三滾才回到人間的。」

「這麼大的代價,長津湖凍死的戰士,為的是「抗美援朝」,而不是殺進漢城!本來一場防禦性質的戰爭,讓他們描繪成跟日軍侵華一個性質的了!」

但中國軍網的評論更有攻擊性。

根據這篇文章,許多批評無非是想借批判宣傳片,打擊一部反映抗美援朝歷史的影片,進而模糊甚至否定抗美援朝的正義性。「這種指桑罵槐、隔山打牛的把戲,其實是歷史虛無主義的死灰復燃。」

阿波羅網責任編輯:李華

來源:法廣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國 放眼世界 魂系中華
Copyright © 2006 - 2024 by Aboluowang

投稿 投稿